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站职业站文化活动中心企业大学职工之家专题首页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简介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开幕式
主题:创新我们的学习——开创职工素质教育新局面
分论坛一: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和谐社会
分论坛二:深入开展创争活动,推进职工素质工程
分论坛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职工素质提升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闭幕式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综述:创新学习永葆发展活力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日程表
中华职工学习网简介
中国职工学习论坛
探索电大为提高职工素质服务的新途径
来源:中华职工学习网 作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葛道凯 发布时间:2007-07-17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作为世界上拥有在职学员最多的现代远程教育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代表在此次论坛上发言。

终身学习是当今时代的特征

从强调职工教育到关注职工学习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六十年代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到了七十年代就提出了与终身教育并列的终身学习的理念,而到了九十年代则主张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取代先前提出的终身教育的理念。这种理念的变化不是偶然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是有限的,学习是无限的;教育是被动的,学习是主动的;教育是外在的,学习是内省的;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引发终身教育。而国民学习自觉性的高低、学习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1994年如开的世界首届终身学习大会将终身学习定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

为终身学习提供服务是新时期教育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对全党、全国和全社会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的战略任务。教育,特别是职工教育,要将重点转移到为广大学习者的服务上来。而要实现这种转移,为广大职工的终身学习服务,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必须改革,必须结合和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所以,当前我们特别要关注正在大力推进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正在兴起的数字化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和数字化学习是为终身学习服务的重要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特征,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传统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了技术因素,现代远程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关注对学习者实施教育转到了关注对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服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现代远程教育的远程已突破了传统远程教育中单一的距离概念,更多地强调随时为处于不同地域的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从理论上讲,现代的远程教育已经可以使学生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凭借计算机在任何时间挑选学习远程教育所提供的任何课程,同时能够享受到与学习相关的各种服务,这就使得学员在日常的学习中有更大的灵活性,完成许多在传统教育状态下不可能完成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现代远程教育在环境与条件、课程和资源、学习的交互、学习的督促与检查以及整个过程的管理方面有一完整的配套体系和实践积累,从而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和迁移性。

正在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的数字化学习(现称为数字化学习港),则是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化学习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将管理、社会资源、注册、学习、考核等所有与学习相关的环节和事物均按照标准化(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了整合和管理,最大限度的排除了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误差”与“不可能”,为全体学习者乃至每个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提供最完善的服务和帮助。对于学习者而言,它就像一所随时处于身边的巨型多功能超市,学习者可以任何时候在其中挑选任何希望、喜欢或需要的学习产品,并享受到与这个产品使用有关的任何服务。同时,它还像一个学分银行,你所有的学习成果都是可以在那里积攒。相比较而言,数字化学习,代表了当如今对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最高技术水平。但要真正实现并推广(特别是在职工教育和学习中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从外部讲有体制问题、政策问题、费用问题、管理问题、社会责任问题、标准问题、共享问题、技术条件问题、国民的素质水平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问题。从内部教学角度讲,还要有适合普通人使用这些技术的环境;要有与这些技术配套的课程和资源;要建立完善的答疑、反馈和学习者相互交流的环境;还要有检查、督促学习者学习的方式和手段(毕竟完全自觉性的学习者不多)等。但不管怎么说,数字化学习代表了为终身学习服务的方向和理念,在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和日益普及的今天,也代表着一种实际的可能。就像在二十年前的今天,谁能想到手机、互联网、小汽车能够像今天这样普及,手机能有如此广泛的功能。所以同样我们可以预测,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进程,数字化学习必将在对终身学习者的服务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代远程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但如何用于社会教育,特别是职工教育方面呢?教育部的领导曾多次希望和要求电大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地为社会教育和学习需求服务。电大也在努力探索这方面的途径。从2004年起,中央电大和北京电大与北京市总工会等单位合作开展了一个名为“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职工教育项目。这对电大来说是一次社会办学机构服务于企业和职工教育学习需求的成功实践(已连续举办了三期,涉及近千家企业,近2万名学员学成结业,建设了一批适合职工学习的课程资源),获得了大量现代远程教育如何运用于社会专题需求培训的有益经验。

一、现代远程教育在职工教育中的运用需要环境的支撑


实践证明,现代远程教育相关技术的运用必须有环境的支撑和依附,必须与学习者的情况相匹配。否则非但不能发挥其技术优势,还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时,首先应努力营造能够尽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优势的环境。在本项目中有这样一些方面:
⒈素质教育的定位有利于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规模优势
“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将其定位在面向广大基层普通职工的素质教育——主要是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一定位为远程教育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前提。与电大学历教育相比,工程每一期的学员量不大(9000左右),但差异性很大。如果教育定位过窄,势必导致学员的分散,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规模性上的优势就无法体现,还可能造成资源成本的上升。当然,就工程本身而言,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能否应用还不完全是工程教育定位需要考虑的全部因素。除技术因素外,素质教育的定位确实显示了极好的前瞻性和外延性。首先,它填补了教育延续性上的一块空白(学校教育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结构的搭建,企业关注的是职工专项技能的培养,对职工来讲恰恰缺少了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改善了职工的心智模式,对企业的团队发展,职工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专项技能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这种设计预留了教育延续的接口(既可续接职业技能培训,也可续接学历教育),设计了鼓励和优惠政策,满足了不同职工的发展需要。提高了职工教育的效能。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困难。据调查,80%以上的企业和职工都满意这种培训。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在职工教育中是大有可为的]。正是因为这种定位设计满足了大多数企业和广大职工的共同需求,从而使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成为可能。
当然,有了好的教育定位,还必须有实际中的组织和人员落实。本项目利用工程这个纽带把相关方面(工会、教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电大、企业的行政和人力资源部门等)都组合起来,在素质教育这个舞台上实现相互借力的“共振”和优势的互补。将大家“利益”与工程成功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比如,通过工程,工会实现了维护职工的学习权力,提高了职工素质的目标;教委解决了现今条件下如何开展和指导职工教育,为“创争”活动找到了抓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电大开辟了新的办学领域,为学历教育培育了潜在的生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企业和职工从中得到了最多的实惠,以较小的投入得到了较大的回报。这样就使工程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越是努力办好工程,各自的收获也就越大,而各自的收获越大,办好工程的积极性就越高。
⒉开发建设“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网”,为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运用提供物质基础
为了在职工教育中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中央电大专门投资开发建设了“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网”,设置了教学动态、培训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天地、教学论坛、经验交流等栏目,据说专为职工教育培训设置的网站是不多见的。为现代远程教育在本项目中的运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⒊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设计是现代远程教育运用的人文条件
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是营造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运用环境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这样几个环节:一是搭建教学体系,这个体系由电大分校、职工大学、职业学校、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教学站点按照某种契约和规定共同组成,使现代远程教育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人文条件;二是由主办各方共同设立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办公室,统一实施对各类型教学站点的教学业务指导,也使远程教育的运用有了自上而下的推动;三是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充分运用企业的“自约”意识和机制(企业并不十分关注职工是否取得证书,而是更关注企业进行这方面投入后的实际效果),将下放过程管理权和实行督导检查有机结合;四是狠抓师资培训的环节,重视对教师的支持服务。在这方面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比如在网上为教师们尽可能地提供所有备课和讲课所需的资源,借助远程教育技术,开展不同单位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使得企业的教师有了一种群体感。同时鼓励企业和教学站点的教学创新。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性操作方式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运用提供思想基础和作用领域

现代远程教育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还体现在为学习者服务,适应学习者需求的理念上。在本项目中电大提出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一是需求方满意就是质量;二是必须兼顾需求方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具体操作上做到:
⒈课程设置充分考虑需求方的要求,做到不同企业和所有职工都能够接受和受益的通用性(中央电大为本工程设置的这方面的课程有:《自我发展与团队管理》、《实用文体写作》、《实用法律基础》,《企业运营与发展》、《心理与健康》、《窗口行业英语》和《工作安全与职业健康》);
⒉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可接受性,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⒊通过学分当量折算设置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标准接口;
⒋课程资源努力做到性价比的最大化;
⒌以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文字、光盘、网上资源)适应学员层次差异的多样化;
⒍大力推进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⑴在考核目标上,减少死记硬背,充分挖掘职工实践经验的潜能,强调考查职工在运用所学对自己工作和生活实践的解读和更高、更理性、更智慧的认识上;
⑵提高形成性考核的比例(40-50%),拓展形成性考核的内涵(学习态度与学习的参与性),强调对实际的结合和最后的结果。
⑶终结性考核形式多样化(开卷、闭卷、结合论文、模块化),在考题内容上努力让学员展示结合自身的实际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⒎实行规范和标准和操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运用提供规范保证
职工教育很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脱离企业职工的实际,照搬照套传统教育的模式,引起企业和职工的反感;一是过分强调实用、通俗,不注意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只能“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在知识内容的设计和界定上既听取需求方的意见,也要尊重专家的意见。兼顾职工短期和长远利益还要实行规范、标准的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此次工程的规范化操作出乎意料地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的一致好评(一些企业除了对培训的认可外,还将这种规范化操作的方式引入了自己企业的培训),提升了参训单位对工程的可信度。

三、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运用

在职工教育中怎样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并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多地是环境问题、习惯问题和费用问题等。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运用上特别要反对不顾企业职工实际情况的“一刀切”行为和为技术而技术的倾向。实践证明,技术要服从可能和需要,要为效果服务,技术手段的运用应当由简单到多样,循序渐进,积极引导、大力推进。具体做法是先在教学资源包中放入大家常见的教学光盘,而且这种光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学员看了以后,认为讲得好,慢慢就有了接受的感觉。然后在网上放置部分免费教学资源,教师引导学生上网学习、查资料和教师进行交流,学生过去上网就是玩或看消息、聊天,现在发现可以学习,逐渐有了兴趣。随着MP3的普及和价格的低廉,还将部分教学资源的内容做成MP3的格式。此外,我们还尝试将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内容注入到不同的教学媒体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要。

实践中我们发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解决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学习时间不够,学习形式还不够灵活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所谓学习时间不够是整块的学习时间不够,而零散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无法利用,使之成为了学习的“无效时间”。学习形式不够灵活,也是因为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功能的健全,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这也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职工教育中的美好前景。

(二)

广播电视大学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批准创立以来,就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与职工教育和广大基层单位的职工建立了不解之缘。据统计,在电大历年培养的学员中,在职从业人员的比例均超过了90%(如果算上当时学习电大单科的学员,职工的比例就更大)。而据2007年春的最新统计,在电大现有的224万在校生中,有78%是来自地市、县及以下基层单位,有96.5%是在职从业人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职工。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与社会发展需要知识,广大职工需要学习和希望就近就地得到帮助以及广大企业要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的人才的现实分不开的;是与电大长期坚持面向基层职业人教育的办学方向和由遍布全国的44个省级电大、945个地市电大分校、1842个县级电大和3175个教学点组成的庞大的教学体系分不开的;是与电大坚持以适应经济与社会现实发展需要为目标,以适合从业人员学习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突出实际能力的培养,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方针分不开的;是与电大长期坚持的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和统一评分标准的五统一以及狠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和系统运作五个质量要素,从而得到社会、学生本人和用人单位充分肯定(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开放教育人才质量的评价分别为80.5分和83.4分)分不开的;是与电大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加强硬件条件的建设,将优秀的教学资源送到基层,做好为广大学员支持服务分不开的。

1999年,教育部决定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这一试点项目的成功开展使得电大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开设专业与课程、服务意识、服务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特别是在对学习者的支持服务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完成了从传统的远程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的转变。目前,电大系统教学设施方面的固定资产已经是试点项目开始时教学设施固定资产的3.99倍,达到了57.89亿元。电大已经不是过去人们概念中的仅依靠电视广播或录音录像带开展教育教学的学校了,而是形成了天网(卫星电视)地网(计算机互联网)人网(全国省级电大、地市级电大和电大工作站组成的电大系统)三网合一,三级平台互动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的建成有效地促进了电大的发展,2005年,电大开放教育的在校生已经占到了全国同期远程教育在校生的73.6%,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的29.4%,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的9.7%。在办学领域上,电大也从过去单一的大专学历教育,发展到今天形成了有包含中专教育、大专教育和专升本教育不同层次,职工、部队(八一学院和总参学院)、农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残疾人(残疾人学院)不同领域的学历教育;有以实施职业资格和岗位培训、新知识新技能普及为主的非学历教育(每年约100万人次);有为其它远程教育机构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年均15万人),有为行业系统、主管机构(证监会、保监会和央行)提供考试服务(300万人次)的考试体系,有与国家十几个部委和几十所高校有着广泛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全方位、开放性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尽管现在电大的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服务基层、服务广大职工的理念没有变,而且还在随着软硬件条件的改善不断得到加强。广播电视大学的社会功能就是要成为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学习者充实自我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

(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职工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原来职工教育的主体——企业,由于面临挑战与竞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任务的繁重,仅凭自身力量已经很难完成对职工的全面教育,越来越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调查发现,企业愿意自己搞培训的只占3.03%,全部委托外面培训的占12.12%,而希望二者结合的占到了84.85%);再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知识、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职工学习教育已经不是一时一事的阶段性工作,而是伴随企业发展和职工职业生涯的持续性行为;又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职工教育不再是少数管理层的教育和所谓的“精英”教育,而是要延伸到基层全体的职工教育。广大劳动者整体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了国家、企业和职工本人竞争力的主要内涵。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职工的学习权力正在成为职工基本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教育越来越体现出其政治内涵和专业内涵。为此,对职工教育的认识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2003年,全国总工会等十个部委和社会团体又提出了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的创争活动。这些都对现代职工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职工教育正在由企业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部分职工向全体职工转变,由关注专项职业技能的培训向同时要关注职工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转变。这些新要求、新变化最终带来了对职工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新的挑战。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大远程教育,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既是国家(教育部)对电大的要求,同时也是电大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电大服务企业和职工教育学习需求方面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探索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模式,跨出传统教育的封闭圈子,努力学习借鉴其它行业领域、社会培训机构和国外在职工教育培训上的经验与做法。同时,也帮助和配合企业建立完善自己的培训体系和规范化标准;

二、深入了解企业与职工的实际需求,增强把企业与职工的发展需求转化为教育培训需求并编制相应教学资源的本领。根据企业和职工的特点,在模块化、小单元方面下功夫,配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同时积极扩展教学资源的建设领域,方便不同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三、打破传统按知识体系设置课程的模式,逐步建立按照通用素质能力和任务目标设置课程并编制相关内容。并按方便需求者挑选的方式搭建课程平台或课程超市;

四、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逐步摸索过程操作的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提高远程职工教育的教学质量;

五、进一步增强对职工教育考核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及科学性性和社会公认标准度;努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试卷库的建设和试题库的研发

六、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职工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提高为职工个性化学习的服务本领。

总之,广大职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体和基石,也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主要服务对象。可以这样说,为广大职工提供学习和教育服务不仅是电大的过去和现在,更是电大的未来。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将不遗余力地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主办: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承办: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    中国全民终身学习促进会   
   技术支持:天下应国际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