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前天表示,目前都江堰的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已全面进入重建阶段。记者从都江堰地震灾区就业援助点了解到,目前每天预约登记、做好就业准备的受灾群众都有数百人。500多名建筑专家也已就位,对都江堰全市楼房进行评估,不符合居住要求的楼房将全部推倒重建,争取在3年内建设一个新的都江堰。 安置点生活秩序井然 遭受重创的都江堰市已进入了重建阶段。尽管目前市内绝大部分的商店尚未开始营业,灾民们的生活起居仍需要依靠安置点的救援,但灾民们已逐步重拾生活信心。 昨日,记者专程赶赴都江堰,探访灾后群众的生活。经过了地震的残酷破坏,曾经美丽的旅游城市都江堰,如今处处残垣断壁,灾民们则大多集中在空旷地带的安置点内。位于莲花社区内的都江堰大道灾民居住点,就是一个入住了1865名受灾群众的安置点。记者到来时,刚刚过了午饭时间,居民们秩序井然地在一排水龙头前洗碗、洗衣服,努力地恢复着生活的常态。 重建家园愿望迫切 在一字排开的居住点管理委员会、邮政、保险、通讯等服务部门队伍中,一个“都江堰地震灾区就业援助点”的醒目标记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这个就业援助点的支持单位是成都劳动保障局,一名姓胡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从上周日(18日)起,他们就开始驻守在这里,为安置点的灾民提供登记就业的服务。在了解了灾区群众个人的就业意向和基本技能水平后,就业援助点每天对具体人数加以统计,再将相关信息反馈到成都,和企业单位联络,争取为灾区群众尽快落实工作岗位。这名志愿者告诉记者,起初以为灾区群众的心情还没有平复,可能对求职就业的积极性不高。但从这几天的登记情况来看,都江堰受灾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愿望十分迫切。 据透露,都江堰6个大型安置点上都提供这样的就业援助服务,每天登记咨询的人有数百名,其中以30岁以上的妇女和30-50岁的男性居多。当然,也不乏学历、职业素质较高的人。在都江堰大道援助点上登记就业的受灾群众中,有一名今年大学毕业的应届生,这名广告设计专业出身的大学生本打算待在都江堰发展事业,但地震灾害后要在当地拓展广告设计专业看来有些困难,因此这名学生便到就业援助点登记,希望能在成都找到此类工作。 成都企业提供帮助 目前,大多数进行求职登记的受灾群众仍然坚持要留在都江堰。胡姓志愿者告诉记者,由于都江堰受灾较严重,不少工厂、商业都已停工,很难在短期内为灾民们一一安置工作。他们建议,家中没有老人和幼儿的年轻劳动力,可以到成都去工作,以尽快满足其就业需求。据介绍,目前不少成都当地企业也为灾民们再就业提供了帮助。在登记簿上,记者看到四川汇融实业(集团)已发布了招募酒店服务和物业管理人员的消息,对人员的要求是年龄在18-45岁之间。志愿者告诉记者,当天第一批招募灾区员工的公司就将在都江堰天府大道上举行现场招聘会,届时会公布更多的用人需求。 勇敢的都江堰司机: 我会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好 地震,让他失去了慈祥的母亲和温柔的妻子,但是,这个平凡的都江堰出租车驾驶员,却用掷地有声的话语说:我会活下去、还要活得更好。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年男人,若不是一身迷彩服和纱布口罩的装扮,他和上海街头忙忙碌碌的出租车驾驶员并无两样。“您没事吧!”,因为在非常时期仍然正常出车,记者乐观地以为他和他的全家都逃过了劫难,因此一上车就打了个招呼。 “我还好,我爱人和老母亲都去世了。”司机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忙不迭地表示歉意。“没关系”,司机大叔宽容了我的莽撞。他说,5月12日那天,自己正在出车,妻子在下午1点半午休时赶回家中照看身体不适的母亲,结果突如其来的地震一下子震垮了自家住着的单元楼。等到挖掘出来时,两个人还是睡在床板上,只是这一次,她们再也不会醒来了。而在新建小学念四年级的女儿,当时正在上体育课,侥幸逃过了一劫。现在,身无长物的司机穿着捐赠的衣服,和女儿居住在安置点,唯一的谋生工具就是这辆出租车。 我会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好。司机说,就是为了去世的家人,他也要好好地活着。眼下,尽管衣食起居都有政府救助,尽管从早上7点跑到下午5点,只能拉上几十元钱的生意,但他还是坚持出车。他说,自己不会离开都江堰到外面去谋生,他相信重建的都江堰会比以前更好。 是的,地震让都江堰失去了美丽的风景、繁华的市容,重建也可能需要好些年。但是,就是因为有了司机大叔这样的都江堰人,让我相信这里依然是个希望之城。临别时,我将一个“六一”节儿童大礼包交给了司机,虽然我无缘见到这个女孩,但我想,她一定还会有纯真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