一、“SD”职教模式的基本内涵
“SD”(“三多”二字的首位拼音字母)职教模式也可称之为“三多”模式。“三多”即:多时空入学、多平台毕业、多资格就业。
“SD”职教模式是我委自第三次全教会以来,认真研究如何发展现代职教的一种探索,是在吸取国内外诸多职教经验基础上的全新构思,并于2000年在我市全面推行。
“SD”职教模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学习内容。突破传统职教课程框架,建立综合课程体系。既包括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内容,也包括普通高中的部分课程,同时引入高教自学考试应用型专业助学的教学内容,继续突出抓好动手能力的训练。可概括为“宽基础、活模块、多证书”。
坚持德育为首,分阶段全面开设文化基础课,进行职业指导,为学生铺设为宽厚的学习基础,帮助他们适应不同的竞争环境,拓宽成才之路。
以单个工种的“应知、应会”内容为一个模块,多模块形成特定专业涵盖的工种群。学生可根据自身情趣、爱好、能力及就业形势等,选择其中若干模块学习。单个工种模块可包含在不同专业内。学生既可选修本专业内的工种模块,也可选修其它专业的工种模块。每一模块的学习,均可通过“工考”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培训证书(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完成不同的学业可获取不同的学业证书,完成多种学业便可获得多种学业证书。学业安排既有整体综合性,也有层次类别性。学历证书包括:通过高教自学考试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文凭,四年制职业中专文凭、三年制职业中专文凭和普通高中、两年制职业高中文凭。职业资格证书由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工种的考核标准考核、颁发,全国通用,分初级、中级和高级等。培训证书、结业证书是非学历教育的写实性证书。
2、学习形式。改变单一僵化的学习形式。以全日制为主,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及选修内容,也可插班学习,开设业余面授、半工半读、业余函授等多种形成。
3、培养目标:进行多层次、多专业学历教育和多工种职业培训。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掌握继续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专业设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根据“一专多能”原则规范设置专业,例如“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涵盖“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导游”、“调酒师”等工种。
5、招生对象与招生办法:突破年龄、性别、户籍等限制。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均可申请入学。
6、学习年限:突破传统学制模式,开辟宽阔的学习通道,构筑阶段平台。以五年一贯制高等职教为基本通道,分设两年制职高、三年制职业中专、四年制职业中专、普通高中和高等职教等五个毕业平台,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学业。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一般为3—6个月。
7、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学生学习两年,经考核取得规定的学分和一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可发给两年制职业高中毕业证书,毕业生可就业或参军。学完三年或四年,经考核取得规定的学分和一个工程的职业资格证书,可发给三年制或四年制中专毕业证书;完成普通高中课程并给考核合格,可获普通高中毕业证书,毕业生可参军、就业或参加各类高等院校的招生考试。在校期间学完自学考试有关专业课程并经考核合格,可获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或本科毕业证书,同时取得两个以上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其中一个为中级以上技术等级),市教委颁发高等职教毕业证书。
学生取得学籍后,因生病、家庭困难及其它原则无法坚持学习,可申请休学,分期完成学业,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在低平台毕业后参军、就业,可申请回校继续深造。普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及普通中专与职业学校课程名称相同的,其考核合格成绩等同于职业学校的相关学分,学生可据此转入职业就读,也可据此选修职业学校有关课程,经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和职业资格证书后,由职业学校发给相应的毕业证书。
下岗职工、转业退伍军人等要求职业培训的,可向学校申请插班学习相关课程。人数较多的,可由学校单独设班。经考核合格后,发给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8、考核办法:职业教育的文化课及专业课由市教委建立试题库,实行统考;普通高中课程参加省教委统一组织的会考;职业资格证书由市“工考办”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高教自学考试参加全省统考。
开发利用“SD”办学模式可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改革,融职教、普教、成教与自学考试为一体,联接职前职后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变封闭的、终结性的职教为开放的、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式教育。能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挥优势,开发潜力,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这种办学模式将大大提高政府的投入产出率,同时也可减少个人承担的培养成本。有利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有利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有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种于国于民有利的现代职教模式。
二、开发“SD”职教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赋于素质教育以全新内涵,其核心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决定》进一步强调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这就给职业教育至少提出了三大变革任务是:一是转变职业教育思想观念,二是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的“三全”。
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一直定位在“就业教育”,这在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之初,对摆脱“普教”模式,强化技能训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凸现出来:职业学校往往满足于、停留于就业前培训的教学行为,把职业教育禁锢在封闭的框架里。客观上形成了好学生先上普高再上大学,上不了普高只有上职高的分流局面,形成了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社会意识。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显然是格格不入的。
转变职教观念,就是按照“决定”所强调的,职业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别。按照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即按照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各处方面。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为就业和适应学习化社会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初中毕业生年龄在17岁左右,心理、生理处于发育成长期,正是吸收知识,增长技能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既具有极强的素质可塑性,也具有极强的方向选择性。以往的初中后分流实际上使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在自己尚未理解某种职业的情况下,由“成绩”匆匆决定了他必须去接受某个工种就业前学习。由于传统职业教育的封闭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基本失去了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其它选择,这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基本规律,不可能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只有改革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普职渗透、职成融通,强化全面素质的培养,增加文化基础课并体现层次性,增加专业基础课并体现选择性,增加职业(工种)技能训练并体现实用性,同时分设不同的阶段毕业平台,才能使学生在内容宽泛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或寻找到激发自己的个性发展的兴奋点,从而大大增加学生适应和选择的机会。真正从“以人为本”的根子上,帮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使初中后分流从“以分数为本”的等级分流逐步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特点分流,使素质教育能够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SD”职业教育模式拓宽初中毕业生的成才之路,将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成果,有力配合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减负”工作,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
2、完善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步入学习化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要求不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必须不断知识更新,学习新技能。做好一切工作已经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知识和单一的技能,未来社会更加青睐复合型人才。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终身从事固定一个职业的可能性已经成为历史,人的一生将多次变更自己的职业或岗位,这些都要求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学习。江泽民同志1998年向全社会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强调要“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并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习。”
开发“SD”模式就是将职业教育融入学习化社会的具体途径,为公民终身学习敞开大门。这样既能满足初中毕业生分阶段完成学习,也可为转岗、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教育和培训的便利条件。做到:不管什么人,有求必应;不管什么时间,随到随学;不管学什么,学有所成。
从另一角度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也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在全面素质的培养及拓宽文化课基础等方面加大力度,为毕业生从业后接受继续教育奠定较为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这也是开发“SD”模式的重要任务。
3、全面落实“依法治教”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颁布以来,我市“依法治教”,职业教育得到了健康发展。当然,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过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面落实《职教法》和《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职教法》第三条指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
《职教法》第四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职教法》第十二条强调:“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它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第十六条指出:“职业教育应实行教育和产业相结合,因地制宜设置专业,确定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第二十四条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开辟继续学习和深造的途径。”
对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职业教育的现状在教育观念、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已经到了非加快改革不可的时候。开发“SD”模式是全面落实有关职教法规的有益探索,是切实“依法兴教”的需要。
4、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教量和质量。”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它精辟地揭示了教育的战略地位。
按照现代人才的三类型构成,普通高校特别是国家“211”工程中的重点高校,主要培养研究开发型人才。技术转化型人才和辅助操作型人才同属实用人才,主要依靠职业教育来培养。实用型人才又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的不同层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迫切需要千百万研究开发型人才,也需框架数以亿计的素质优良的技术转化型和辅助操作型的实用人才。特别是当我国经济发展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便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又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对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需求紧迫性,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突出。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途径等,都必须突破传统窠臼,大胆改革创新。
根据欧洲一些国家的统计,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就提高10—20%。以技术工人为例,在发达国家里,高级技术工人所占比例在25%左右,中级工约占65%左右,而我国技术工人约7000万,其中高级技工所占比例仅有3.5%,中级工只有25%左右。据统计,我国劳动者平均每人创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只有西文发达国家的2%—4%。
芜湖市是皖江开发开放的龙头,到2010年,将建成宁汉之间经济实力最强、人口100万以上的现代化工贸中心都高。芜湖长江大桥今年通车后,将大力推进芜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用型人才特别是中、高级实用人才将成为芜湖经济腾飞的重要人才支撑。“SD”模式利用没有围墙的大学——自学考试,充分利用芜湖高校较多的资源优势,开办为地方经济建设所需专业的高等职教,不仅可以快速、大批、自主地培养高级实用人才,而且能密切联系当地所需,灵活设置专业,及时调整培养目标。“SD”模式分阶段一条龙培养实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其它一般普通高校毕业生缺乏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适应岗位的职业素质。“SD”模式不需要增加经费投入即可提高为地方所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一种经济实用、灵活高效的办学模式。
5、满足学生求学愿望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一般不愿意孩子过早毕业,而希望他们多读点书再就业。
一些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学生及其家长,一方面不甘心只获得中等职教的学历,另一方面对一般大专层次的普通高校教育不感兴趣。认为大专层次包括新高职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虽然是实用型人才,但通常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毕业生既缺少研究开发的理论功底,又缺少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实干的技能和精神,就业的竞争和适应能力都不强。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模式,既能学到大学专科乃至本科的理论知识,又能学到多工种实用高级技能,成为高层次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在就业市场占据主动有利位置。
芜湖市人均收入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普通高校的收费不是笔小数目。如新高职每年学费7000元,加上生活费用等,三年约需4万元以上,算上高中阶段所需,总共约4.5万元以上。这使一些家长感到为难。另一方面,新高职的毕业证书是“地方粮票”,也使很多学生和家长望而止步。
“SD”的大专、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学生还至少掌握两技之长,获得两个以上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至少一个工种为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这是“SD”模式能够满足学生求学愿望的重要优势。特别是对那些初中毕业时成绩不是很优秀的学生,“SD”模式提供了宽阔的促进其个性发展的选择空间,这应该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而“SD”模式五年各项费用加起来不超过1.5万元,对学生家长来说,更是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
6、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芜湖市职业教育自1980年恢复启动,20年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正如江泽民主席在全教会上所说“虽然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讲,还刚刚开始做。”
近年来职业学校招生较为困难,除了多方面的外部因素制约,职业学校自身质量不高、特色不强也是难以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
职业学校正从以规模数量发展为主转移到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必须首先革除数量扩张阶段管理不严、要求不高的弊端。尽快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重新定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及教育自身的飞速发展。
目前,高等学校不断扩招对普通高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拉动作用。普通高中正在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教育的综合改革促使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成人中专等职教类学校,已经进入了大分化、大联合的调整期。如何合理调整布局和结构,既是政府部门的事,也是职教类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任何一所职教类学校,不管它硬件多好,如果不改革创新,不抢占质量与效益的制高点,它就可能陷入被动,甚至可能成为落伍者被淘汰出局。
开发“SD”模式是我市职教改革系统工程的一个子工程,另一个配套工程是收缩市区职业学校布点,调整布局。我们准确撤并三所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的学校,集中力量办好两所规模大、设施好、师资优、特色强的重点职高,以利全面深化职教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的质量与效益。
三、开发“SD”必须抓好三件大事
芜湖市职业教育在推行“双元制”、“双证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建设了一支善打硬仗的职教队伍。1999年又成功地将高教自考助学与职教内容嫁接,进行高等职教试点,受到广泛欢迎。当年招生371人,占职业中学招生数的四分之一。今天开发“SD”模式,既符合法规政策的要求,又顺应学生和社会需求,得到职教工作者的欢迎,这些都为开发“SD”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SD”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涉及到学籍管理、教学组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多层面的改革创新,工程浩大,任务繁重,必须大家动手,多方参战,脚踏实地认真抓好三件大事,方能顺利开发“SD”,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
(一)抓好三个落实
一是抓好组织落实。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职业教育法规政策,领会全教会精神实质,理解开发“SD”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后,市教委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市教委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组织实施整个开发工作。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具体操作。二是措施落实。在人财物等方面采取得力措施,全力保障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三是责任落实,把“SD”开发工程层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逐一落实到机关处室,落实到校,落实到人。
(二)抓好三个制定
在开发工作中突出抓好三个制定。
一是制定各专业教学计划和各学科教学大纲,包括各工种职业培训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设立学分,选定教材等。
二是制定“SD”学籍管理办法,开发微机管理软件。
三是制定考试计划,建立覆盖各专业各学科的试题库。
(三)抓好“三边”
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这不能成为阻挠新生事物诞生和成长的理由。对“SD”模式的设计以及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足之处,我们倡导不争论、大胆干;边试验边总结边完善。
不争论是为了集中精力大胆干,认真干,踏踏实实地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和不足。只有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前进,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努力,“SD”模式一定会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不断走向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