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的理念起源于现代社会教育变革,随着当代社会知识爆炸和信息的急剧增量、产业结构变化、职业转换频繁加速,导致职后教育持续性更为重要、迫切。人们已明确认识学习已成为一种保障经济,是社会、人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因素。我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依赖知识创新、依赖有竞争能力的人才,其中,更要依赖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以导致教育全面性增强。为此,建立能够给全社会提供教育和学习服务的系统变得越来越迫切,宣告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时代已终结。人类社会进入“后教育时代”。“后教育时代”显著特征之一是:终身学习时代。
我国明确宣布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这个体系要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中等教育相互衔接;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屈指数来,只剩6年时间。在一个拥有12.6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其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把国家的意志转变为社会现实,把终身教育理念转化为终身教育行为,我们在工作中还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诸多难点。研究和解决这些难点已经刻不容缓了。
终身教育体系,需要整合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创办综合性、社区性的中等职业学校或社区学院、社区学校。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而社区教育目前是成人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将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进行整合,将有助于构建终身培训体系,满足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各种教育、培训需求。
一、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是社区教育中的中等教育,兼有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是在具有社会特征的一定地域内促使教育和社会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这一界定明确地指明了社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分析出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首先,作为社区性教育,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服务于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提高社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适应社区职业岗位要求的生产、管理第一线技术人才。其次,作为职业教育,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要关注学员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促进学员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城市或一定的区域招生,服务于地方经济,普遍容纳大量的成人就学,满足社会各种需求。它具有明显的西方国家社区学院性质。所以,社区中等职业教育具有社区性这一首要特征。
2、社区成员面对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强烈要求,社区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满足社会多方位的需求,要使学生通过复合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多岗位职业能力并能在劳动力市场中获益。由此可见社区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多样性、多功能的特点。
3、社区学院的学生由于个体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工作时间、原有教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稳定性、多变性及多样性,学校办学形式必须灵活多样,方便人们就学。社区中等职业教育表现了社区中等职业教育的灵活性。
4、社区学生希望接受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为自己就业、转岗或职业晋升做准备,因此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培养的是即干的好、留的住、用的上的应用型人才,充分体现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
5、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服务行业,反应必须灵敏。另外面对市场需求,社区中等教育应该具备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将学校的大门敞开,广泛吸纳学生,有效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体现了社区中等教育的市场性,开放性特点。
二、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措施
第一、打通不同教育类型的壁垒,真正建立起教育的立交桥。加强社会性教育系统建设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成人教育之外的多科学习形式。根据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可以走“一体化”办学路子。这个“一体化”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区各种教育资源的一体化。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一般都是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但由于区域面积较小,容易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在当今科技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靠一种专业技能管一辈子是不可能的,即便从事本专业工作,也应经常性地“充电”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承担了职前培养的任务,还将承担职后培训的任务。职后培训主要包括:本岗位的知识、技术更新以及转岗的适用性培训两方面,是对人进行终身教育与培训。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终身培训任务将会愈来愈重,非学历的各种培训规模和水平会大大提高,非学历教育从“边缘”走向“核心”,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必将义不容辞地挑起职前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重担。例如:宣武一职2000年经教育结构调整后,将五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组为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形成了“职成一体,集约发展、学历培训并重”的办学特色。在办学思想方面勇于开拓创新;在学历教育方面,有北京市的骨干特色专业;职业培训方面,确立了与社区、与企业、与委办局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社区教育方面,发挥了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辐射能力,为本社区教育及学习型城区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二,合理兼顾中等职业教育的规范性与弹性。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改变对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程度限制,形成不受特定年龄阶段限制的开放教学制度。从社区教育发展趋势看到,成人学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其实践环节可简化,学制可逐步过渡到两年至六年学分制和短期培训。它的主要优点有:学制短,培养人才周期快;收费少,适合普通百姓的求学需求;便于学生定位和分流,便于学生边干边学,特别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就近就地学习。同时,从行业和市场对实用型人才需求频繁变化的特点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理念出发,中等职业教育又是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最佳领域,能够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要全面推行学分制,允许学生可自主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其在校内外接受相关项目培训获得证书、成绩或实践经验可以转化为学分,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第三,坚定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考虑到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社会需求多样化的国情,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走多元化模式之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色,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模式。改变教育资源的学校垄断性和封闭性,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相互开放,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充分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建立学习信息,提供网络为社会成员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学习,提供可供选择的课程“菜单”。例如,宣武一职由于历史原因及所处区域环境特点,形成一校四址,分布在广内、广外地区,这两处宣武区占地最大,本市及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这一客观环境给宣武一职支持和发展社区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自2002年以来,宣武一职先后在广内、广外成立了社区分院,并由校长副校长亲任分院院长,两个社区分院的成立充分整合了社区的教育资源,广内社区分院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即以宣武一职为龙头,由老龄大学、社保所、职业技能学校组成了社区分院、市民学校两级办学体系。社区教育广内分院成立初始,为了有的放矢的开展社区教育先后发放了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社区企业教育需求问卷共计10200份,7435人参加了这一社区教育调研工程。针对不同的需求和办学层次,先后举办了社区学院的英语、礼仪、残疾人电脑文字录入,退休老人、人民调解员等培训班,并且配合广内街道电子政务的开展,对该社区内124位主任进行了计算机培训。为满足辖区内居民不同的学习需求,搭建起终身教育的框架,宣武一职投入了12万元,广内社区投入了10万元,对社区分院的教学楼及办公设备进行了购置和改造。并在宣武区政府广内街道电子政务网上建立了广内社区教育网及宣武一职校园网。充分展示了社区教育的风采,快速的传递了社区教育的信息,体现了政府对社区教育的助推器的作用。实践证明,社区教育没有必要盲目在形式或学科门类上求“大”求“全”,关键看定位与发展方向是否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当鼓励每个社区职业学校在若干学科专业上形成优势,办出特色。要建立一种全新的社区中等职业教育体制,使每位学习者个人职业、专业、技术的发展需求与本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较为和谐地得到结合,从而推动本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通过第三级教育,构筑一座社区教育的立交桥,为北京市的现代化建设、2008年的奥运会培养一批社会急需的人才。
第四,强调和注重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的双重性——重新就业与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这种双重目的: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应对社区教育提供支持,强化对失业人员的咨询与指导。
二是成人中等职业教育应采用适合再就业成人需要的教学方法。
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社区教育培训项目应结合国家职业资格实施再就业培训。
四是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中实施认可以前的学习经历,实行单科结业、学分累计、学历与职业技能多证书制。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等职业教育在社区具有广阔的平台,巨大的发展潜力及上升空间。各级各类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紧密结合,必将给小康社会的每位成员带来终生学习的快乐。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明确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按其独特的发展目标、服务方向与措施和实践途径办学,相信这样的社区性中等职业教育是大有发展前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