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型:
频 道:
关键字:
 
 
   位置: 中华职工学习网 >> 农民工学校 >> 农民工学校 >> 正文
  标 题:男孩获救 他却消失了 记住这个农民工 庞晓达
  日 期:2007/8/21  源 自:辽一网-华商晨报 【字体: 字体颜色
 

  ■他不会水,却勇救落水男孩

  ■男孩获救,他却消失了

  ■“离去”的他,仍保持向外推送的姿势

  他将14岁的溺水男孩推出了深水区,自己却消失在湍急的河水中……

  他的尸体被发现时,仍旧保持着向外推送男孩的姿势。

  他叫庞晓达,是一名农民工。

  岸边小伙伴 “叔叔,救救他吧”

  8月19日13时10分,本溪平山区北台细河边,姜国军正准备和庞晓达趟过河水到工地上拽模板,一个八九岁大的男孩拽住了他们的衣角,怯生生地喃语道:“叔叔,快救救他吧!”两人看到细河中一个男孩只有脖子以上露出水面,看样子快要失去挣扎的力气了。

  30岁的庞晓达冲在最前面跳进水里,向男孩靠近,姜国军紧随其后,湍急的河流让庞晓达伸向男孩的手几次被错过,男孩的动作越来越吃力,没法抓住他,庞晓达只得用力向前一扑,把男孩从被困的深水区推了出来。

  同样在水里挣扎的姜国军死死扣住男孩的手,却没有力气将他推上岸,呼救声在细河上空回荡。

  救出溺水孩 救人者消失了

  庞晓达所属的施工队长范喜库听到了呼救声,“离远就能看到我们的工人和小孩一起在水里往上蹿。”他和工人赵永忱、万和义、张国胜、汤明忠、李忠虎、李鹏等一起冲进了河水里。

  水性相对较好的赵永忱和张国胜把溺水的男孩拽到了河边,困在水里挣扎的姜国军也被工友们拉回到了浅滩。

  而庞晓达消失了。

  刚刚获救的男孩脸色黑紫,呼吸困难,张国胜赶快给他控水,做人工呼吸,男孩苏醒过来,说出了父母的电话,工友们赶快将男孩送到了当地的医院。

  几乎在抢救男孩的同时,范喜库和大伙再次返回了细河,庞晓达的身影已经消失在河水里。

  庞晓达落水的位置在深水区,10分钟的搜救已经让大伙感到了悲剧的降临,部分工友返回岸上,制作了简易的木筏,拿着木棍和竹竿继续茫然地寻找。

  两个小时过去了,河岸边已经聚集了六七百名围观的群众,但没有一个人愿意靠前伸手相助。

  “谁能捞到他,我出5000块!”范喜库的一声吼在人群中引发了一阵骚动,终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下到了河里,但是仍没有任何收获。

  获救男孩的父亲赶到了,带着食品和饮料,还有从本溪市内请来的打捞队,这时的工友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直到21时许,打捞队撤离了现场,仍没有发现庞晓达。

  拽出庞晓达 依然保持救人姿势

  夜色中,水面上只有工友们还在努力,他们把手中的绳子挂上铁钩,在细河下游的漫水桥桥洞下一遍遍地摸索,希望能够拦住庞晓达的遗体……

  昨日7时40分,工友手中的绳钩终于挂住了重物,大伙小心翼翼地拖拽,浮出水面的,正是庞晓达的遗体。

  大家发现,早已停止呼吸的庞晓达,两条腿蜷曲着,两个手臂高高地抬起,这个姿势姜国军记得,那就是庞晓达用力将男孩推出深水区的姿势。

  救人农民工 “我俩都不会水”

  救人遇难的庞晓达今年30岁,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新地村人,在本溪顺鑫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牺牲前正在参加沈环线北台大桥的建设。

  “其实我们都不会水。”与庞晓达一起下水救人的姜国军,是他的连襟,俩人根本就不会游泳。

  “那为什么要下去?不怕被河水冲走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姜国军没有犹豫,“没想不会水的事,就是想救他。”

  庞晓达是家里的顶梁柱,老母亲瘫痪在床,两个弟弟一个患病多年,一个精神障碍,刚满8岁的小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

  ■记者手记

  农民工为城市建造精神脊梁

  30岁的庞晓达走了,只因为那一句“叔叔,快救救他吧”。我们无法去猜测他的内心,我们只了解他不会游泳。

  在用力推出男孩的那一刻,他把自己留在了深水区,我们相信,他走的安心,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男孩的生命。

  岸上的那些围观群众,让农民工兄弟们不理解,为什么救人的有事了,却没人来出手相救?

  看这些农民工时,我始终在仰视。

  请大家不要再用异样的眼神来看他们,他们是纯朴的,又是高尚的。

  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每座城市的钢筋水泥都是他们为我们建造。

  这些农民工不仅建造着北台大桥的脊梁,他们略显粗糙的双手,捧起的,还有整个城市的精神脊梁!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