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说事:我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一名应届毕业生,最近忙着就业,天天翻报纸看招聘广告。1日看了一条招聘文员的广告,月薪1000元,感觉不错,就打通招聘方的联系方式,约好到公司面谈。 这家公司是做房地产的,办公室条件比较简单,和我面谈的经理语气和善。聊了没几句,经理就说,公司为了发展,拓宽营业方向,从日本引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要进行生态猪环保养殖项目,“说白了,就是养猪。” 随后,经理口头给我出了很多题,让我现场回答。问的问题也不太和应聘的文员工作沾边,比如“如果让你入股这个项目,你愿不愿意之类?”我很快给出了答复,他看起来很满意。 不料,他忽然极其认真地对我说:“我们公司员工有规定,凡是来工作的,必须入股这个新项目。一股五千,最少两股。”因为没钱,我很快被“请”出了办公室。但我到最后也没明白,我来这里应聘工作,为什么必须入股? 记者调查:30日下午,记者来到小杨所说的这家公司,以应聘者的身份见到了一位李姓经理。李经理还是先介绍了公司的基本现状,然后很快进入正题,谈起生态猪养殖项目的具体事项。随即,他对记者进行了招聘考核。 问答过程中,据李经理介绍,这家公司是家正规的股份制公司,法人就是他本人。生态猪养殖是公司现在主要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对于记者几次询问的有关入股的问题,他总是不肯正面作答。 记者随后亮明身份,与李经理就小杨的事交谈时,李经理给予了否认。他解释道,因为公司现在资金不足,的确需要寻找合适的投资方。但对于应聘的学生,仅仅是在考核之余,把他们当成可能对项目有兴趣的客户。至于投资入股,绝对没有带有强迫性质的硬性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