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畔,杉林间,青山区农民工之家坐落在武汉建设四路以北的临江公园。 这个“家”的主人是方城县清河乡山底村走出来的王清钊。7月26日下午3时,当记者与方城县就业局局长李民一行找到这个“家”时,王清钊正在平整农民工之家门口的地面。 爱心农民工———受聘担任方城劳务输出顾问 当日15时30分,李民正式颁发了烫金的红色聘书。王清钊被聘为方城县驻武汉市劳务输出顾问,负责方城籍在鄂务工人员的输出服务和权益维护。 李民称赞王清钊是数万方城县外出农民工的一面旗帜。在武汉市青山区红卫路街道翠园社区打工、生活的18年中,王清钊为这里的残疾者、孤寡老人、军烈属等免费维修家电2000余次,免去维修费近5万元。自1999年以来,他一直将捡到的女弃婴当做亲女儿来养,并送其入学接受良好教育。今年五一,他受到了青山区再次表彰,之后他委托本报记者将800元奖金悉数捐给清河乡敬老院,成为向该敬老院捐款的第一人。 爱心感动社会。王清钊连续3年被武汉市青山区评为“十佳进城务工青年”,去年5月,他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本月底,武汉市优秀农民工公示结束,届时,作为其中一名优秀者,王清钊一家将享受获得武汉市户口的待遇。7月23日,王清钊被作为青山区总工会“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的惟一推荐者上报上级部门。 善思农民工———为农民工在城市建个“家” 身为先期入城的农民工之一,王清钊细心观察了老乡们8小时之外的生活———看电视、打扑克,除了这些,还是这些。他们虽久居城市,却难以融入都市生活。王清钊思考认为,这是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能力先天不足造成的。 今年是王清钊在武汉打工的第18个年头。现在,无论到哪里办事,他都会脚蹬皮鞋、身着白褂、手拿皮包。以前,他总是敞胸露怀趿着拖鞋,为此,办事时吃了不少闭门羹。 能力源自学习。在之后的反思中,他认为根源在于缺乏学习,缺乏相互生活体验的交流。于是,他将自己的苦恼告诉了青山区红卫路街道翠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春莉———一个热心、能干的朋友。 在城市里为咱农民工建个家———这是他们商议的结果。在青山区总工会主席徐春娇的帮助下,王清钊在临江花园租到场地,这是一片面积为2400平方米的废弃地,北对滔滔长江。 上月底,王清钊在这片场上设计了一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又设计了图书室、培训教室,他准备请大学教师、高级技师在这里免费给农民工授课,强化职业技能,培养都市生活能力,使农民工真正成为生活于斯、奉献于斯的城市一分子,努力避免被都市边缘化。关于这一点,王清钊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愿意为农民工城市化作出点努力。 对此,方城县主要领导非常感动,受其委托,李民与方城县职业介绍所所长刘元勋一行千里奔赴武汉,为王清钊创办的农民工之家送去了400本《外出务工人员读本》。读本详尽回答了外出务工者常常遭遇的159个问题,后附维权相关法规。 26日下午,记者在筹备现场看到,场地的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正在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预计不久将正式对外开放。 诚信农民工——— 力促跨区域劳务合作 在成为方城县驻武汉市劳务输出顾问的同时,王清钊创办的农民工之家,也被命名为方城县职业介绍所驻武汉劳务输出联络站。 王清钊的诚信与人品,给青山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刘开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知王清钊家乡来人,刘开寄当即决定与李民一行见面会谈。 商讨中,双方剖析了建立跨区域劳务合作的各自情况。 青山区是武汉市“十一五”规划的新型工业基地,是武汉市实现崛起的投资热点,辖区内有武汉钢铁公司、青山船厂等十多个大型企业。随着企业迅猛膨胀,城市用工需求也急剧上升。拥有8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方城,是我省劳务输出基地县,继方城厨师、电子工、电焊工之后,今年又打造出了造船工这一品牌,截至目前,方城县已向南通、大连等地造船厂定向输出4700名技术工人。这一切,吸引了武汉相关人士的目光。 最后,刘开寄表示,他将于8月底、9月初带领青山区用工单位直接到方城县现场招工,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友好跨区域劳务合作关系。 对于这个合作成果,李民把功劳归于王清钊这个诚信的方城农民工。王清钊则表示,他会尽力为家乡南阳农民工走出家乡、融入城市作点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