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合同、工资、保险、培训”十个字浓缩了2008年天津市劳动保障部门要为老百姓做的事情。本市召开了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2008年全年新增就业3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要分别达到360万人、394万人、226万人、265万人和190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万人,参保率达到50%以上;农籍职工和农村居民参保率要达到30%;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增长13%以上等劳动保障工作目标。 就业 制定实施《天津市就业促进条例》促公平就业 2008年,本市要制定实施《天津市就业促进条例》,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的普惠性就业制度。将近几年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就业服务、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财政投入等政策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政策重点逐步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向统筹城乡和各类群体就业,将现行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普惠政策延伸到新生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制度上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公平就业。 再就业基地吸纳失业人员 取消10万元最高限额 为稳定失业常量,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今年本市将进一步扩大政策扶持范围,将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扩大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将岗位补贴政策由公益性岗位扩大到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的各类用人单位;将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资金扶持政策,由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扩大到所有登记失业人员。进一步拓展政策标准和内容,对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在给予养老、失业、医疗三项保险补贴基础上,增加工伤保险补贴;对再就业基地吸纳失业人员的,工资性补贴调整为按最低工资30%给予补贴,取消10万元最高限额。 建立就业援助制度 给予项目设施工具支持 今年,力争“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中有就业能力的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同时,要将被征地农民和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鼓励他们从事养殖业、设施农业和手工编织,给予项目扶持和设施工具支持。对其中仍不能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单亲母亲家庭,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对生活特殊困难人员开展即时救助,不让一家一户过不去。 鼓励全民创业 循环贷款最高10万元 今年本市要组织创业培训2万人,创业成功率要达到50%以上,带动5万人就业。今年要将免费创业培训范围由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扩展到所有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必须与建立创业项目库紧密结合,要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创业项目,供创业人员选用;市设立创业项目奖,对创业成功率高、拉动就业明显的,由再就业资金给予项目提供人5至10万元奖励。实施创业补贴政策,对创业成功人员,根据带动就业成效,给予资金补贴。进一步完善扶持创业的贷款政策,贷款对象由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扩展到自主创业的新生劳动力和被征地农民;实行灵活的贷款额度和贷款方式,对创业带动就业规模较大、按期还款、信誉良好的,推行循环贷款政策,给予年度内最高10万元的滚动贷款;对于生产周期长的创业项目,视实际情况可延长还贷期限1至2年;对于投入少见效快的微型创业项目,贷款额度在5000元以下的,简化程序,实行信用担保。鼓励各区县建立公众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实训孵化基地。对创业成功者,鼓励参加IYB(改善你的企业)和EYB(扩大你的企业)培训,给予培训补贴。 单位与大龄职工 签订长期合同可享补贴 本市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办法,鼓励用人单位与大龄劳动者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鼓励改制和主辅分离企业通过转岗培训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给予培训补贴;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不景气期间,通过调整工时、稳定岗位,坚持不裁员的,给予稳定就业岗位补贴;鼓励职工在企业破产期间积极寻找工作,给予求职补贴。 合同 企业用工必须签合同重点锁定餐饮等行业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陆续在今年实施。本市将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纳入劳动合同制度覆盖范围,强化企业单位用工必须签订合同的意识,按照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建筑业为重点行业,以非公有制企业、小型企业为重点企业,以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为重点人群,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劳动合同全覆盖。凡是与《劳动合同法》相违背的,一律进行修改;没签订劳动合同的,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启动实施集体合同五年覆盖计划。凡是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工会组织比较健全的企业,都要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街、镇属企业和工业园区,积极推行区域性集体合同制度;以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为重点,推行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今年实行集体合同制的企业要达到8000家。 工资 “五个提高”增加收入今年工资还得涨 今年本市要千方百计增加职工群众收入。今年,要围绕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增长13%以上的目标,在增加职工收入方面努力做到“五个提高”。一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促进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二是提高工资指导线,促进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稳步增长。工资指导线基准线由14%提高到15%。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政策,企业发生的合理工资支出全部税前列支。实行工资指导线执行情况报告制度。研究制定工业、建筑业、商业等行业工资指导线。三是提高职工收入增长指标在经营者业绩考核中的比重,由10%提高到15%,促进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四是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实行新的三年连调政策。五是提高企业职工津贴福利待遇,建立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发布及相关待遇正常调整制度。使企业各项待遇标准随职工平均工资稳步提高。 培训 “蓝领”双证今年培训5万高级技能人才 今年本市全年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5万人。实施技术工人蓝领双证工程。建立以企业生产实践考核为主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和认定办法,打破身份、年龄、等级限制,允许破格晋升职业资格等级。各区县、各行业要积极推动蓝领双证工程的实施。今年取得双证的技术工人增加1万人。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提高工程,对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今年培训15万人。实施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程。对失业人员经过免费培训仍未就业的,由一次培训增加到两次;就业困难群体可以享受三次免费培训。全年培训10万人,培训就业率达到60%以上。实施新生劳动力双证工程。将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由各类职业院校扩大到普通高校,实现全覆盖,毕业生的双证率达到40%。加大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建设,2008年发展到150家,年见习能力达到1.5万人。 保险 养老:家政、物业等行业也要参保 今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要达360万人,其中在职职工参保236万人。对制度覆盖范围内的企业,要依法督促参保,对拒不参保、瞒报人数、少报基数的,发现一户,查处一户,典型案例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按照广覆盖、低费率、保基本的原则,制定出台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研究制定家政、保安、物业等微利行业“解捆”参保的办法,增强制度吸引力,将更多人群纳入保障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前补后延”缴费办法,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缴纳养老保险费水平,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今年做实5%。积极推行企业年金制度,落实税收政策,引导效益好、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制度,增加职工退休后的收入。 医疗:学生将增享意外伤害险 今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要达到394万人。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待遇水平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实现开发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塘沽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全市制度的并轨统一。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全市统筹,建立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社会统筹基金,由单位管理改为全市统一管理。提高大额医疗救助筹资和待遇标准。调整退休人员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注资办法,按照退休人员的不同年龄段,分别确定不同的个人账户注资标准,提高个人账户水平。研究解决部分无医保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将无力参保的破产、关闭、空壳等企业退休人员和在社会办理退休的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研究解决个体经济组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 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今年参保人数达到90万人,参保率达50%以上。研究制定学生意外伤害附加保险办法,在不增加个人缴费前提下,享受意外伤害保险待遇。同时,积极研究制定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办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医保制度。 其他:外国人在津工作也能上保险 今年,城镇职工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6万人、265万人和190万人。按照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目标要求,将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实施范围,由城镇企业职工延伸到农村企业及农籍职工,实行城乡统一的缴费和待遇办法。积极推进农民工“平安计划”,组织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制定实施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今年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86万人以上。同时,建立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对办理了就业证,并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可以按照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办法参加五项社会保险,也可以选择参加单项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按照现行社会保险政策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