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蔬菜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处方”
2月中旬以来的连续阴雨天气,给我市不少大棚作物造成严重影响。昨天上午,久雨的天空终于出了太阳。本报“乡村穿行·三农服务团”组织市蔬菜技术推广站的专家,来到位于袍江新区马山镇和绍兴县孙端镇的城郊型蔬菜基地,指导菜农防范后期仍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
“大棚里的很多植株叶片发黄,有的烂根死掉了。”马山镇百草园蔬菜基地是保障市区“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基地,菜农李根生在这里承包了30亩大棚蔬菜。走进他的一栋南瓜棚,只见植株之间的通道因积水显得泥泞,必须穿着雨靴才能通过。棚里本该青翠的南瓜藤变得焦黄,有的叶片打了卷儿,有的叶面上结上了一层灰色的毛状物。“这是真菌性的病害灰霉病。”蔬菜站技术员叶国华说,长期低温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这种病害,必须选用烟熏剂防治。
与南瓜相比,黄瓜棚的损失更为严重。走进一栋黄瓜棚,揭开罩在上面的小棚,只见一大片黄瓜苗全部倒伏。李根生心疼地说,这个棚里种的全是进口品种的黄瓜,光是每包种子售价就要600多元,而常规品种只要30多元。由于碰上了罕见的连续阴雨天气,这批黄瓜苗几乎全军覆没,只得抓紧时间补种。
沿着泥泞的田埂,服务团走进另一栋南瓜大棚,只闻到一股类似漂白粉的气味。蔬菜站技术员褚剑峰介绍,这是有害气体氨气。他说,菜农们在施基肥时未等有机肥完全腐熟即翻入田中,碰到高温和阴雨天气,就会产生氨害,对植株生长极为不利,建议抢晴通风。
“阴雨天打乱了原先的生产计划。”李根生说,菜以稀为贵。他原想趁着早春的时机,种植南瓜、瓠瓜、黄瓜等反季节蔬菜抢占较好的行情。现在碰上阴雨天气,蔬菜近二十天没有产出。他预计,等到天气放晴,大量蔬菜集中上市时,菜价又将回到正常的水平。
离开百草园蔬菜基地,服务团又赶到孙端镇畈里周的蔬菜基地指导。在基地里,陶关兴等几位菜农正聚在田头,议论着菜价及天气。“现在,黄瓜的收购价从每斤2.5元上涨到3元多了,但偏偏连续阴雨,产量严重不足。”他说。
跟着陶关兴走进他的15亩蔬菜大棚,所见依旧是较多的积水、卷曲着的叶片,以及南瓜叶片上的白粉病。陶关兴摘下一只南瓜,只见其底部的小黄花已经腐烂。“再不处理,整颗南瓜都会烂掉。”叶国华建议,必须及时挑选可以上市的品种采摘,以减少损失。
半天时间,服务团走访了十多位菜农。大家表示,平时都很重视掌握天气走势,几乎都通过手机、电视等各种渠道获得了天气的消息,但在当前的软硬件条件下,菜农们对灾害的防御能力仍比较差。“当前,蔬菜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但值得期待的是,政府近年来推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正在逐步完善之中。今后碰到大的灾害,投保了就能挽回部分损失。”服务团专家说。
菜农张荣土趁着小晴天喷撒起除草剂,专家提醒,后期仍有雨,打药会加大棚内湿度,建议停止。
一户菜农迎着风向给大棚通风,专家上前提醒:通风时,应将通风口开在背风面,以免冻坏植株。
“气象预报里说,这几天还是以阴雨天为主,必须抓住短暂的天晴时机,做好清理沟渠、肥水管理等工作,早做预防,将损失降到最低。”听得一声声叮咛,菜农们纷纷点头称谢。
蔬菜防范阴雨天气要点
一是及时清理沟渠。排除田间积水,做到雨停水干,避免沤根。
二是做好大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管理工作。可采用大棚 中棚 小棚 地膜和无纺布等多层覆盖保温措施。雨停间隙及时通风、降湿,尽量降低棚内湿度。
三是加强肥水管理。大棚内控制浇水以降低棚内湿度。天气转晴后可视植株长势适当追肥,促进植株稳健生长。
四是注意蔬菜病虫害防治。当前主要病害是灰霉病,可选用百菌清烟熏剂防治。
五是及时采收,保障市场供应。为保障植株的健壮生长,能够采收的蔬菜尽早采摘,同时也可稳定蔬菜供应。
六是补种或改种,减少损失。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