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职业更加多元调查显示,83.5%的“新打工族”集中于民营或外资企业,除产业工人、推销员、保安等传统职业外,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也有所增加。如有2人当过网管,有3人当过聊天室主持人、博客写手等,有1人当过酒店部门经理,有1人干过电脑绘画师,3人当过导游等,体现出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丰富完善的时代特色。 打工地域更加广泛调查中,在重庆、郑州、太原、昆明等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打过工的新兵,占其中的14%,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变化。 身份属性悄然变化调查中,农村籍“打工族”依然占多数,达72%,但城镇籍“打工族”比例从前一年的12%增至18%。新增的这部分多由城市“新失业一族”构成。同时,“新打工族”中还出现2名党员新兵,其中1人在农村老家入党后进城务工,1人在民营企业入党。 动机既务实又“务虚”吃苦耐劳是新训骨干对“新打工族”新兵的普遍评价,如:大冬天光膀子干活、打扫卫生用手抠下水道、训练中磕破皮不吭声等。但他们的吃苦耐劳更多地源于改变命运的动力,认为“有劳就该有所得”,因此,他们刚入伍就对入党、立功、考学、学技术等很关心。 生活能力强但崇尚自由“新打工族”新兵很少有哭鼻子或对军营不习惯的现象,社交、处事能力也强,这与他们的经历有关,但与此相应的是,他们普遍喜欢自由,甚至散漫。其中有32.1%的“新打工族”在3个以上企业打过工。有个别打过工的新兵会跟新兵班长称兄道弟,干啥事都有自己的理由。 民主意识强但有局限性新兵入营一个月时机关搞了一次问卷调查,怕新兵有顾虑,不要求署名,可大部分“新打工族”新兵都主动署名讲真话,如反映连队烧的开水有“油味”、局域网网速太慢等。但他们反映的问题大都与己相关,集中于衣、食、住、行、玩等,有关工作、训练或集体利益的几乎没有。 有一技之长但保守自傲“新打工族”新兵普遍有特长:19%懂电脑,16%会驾驶或维修,另有98人持有各类专业技能资格证书。但他们的特长大多是谋生技能,因此,虽时常攀比各自经历或“绝活”,但又时时提防。新战士龙洋入伍前在企业成功搞过一次工艺革新,还获得万元奖金。当带兵人让他详细介绍一下时,他却表现得有点为难,不肯吐露“真经”。 多加包容,不必“大惊小怪”今年新兵中,首次出现3名“股民”和“基民”。贵阳籍新战士王宁波,去年3月进入股市赚了不少钱,还有个别“打工族”新兵离开公司时被聘为驻地“信息员”。对此,带兵骨干并未“上纲上线”,而是帮助他们按条令条例妥善处理好个人事务。教导员蔡学璋甚至觉得,老兵退伍前可以安排这些新兵给老兵们讲讲理财知识和商场经验。 善加引导,不要“另眼相看”“我啥都干过,却好像干啥都不合适,到了部队也不知道能干啥。”贵阳籍新战士李敏对带兵人坦述自己的迷茫。他曾不到半年换了4个工作,“今天工作,明天失业,后天又工作”是这类“新失业群体”的贴切写照。对这类在职业观、生活观等方面呈现特殊性的“打工族”,新兵连指导员周强认为只要善加引导,发挥他们在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上的优势,就“没有带不好的兵”。 尊重个人空间,不要粗暴干涉爱情在“新打工族”中并不避讳,他们中有42%的人坦承自己的恋爱经历,并认为“恋情是一种动力”、“分离是一种检验”等。对此,团政委王义安觉得:时代不一样了,这些“80后”、“90后”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也有一定的把握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带兵人可以适当引导,不应粗暴干涉。 以“打工族”为例。尽管称呼依旧,却早已悄然“更新换代”。与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第一代”打工者相比,20多年后的今天,这些“80后”甚至“90”后打工者手拉旅行箱、衣着光鲜、神情自信……无论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还是利益诉求,他们都与第一代“打工族”迥然有异。 更有底气。他们普遍都是国家义务教育政策和网络信息社会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有的还上过职业技术学校,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和技能; 更有追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再将“养家糊口”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迫切希望改变生活方式,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更加现代。与“第一代”打工者相比,他们不仅关注工资报酬等物质利益,更关注休息权、保障权等自身权益的诉求和主张,具有初步的民主意识。 有调查显示:未来5到10年间,这些新生代知识技能型“打工族”将成为城市就业的新宠。 这些“新打工族”走进军营,并且比例呈逐年扩大之势,这表明了什么? 它表明:从军报国、建功军营的理想抱负,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感召力。这一点,可以从不少“新打工族”放弃不菲的物质收入参军入伍得以见证。 它表明:富国才能强军,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巨大成就,为军队实现现代化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兵役制度更加完善、优抚政策更加优厚,为“新打工族”走进军营解除了后顾之忧。 它还表明:我军的现代化脚步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国军队,吸引了包括“新打工族”在内的当代青年到军营寻找施展才华的平台。 透过“新”字看发展,兵员成份结构的新变化,为军队建设提供了新鲜的活力。面对他们极富时代气息的个性和需求,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