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文章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则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我以为这乃是此书的最大特点。 作者简介 芦原义信(1918—2003)日本当代著名 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1956年成立建筑事务所,其设计代表作包括东京驹泽体育馆、索尼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艺术大剧院等。收入本书的《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集中体现了他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 目录 上篇 街道的美学  一 建筑的空间领域   1 内部与外部   2 墙的意义   3 城郭  二 街道的构成   1 街道与建筑的关系   2 街道的构成   3 宽与高之比(DH)   4 广场的美学   5 阴角空间   6 下沉式庭园技法与密接原理   7 第一次轮廓线与第二次轮廓线   8 俯视景观   9 室外雕塑的意义  三 关于空间的几项考察   1 小空间的价值   2 夜景——“图形”与“背景”的反转   3 留下记忆的空间  四 世界街道的分析   1 几个问题   2  澳大利亚帕丁顿的并列式住宅与京都的町家   3  意大利奇斯台尼诺与爱琴海希腊诸岛   4 波斯街道——伊朗伊斯法罕   5 昌迪加尔与巴西利亚  五 结束语 下篇 续街道的美学  六 关于空间领域的考察   1 墙型建筑与地板型建筑   2 内眺景观与外眺景观   3 中心的丧失  七 景观的构成   1 格式塔 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   2 水边的美学   3 街道的指标——DH与WD   4 绿化的美学   5 城市的色彩  八 对住宅和城市环境的建议与探索   1 社区性与私密性   2 住宅与庭园的探索   3 城市美化的进展   4 商业街的变迁——从旧货市到步行商业街   5 城市空间中的表演  九 世界景观的分析   1 埃菲尔铁塔与东京塔   2 米兰商场与浅草寺前街   3 世界的桥   4 德国南方中世纪街道——罗曼蒂克之路巡礼   5  威尼斯街角上的思索 十 结束语——现代建筑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