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型:
频 道:
关键字: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农民工学校 >> 农民工学校 >> 正文
  标 题:民工子女:何时能告别暑假“野”生活?
  日 期:2007/8/6  源 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据《福州晚报》8月5日报道:粉红色的药丸在福州光明港公园遍地都是,那是晋安区爱卫办投放的灭鼠药。可4岁的农民工子女佳佳误以为是好吃的东西,结果被毒倒,还好被邻居及时发现,躲过了这一劫。“我们是靠力气打工赚钱的,一天不干活都不行,哪有时间看孩子。”佳佳的父亲罗泽良的一句话,说出了问题的所在。

  无独有偶,8月3日的《新民晚报》更是披露:暑假至今,上海市共有7名未成年人因意外伤害事故身亡。市教委青保处披露,这7名小孩子均是外来务工者子女。

  如何让民工子女融入城市,过一个安全、快乐的假期,显然已经成为青少年教育与保护工作的一项新课题。

  每逢暑假,不少随父母亲来城市的民工孩子都放假了,更有很多外地的孩子涌入城市与父母相聚。然而,由于父母亲“一天不干活都不行”,再加上大多数民工子弟学校在假期里都是“铁将军”把门,使得这些孩子基本处于无人看管的“放养”状态,天天“野”在城郊结合部。这种“家长没工夫管,老师没义务管,学校没心思管”的暑假“野”生活,使得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大大提高,农民工子女暑期安全频敲警钟。

  如今,大量的民工参与到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孩子很多都在家乡读书,饱受骨肉分离之苦。到了假期,“留守子女”来到城市与父母团聚,但家长每天还得打工谋生,他们孩子的暑假生活,可能就会“黯淡无光”,甚至还无时无刻都有发生意外的可能,让人于心何忍?

  说到底,民工子女暑期安全频敲警钟,暴露出的是社会管理中的欠缺和盲区。那些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不解,哪里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效率的工作质量?我们的社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等机构,在这方面显然责无旁贷。

  据了解,上海的一些社区组织和教育单位,已经开始探索暑期青少年保护工作的全覆盖,力争“新小上海人”也能共享城市里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比如,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里的“爱心学校”,在暑假里免费招收外来民工子弟前来学习和活动,南汇区将外来青少年一并纳入暑期活动对象,等等。让民工子女的暑假生活更多地融入到城市节拍,我想,这不仅能让他们告别暑假“野”生活,有效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更能让这些孩子从心理上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包容和气度,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难道不是城乡一体化的应有之义吗?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