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型:
频 道:
关键字: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农民工学校 >> 农民工学校 >> 正文
  标 题:山西黑窑的郧西招工链条
  日 期:2007/8/2  源 自:长江商报 【字体: 字体颜色
 

  外界鲜有人知,在湖北省郧西县莽莽大山深处,一个地薄人稀的山区小镇——店子镇,竟是山西黑砖窑事件中被虐“黑窑工”的主要来源地之一。6月21日,本报记者驱车800公里探访了这里隐蔽的“招工”链条。

  从未出过远门的高加良

  “一看来招工的人,就是本村的老乡熟人,说好包吃包喝1000块钱一个月,还能不信吗?”

  站在滂沱大雨中,58岁的高加良一脸悲愤,他举着左手受伤骨折的食指。他的老伴一边饮泣,一边指着他被砖头打破的头给记者看,“哪有那么狠的人,把人打成这样,一天干18个小时的活,比畜生还不如。”

  相比整个事件的恶劣程度来看,高加良和他同去的6名“黑窑工”应该是较为幸运的,至少能保全性命从山西回到家乡。

  高加良是郧西县店子镇店子村4组人,按他的话说,“还从来没出过远门”,导致他第一次到山西的是同村侄辈熟人刘作池。据其介绍,今年春节正月十五刚过,刘作池就登门找到高加良,称有个到山西永济市砖窑场打工的机会,工作轻松,待遇可观,包吃包喝一月还有1000元工资。并说这批同去的有6个人。高开始并不认可,认为自己人老体衰,不可能适应这个工作。刘对他解释说,山西红砖生意特别红火,所以工钱高。如此一来二去,想到刘毕竟是一个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又可挣一笔可观收入,在与老伴商量再三后,高加良答应下来。

  几天后的农历二月初八下午,高加良被刘作池带到镇上一家旅社,在这里,高见到了同去山西的另外5人,有3个老人,与他年龄相当,其中年龄最大的有61岁,还有两个30多岁的哑巴。但让高等6人感到疑惑的是,刘作池却把他们交给了一个叫徐青峰的人,并要他们放心,徐青峰自我介绍是店子镇邻近关防乡人,“你们放心,都是老乡,我负责带你们去山西打工,那里的负责人是我姐夫。”说完,刘徐和司机就把他们6人推到了一辆面包车上。汽车从当天下午5点出发,一路没有片刻休息,直到第二天早上6点才到目的地。

  专招哑巴、未成年人和老人

  “刘作信把我们交给姓徐的那个人时,我就感觉到一种被‘转卖’的感觉,到工地窑厂一看,就被惊呆了。”高加良说。

  当高被领到一个背靠山地的砖窑场时,眼前的情景让他倒抽一口凉气。地上因挨打受伤而躺在破棉絮上的农民工,正在前前后后忙活的农民工,以及负责烧火做饭的数十名农民工,竟全部是老人、瓜娃子(未成年小孩)和哑巴,还有几个一看就能感觉到属于神智不清的痴傻者。在此地,每天的苦力活从凌晨3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每天工作长达18小时,很多人因过度疲倦在劳动中昏睡,包工头对其不断殴打,导致多名工人受伤。

  高加良在这里做了两个多月后,左手的受伤骨折解救了他。因无法正常劳动,5月初,黑砖窑姓聂的老板,扔给他200元钱后,将他赶出了砖窑。

  高加良回家后,其遭遇让家人非常意外,他们同时了解到,本镇和邻近乡镇的很多老人和痴哑残疾人员,也有像他这样被骗到山西黑砖窑场做苦力的,“几个乡镇都有这样的情况”。

  山区小镇的黑窑工“生产线”

  据记者调查,多年来,店子镇潜伏着一条隐秘的“招工”生产线,成百上千的老人和残疾人,被“有序”地骗到山西黑砖窑。

  在离店子镇政府不远的家中,记者见到了骗高加良等6人到山西永济市的刘作池。

  刘35岁左右,在镇上以开“摩的”为生,为山西黑砖窑“招工”只是他的副业,被称为“招工信息员”。

  据其介绍,早在几年前,他就开始从事招工业务,他是所谓的下线,这些下线主要由当地开“摩的”者和头脑比较灵活的镇上村民充当。他们共同的上线来源于为郧西县各个乡镇的包工头,很多就直接在山西砖窑场负责管理工作,有的只是负责给砖窑厂招人,即所谓的“包工头”,招一个的报酬为50-100元。上次招高加良等6人的报酬应为500元左右,但他面对记者拒绝作答:“报酬肯定有一点,但没有高说的那么多。”

  据了解,招工的一般操作流程为,首先由山西临晋、永济本地的黑砖窑承包人向总包工头发布招工缺人信息,身处黑砖窑场中或兼任此业务的总包工头,再向已建立长期联系的郧西各乡镇的本地招工信息员发布需求信息,招工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之后,当地招供信息员在熟悉的乡镇招到特别物色的老人聋哑残疾人之后,再电话总包工头派人到当地“验货”,由委托办理者向当地信息员支付报酬,最后货款两清,黑窑工便被拉往山西当地。该程序的主要特点在于,组织严密,分工明确。

  为何会请本地人“骗招”本地人呢?

  一位姓王的“招工信息员”私下告诉记者:“老乡熟人容易获得信任,戒备心小一些。”一般而言,如果在信息较为发达的区域,曾经上当受骗者会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来警醒同乡人不要前往山西上当。但在店子镇这个大山深处,因路途遥远和民风淳朴等原因,本村和他镇的来往非常少,山民们很难获得被善意提醒的机会。

  “当地政府也无能为力”

  为何在方圆250公里版图面积的店子镇,会有大量老人和聋哑智障人群,被骗招到山西充当黑窑工?

  店子镇镇委吴书记认为,正是该镇的闭塞和贫困,以及山民们的淳朴无知,才导致了黑砖窑操作者将目光锁定在此。

  郧西县店子镇店子村地处鄂西北边陲,东至郧西县城95公里,北距西安230公里,省道上湖路贯穿腹地,距在建银武高速公路出口30公里。此地对黑砖窑操作者的最大好处在于,他们进得来,但本地老人等这些长期闭塞的弱智人群,一旦出去后,就很难融入外面的世界。至于获得自我保护,则成为奢望。

  该镇的集镇所在地,有2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5000人。记者在镇上寻访得知,很少有青壮年者会成为黑砖窑招工的对象。一位当地知情者介绍,一般没有人会在集镇上招工,“专挑大山里面一些村,找老人和残疾人”。

  “这些人一般反抗能力差,容易控制,而且对通信工具的使用也很欠缺,吓唬一下就会听话。”在采访中,一位杨姓副镇长无奈表示:“当地财力有限,也无法对这些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想赚点钱是这些人外出的动因。”

  在外界看来,虽然山村老人有可能是为“老有所为”外出做工,但对于聋哑智障人员,理所当然得到政府和家人更多保护,不一定要求为其提供专门场所修养治疗,但至少要保护其基本生活安全。他们的家庭,怎会让其被招工信息员随意带到山西黑砖窑打工呢?

  对此疑问,店子镇一位熟知内情的副书记表示:“很多聋哑孩子在年轻时,父母会给予比较好的照料,一旦父母不在或年老,其兄弟姐妹们成家后,都会疏于照顾,久而久之,对其的照管就没有了,只能任其自主生活。”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特殊群体被骗务工的问题?

  店子镇财政所一位负责人这样表示:“只要有钱,我们就能保障好他们的生活,没有钱,我们再怎么管,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这是现实。”

  寻找失踪一年半的黑窑工

  彭安华是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王家坪村的农民。他21岁的大儿子彭定第出去打工1年多,还没有回家,甚至杳无音讯。此前,他的同乡曾在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的一个窑场见到过他。

  “我被搞到山西黑砖窑场了”

  昨日,本报记者赶到彭家。彭安华的妻子、47岁的王起爱看着户口本上儿子的照片轻声抽噎。

  彭安华说,彭定第是去年农历正月二十出门打工的,身上带了300块钱,穿了一件黑色西装和两件毛衣,带了几件换洗的内衣。出去时,彭定第也没有对家里人说要到什么地方去。

  后来,彭家在郑州打工的小儿子彭定文接到了彭定第打来的电话,说“我被搞到山西黑砖场了,出不来了”,电话被对方强行挂断,此后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直到2006年11月,郧西县的马伟从山西运城市临猗县临晋镇的一个窑场跑回家,说彭定第也被困在同一个窑场

  民间解救窑工第一人

  今年3月,在彭安华的委托下,马伟的父亲马定山带着马伟和彭定文,赶到了临晋镇赵窑村去确认了黑窑常“山西黑窑场真是太多了,在当地农村窑场几乎是一个挨着一个”,马定山说。

  马定山报案后,又随刑警一同赶往窑场,“里面的窑工都蓬头垢面,一个个身上伤痕累累”。马定山说,当时刑警队员问“谁在这里做工被殴打了?”没人敢吱声,“刑警都穿着便衣”。当马定山说是警察来解救的,20多名工人一拥而上,抱着刑警队员的腿求救。但这次解救的20多名黑窑工中没有彭定第。直到今天,彭定第依然杳无音讯。

  马定山说,他在去年11月就发现了山西窑场非法用工的事情,解救窑工时,他还偷偷用手机记录下了窑场的一些情况。记者看到,画面中的窑工,疲惫而无助,他们的眼神看起来让人心酸。

  根据公开报道,马定山可能是成功解救黑窑工的民间第一人。

  仍有20余恩施籍农民工被困

  被困地点为山西溯州市城郊的魏家窑村河东砖厂,部分逃出者寻求法律援助

[1][2][3]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