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型:
频 道:
关键字: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信息中心 >> 就业动态 >> 正文
 
  标 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灵活就业
  日 期:2008/4/28  源 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对于刚出校园的学生来说,缺乏实践经验也许是他们就业的最大软肋。为此,就应在学校就读的时候与社会保持必要的互动,参与社会工作,接触社会行情,积累和培养工作经验。而对于不幸失业、再战职场的人士来说,关键是要认清自身定位,洞悉社会需求的走向。其中,特别要对导致自身失业的不足进行反思,并尽量加以解决或做到“扬长避短”。

  此外,就业再就业的形式有多种多样,青年人在创新就业方式、实现“灵活就业”上完全应该有所作为。例如,可以在互联网上开办商品专卖店、发展非正规就业、参加对外支援工作,等等。

  帮助青年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有关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调查了解,确定好培训项目。对单位、企业的用人意愿、岗位技能要求等进行调查,同时对求职青年希望得到的培训项目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资助的培训项目。二是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办好技术培训。建议依托各级团校、青少年宫等阵地,借助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建立青年就业培训基地。三是应对参加培训的青年建立就业档案,掌握其就业意向、个人情况、技术特长等信息,从细微处提高失业青年就业的成功率。

  针对即将进入求职市场的大中专学生,政府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规划指导课程,在加大对职业培养投入的同时,研究相关措施来引导他们理性择业、恰当就业。具体来说,可采取提高补贴待遇、保留户籍、支持深造等优惠政策,来鼓励毕业生和青年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工作,而不是一窝蜂地强留在大城市。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