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中对专业特长一笔带过,却大谈自己的性格及种种“优良品质”。在近日由惠州富海人才市场主办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记者看到一些毕业生为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在求职简历中大打感情牌。 如此简历 求职信大谈性格 “我出生在贫苦的农村,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谦虚、坚强和吃苦精神……我小时候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太自觉,很顽皮,但我认为自己还是很聪慧的……”如此“煽情”的文字来自惠州学院一名毕业生的求职信。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为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印象,一些毕业生在简历上下足了工夫,有的甚至不惜笔墨大赞自己“坚定自信,吃苦耐劳”,希望借此打动用人单位的心。 求职者说 追求独特抢眼球 “贫穷的家庭给了我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正直善良的优秀品质。最关键的是,我在大学4年里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用一种人文关怀去关注这个世界,这是我个人思想的升华,也是人生的感悟……最重要的是,我的确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这是另一份名为《一个有志学生的自白》的求职自荐信。 自荐信作者小陈是惠州某民办高校应届毕业生,他说,写这份“自白书”的目的首先是追求独特,现在竞争如此激烈,如果不能一举抢得用人单位的“眼球”,那么就很难保证应聘的成功。 用人单位 简历“自传”很烦人 据富海人才市场工作人员王小姐介绍,为了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很多毕业生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感情牌”,像“吃苦耐劳”、“从小就立志要出人头地”等语句经常可以在他们的简历中见到,但专业特长却是一笔带过。“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空话套话多,应该重点介绍自己特长或实践经验的部分偏偏很少。”王小姐说,如此简历未必能为面试“加分”。 对此,记者现场采访了几个用人单位的招聘负责人,他们均表示对这种长篇累牍的简历并不认同,认为简历最好还是以“简”为主。 惠州一电子行业的招聘负责人抱怨,不少求职简历看上去像块小“砖头”,连附带在后面的自荐信算起竟有几十张纸之多,而内容之具体简直像是一本应聘者的“自传”,而且不少“自传”满纸是“血泪家史”,或是“从小父母离异”,或是“弟弟辍学在家”,在打动人心方面做足文章。原本花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筛选,现在工作量增加了好几倍,让人不胜其烦。 另一家用人单位负责人还表示,其实这类“注水”严重的自荐淘汰率很高,一份原本应该简单明了的材料也如此滥情,实在让他们怀疑大学生的个人诚信。 有关人力资源专家认为,求职简历自有一套操作规范,大学生求职时完全可以不用“别出心裁”,而自荐信也忌给自己戴高帽子,忌炫耀以往的经历,这样易给人一种华而不实之感,用人单位看了反而会觉得其很虚伪,有失诚信,从而降低求职“成交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