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职工学习网  http://www.51xue.org.cn 情景站职业站文化活动中心企业大学职工之家 
首页关于百千万亿职业学习工程倡议书组织机构专家风采发起单位职业蓝本相关文章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专题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社会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百千万亿职业学习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社会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百千万亿职业学习工程倡议书

    生逢盛世,国运隆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国家崛起和民族振兴正当其时。 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

 “百千万亿职业学习工程”专题
职业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和切入点
来源:中华职工学习网    发布时间:2007-08-07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在教学中大力推进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研究性学习,无疑是落实《决定》中这一要求的重要手段。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它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不同于“接受性学习”的学学理念、策略和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着力点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强调主动探究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一般经过“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步完成:第一步是“问题”,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并制定研究计划,“问题”应符合学习者的知识、能力水平;第二步是“证据”,即学习者针对“问题”,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或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收集证据;第三步是“解释”,即学习者从“证据”出发,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观点必须与“证据”一致;第四步“评价”,即学习者要把自己的解释,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评价自己的解释,并形成超越已有的新理解;第五步是“交流”,即学习者交流研究结果,阐述自己的解释和评价,通过讨论相互启发、纠正错误、完善结论。研究性学习五个过程的关键是“问题”,即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按照“提出问题——寻找资料信息、验证假设、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的。
  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研究性学习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学习内容的实践性。传统教学以“学科”为载体,知识呈纵向、线形结构,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问题”来源于实践,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组织教学内容,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呈横向、交叉状态,不受学科体系的约束,讲究知识的联系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既以学生原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又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归宿。其实践性主要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第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传统教学以教材的书本知识为依据,强调答案的一致性、标准化,学习内容、方式、结果呈现封闭状态。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方式,结果均是开放的,不但内容来源是多渠道的,而且强调开放性思维方式,注重结果的多样性。
  第三,学习方式的自主性。传统教学强调接受性学习,教师把教学理解为讲解知识、概念、原理和技能演示,学生把学习理解为习诵、做题和模仿,学习的内容、方法结果均在教师、教材限定的范围内。而研究性学习不但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而且使学生成为某一课题的提出者、设计得,实施者,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第四,学习评价的过程性。传统教学强调学习结果的可量化性,重视考试的最后结果。而研究性学习既重视学习结果,更强调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与学者科研的成果相比,可能是幼稚可笑的,但学生经过了“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过程,既有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又了解了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体会了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更学会了多渠道收集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职业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职业教育推进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六方面:
  第一专业教学内容源自于职业实践,与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相吻合。无论引起模式,还是改革中涌现出来的职教课程模式,都强调以人类的基本活动——职业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都十分重视以职业分析为根据进行课程开发。先进的课程理念头和开发方法,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职业活动实际需要,与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相符。《决定》要求“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与教材”,不但强调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特征,而且为职业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所必须进行的科学探险究、社会探险究、实践探究展示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而研究性学习又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即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是研究性学习五个环节的关键。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不但强调“问题”来源于职业实践,而且要求冲破学科体系的约束,讲究知识的横向联系和运用,与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如出一辙。
  第三,职业教育有几百个专业、上千个专门化方向,面对着几千种职业,每一种职业对从业者素质有不同的要求,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广阔的空间。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但有大量接触社会和职业活动的机会,“问题”来源丰富,而且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又常以分组实施、合作完成的形式组织,既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奠定的基础,也为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
  第四,强调能力本位和终身教育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不但使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特征相一致,而且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必须也应该成为职业学校追求的目标。
《决定》不但要求“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而且强调“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第五,注重便于选课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模块化既是实施学分制管理、搞活职业教育的需要,也为研究性学习强调自主性的实现做了铺垫。《决定》要求“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必然推进课程模块化的进程。推进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课程模块化的开发;而课程模块化,又为研究性学习的推进创造了条件。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指定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领域,并强调了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职业学校推进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不但取得了一些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课程综合化、模块化教材开发的成功经验,而且涌现出一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在教法、学法改革中取得成绩的教师。尝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主题辩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法等方法的教师,已经以群体形式开始出现在一些职业学校中。这些方法不但强调学习主体——学生的作用,而且均有特定的“问题”,已具有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特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理念和实践方面,均为研究性学习的推进创造了条件。
  三、研究性学习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手段
  在职业学校推进研究性学习,不只是一般意义的教法、学法变化,而是职业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落实《决定》要求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业能力的必要手段。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创新意识和自觉创新的心理状态。“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是“会不会”创新的前提。
  创新既有学术和知识的创新,也有技术和艺术的创新,还有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创新不仅是科学家、工程师的任务,而且是一线劳动者的责任。国家不但需要瞄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的尖端人才,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因此,职教工作者应深刻理解自己肩负的“人力资源开发“重任,数以亿计的一线劳动者能否成为具有创新放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既是职业教育应予完成的任务,也是人力资源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研究性学习是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思路进行的,不但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注重创新能力的形成,是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手段。
  实践能力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有意识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强调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实践作用,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组成,是从业者所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实践能力的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创业能力的前提。研究性学习不但重视专业能力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而且着力于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提高,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交往与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反省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抗挫折能力、谈判能力、竞争能力等社会能力的形成,引导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推进研究性学习,不但是职业学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还是职业学校“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
  科技进步导致职业演变速度加快,专业知识和技能日新月异。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并能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标志。美国学者约翰耐斯比特指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没有一种或一组技能能为你服务一辈子,因此,现在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职业学校不但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具备自我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研究笥学习着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无疑是从根本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方法。
  因此,无论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看,还是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看,推进研究性学习,都是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
  四、考核方法改革是推进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切入点
  考核方法改革能有效地大面积拉动教法、学法改革。北京市部分职业学校在引进发达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课程的过程中,尝到了用新理念指导下的考核方法拉动教法、学法改革的甜头。
  例如,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等学校通过英国魁维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引起,与英国伯恩茅斯学院合作并取得NVQ职业资格证书,在合作过程中,学校深刻体会到学习引讲课程和取得证书,不仅为学生学习与国际接轨的知识、技术提供了机会,而且为师生接受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创造了条件。引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公关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引起的“文件夹”考核方式,体现了“过程”比“答案”、“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注重答案的多样性,使教法、学法产生了质的飞跃。“文件夹”是学生自行记录和整理一门课教学活动的学习档案,既有根据教学大纲自行选定的内容、目标,即“问题”,也有为实现目标设计的调查方式和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摘录或复印件,又有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和对策,还有相应的结论及成果。“文件夹”中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即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的考核依据,也是毕业求职时供用人单位审核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依据。
  又如,北京市商贸学校等学校引进了英国爱德克斯国际教育基金会BTEC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不但每门课以一个专题为中心,注重知识的横向综合和运用,而且内容根据雇主协会提出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与企业实际、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设置了名曰“项目”的必修课,由学生选择企业实际问题,通过设计进行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不但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专业能力、通用能力要求,而且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强化学生自主选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答辩交流等活动,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落实。该课程采取“课业”考核方式,以实际工作为背景选择“问题”,学生自行设计笔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试验、调查和资料收集筛选的结果,注重学生自我积累考核证据。“课业”的完成,既是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也是评价、考核学习成绩的依据,还为毕业生竞争上岗创造了条件。
  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了采用先进职教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地大面积拉动教法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五.职业学校应为推进研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氛围和条件
  推进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研究性学习,既要知难而上,又应创造必要的氛围和条件。
  首先,要提高干部、教师对实施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用先进的职教课程理念武装全体教师,使他们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全面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人才观,克服研究性学习只适用于“好学生”,以职业学校难以实施的畏难情绪。
  其次,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要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惯性,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精髓,以改变学习方式和提倡“学会学习”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要加强有关的教研活动,探索有利于拉动教法、学法改革的考核方式,抓点带面、树立典型、加强交流。
  第三,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予以落实,并以此拉动课程观念的更新,加强综合化、模块化教材和其它环节的改革,争取编写出适于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业课大纲和教材。
  第四,要注意推进研究性学习与其它教法、学法改革相辅相成的关系,注意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
  第五,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问题”的选择,应立足专业实际,紧密结合行业需要和学生实际,要引导学生形成选择与专业有关的“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与“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相关的领域中选题;实施要面对学全体学生,着力于全面素质的提高;要善于捕捉机遇、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身潜能,注重学生奋发向上、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机制的形成,注重其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的紧密结合。






 
 
主办: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承办: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    中国全民终身学习促进会   
   技术支持:天下应国际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