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型:
频 道:
关键字: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农民工学校 >> 农民工学校 >> 正文
  标 题:开封县劳务经济着力打造“祥符民工”品牌
  日 期:2007/8/6  源 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开封县农民工翟树森的事迹经本报在全国率先报道后,中央电视台、瑞士国家电视台、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先后报道。7月17日上午,翟树森作为北京奥运“鸟巢”建设者的优秀代表,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看望,并与总理“肩并肩手拉手”合影……翟树森以精益求精的技术、善良淳朴的品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首都叫响了“祥符民工”品牌。

  “翟树森凭借出色表现,享誉国家体育场,是开封县多年来努力打造劳务品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现劳务输出新突破的缩影。”7月30日,开封县委书记谷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最新统计表明,2007年上半年,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共输出劳动力19万人次,其中有序输出13万人次,培训农民工4.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6.1亿多元,迅猛发展的劳务经济已成为开封县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

  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培育劳务品牌。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是培育劳务品牌,确保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的关键。开封县坚持“以基地育品牌,以品牌促发展”的策略,加大劳务输出基地创建力度。目前,四大“祥符民工”品牌已叫响大江南北。一是以罗王、八里湾、兴隆、城关等乡镇为中心,创建建筑业劳务输出基地。目前,该基地在外从事建筑业的劳务人员数量年均保持在2.5万人以上,主要分布在北京、郑州等地,叫响了“祥符建筑工”品牌。受到总理接见的翟树森就是罗王乡输出的优秀农民工代表。二是以各乡镇劳务输出站作为依托,组织农民工自愿赴疆摘棉,巩固和扩大摘棉基地。2006年该县赴疆摘棉农民工增至3850人,创收962.5万元,人均收入2500元,叫响了“祥符摘棉工”品牌。三是以小豁牙服装技校、振华裁剪学校为代表,创建服装加工培训基地,向山东、江苏、浙江等服装制造业发达地区输送服装加工人员3.2万人,叫响了“祥符裁剪工”品牌。四是以县劳动技工学校、县电子科技学校、县第一职业中专为重点,创建电子机电加工业输出基地,向广东东莞、深圳等地年均输出电子机电加工技术人员3万人以上,叫响了“祥符机电工”品牌。

  在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基础上,开封县对农民工积极开展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流动培训和企业自主培训。去年以来,开封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已免费培训农民工16983人。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仅2006年,农民工工资收入就比上年平均增长了20%。

  积极鼓励返乡创业,发展劳务循环经济。外出务工人员中蕴藏着巨大的创业资源和返乡创业热情。开封县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向他们广泛宣传开封县良好的投资环境,详细介绍开封县优惠的投资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在回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信息、信贷、税收、证照办理等方面的服务,千方百计吸引劳务人员返乡领办、创办项目。

  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显现两大变化。一是农民工从过去“出远门”到现在“傍家门”,出现了返乡创业的新气象。二是从“盖楼房”到“建厂房”,积极兴办企业。薛海峰回乡投资300万元创办了开封金盾机械设备厂,安排就业100余人,产品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陈学森回乡与外商共同投资1.2亿元,在县黄龙工业园区创办了开封锦海棉业有限公司,安排就业1000余人,年产值3.5亿元。据统计,该县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800余家,涉及建筑业、养殖业、房地产开发、运输业、纺织业、超市零售业等多种行业,提供就业岗位两万多个。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