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主题的不同开展方式
●在同一个大主题下,为什么不同的班级会选择或产生不同的小主题?
●为什么每个班级的小主题活动中会产生更小的主题活动?
实录一
国庆节即将来临,大班教研组准备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教师们预设的活动是欣赏国歌、观看武警战士的升旗仪式以及认识首都——北京,等等。过了一段时间,当主题活动进入尾声,教研组进行交流时,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大主题下,每个班级选择或产生的小主题都是不同的。
大(1)班由“中国的首都——北京”这一小主题而产生了新的小主题——“各个国家的首都”。
大(2)班的小朋友对中国各地的小吃感兴趣,他们尝试自己制作小吃并开设了“娃娃餐厅”。
大(3)班由“我是中国人”延伸出“我的家乡和我旅游过的地方”“中国的民居”“上海著名的建筑”等小主题。
大(4)班的小主题是:上海旅游节的花车。
大(5)班则对中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舞蹈感兴趣。产生了多个与之相关的小主题。
思考
为什么每个班级会产生不同的小主题?
首先,是因为每个幼儿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家长背景、幼儿生活经验的不同,使得幼儿对不同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如:大(4)班有位家长在旅游局工作,他不仅组织大(4)班师生看花车展,还帮他们收集了许多相关资料。幼儿从欣赏、评选花车到自己动手制作花车,都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而大(5)班是舞蹈特色班,幼儿自然会对各种服饰、舞蹈特别感兴趣。
其次,每个班级教师自身的爱好或能力优势也是影响幼儿产生不同小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每天和幼儿在一起,他们自身的喜好及能力优势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幼儿。如:大(3)班的教师喜欢摄影、旅游,她经常把自己出游的见闻告诉大家。她们班级的幼儿就喜欢研究地图,喜欢对着地图找家乡和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大(2)班的两位教师都是烹饪能手,对吃很有研究。她们在介绍上海城隍庙的小吃时,激起了幼儿开餐厅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的爱好和能力优势会影响他们对主题的敏感程度和自信程度。他们更容易也更愿意选择那些与他们自身爱好或能力优势较吻合的主题。如大(5)班的教师擅长舞蹈,她们对各民族的舞蹈相当熟悉。因此,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导幼儿开展了对民族服饰和民族舞蹈的探究。
实录二
大(3)班孩子开展“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时,是以“我的家乡”为切入口的。在收集有关资料、介绍自己的家乡时,很多孩子都带来了家乡著名景点的照片、当地的土特产等。“那里的房子怎么和我们上海的不一样?”“这个地方我以前去玩过!”一些孩子对各地的建筑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一起收集了有关蒙古包、四合院、吊脚楼、碉楼等的资料。在说说、画画、做做的过程中,“中国民居”这个小主题产生了。在这个小主题中,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建筑,也从一个侧面了解了中国各地不同的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而另一些孩子则对上海一些著名的建筑有兴趣。他们制作了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大剧院等的模型,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模型。“腾飞的上海”的小主题由此产生。
思考
在同一个班级中,由于幼儿的性别、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关注的“点”也不同。因此,在班级的小主题中可能产生更小的主题。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关注点,寻找、发现其中共性的内容,启发、引导幼儿在班级主题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生成更小的主题。
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也要把握好大主题与小主题之间的关系。一个班级中同时开展的小主题不宜过多,因为如果教师要同时对多个小主题给予指导的话,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建议尝试的活动
●在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应该对本班幼儿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班级的幼儿可能会在这个主题下产生的小主题绘制成一个网络图。然后,对相关主题进行充分的知识、材料等方面的准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