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武义喜迎浙沪苏农科院专家下乡来
3月3日下午,在武义县新宅镇大莱村老年协会活动室,本村和附近村庄的100多名农民,不停地向来自浙江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和江苏省农科院的6位专家提问。“黄瓜容易发生瘟病,有什么方法防止瘟病发生吗?”“高山蔬菜种植以四季豆为主,有没有好的新品种?”
新宅镇高山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会长曹子旺说,武义高山蔬菜产业是南部山区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去年以来,部分在外打工的农民纷纷返回村里准备种植高山蔬菜,专家来得正是时候。“我们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来武义开展‘浙沪苏农科院科技下乡活动’就是帮助农民创业增收的。”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杨悦俭说。此次科技下乡分为高山蔬菜、畜牧、食用菌、茶叶等四个项目专家组。
浙沪苏农科院的35位专家到达武义后,分赴王宅、白姆、新宅、茭道四个乡镇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在王宅镇岩宅兴业食用菌示范基地,上海市农科院施国粹教授就如何利用食用菌种植过程中的下脚料、开展蔬菌结合种植对当地种植户提出了建议。施国粹教授还邀请种植户到上海参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学习先进技术。
壶山街道两头山村的余跃春一直在外打零工,去年来到岩宅跟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文兴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打算在3月中旬种植20亩竹荪,专家的到来让他格外高兴,终于可以当面请教种植中的疑难问题了。“下半年我还准备种植比较畅销的茶树菇菌种,技术上有专家指导,市场销售有合作社帮忙,肯定没问题。”余跃春高兴地说。
武义县科技局副局长何国兴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武义县中小企业停产歇业现象增多,部分农民工返乡赋闲在家,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这次两省一市农科院组成科技兴农联合服务团来武义开展活动,切实为武义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工返乡就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是雪中送炭。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