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别传:用铅笔勾勒出的梦想
从方便面青年到特技教父
正当全球亿万影迷翘首企盼《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这部为28年来星战传奇画上一个句号的假期票房炸弹时,乔治·卢卡斯也在他位于加州马丁郡的“天行者庄园”里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电影生涯的二次革命。是舒适地躺在六部星球大战电影的拷贝上掌控他的数码特技帝国,还是拣起自己40年前作为一个年轻的好莱坞改革者的叛逆精神,继续探求电影和特技发展的新潜力?答案也许是后者。近日,卢卡斯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声称自己对继续制造票房炸弹不感兴趣,尽管他还将出任大名鼎鼎的《印第安纳琼斯》第四部等娱乐电影的制片人,但他真正的兴趣却是拍摄类似于他1971年推出的处女作《THX1138》那样的小成本试验科幻电影。早在《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推出时,卢卡斯就讽刺性地将自己比喻为影片中因黑暗之力的诱惑而走入歧途的黑勋爵达斯·瓦德:“1973年的《美国往事》是一个让我进入好莱坞的意外事故,我从来不认为由商业公司控制电影工业是件好事,然而我现在却成了这样一个我一直抨击的机构主脑,现在是我继续寻求那条天行者卢克之路的时候了。”
同卢克一样,出生于加州莫德斯托的卢卡斯在中学时代就显露了他的才气和不安分的特质,这个在学校里平均成绩为D的逃学大王,常常驱车几小时去旧金山看电影,并最终使他进入了著名的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作为嬉皮运动的大本营,上世纪50~60年代的旧金山不仅是瘾君子与无政府主义、垮掉派的天堂,也成为美国新电影运动的摇篮。以美国著名实验电影人布鲁斯·贝利与斯坦·布拉奇治为首的一批西海岸艺术青年正在使用军方淘汰的16毫米摄影机拍摄美国第一批独立电影。在旧金山,卢卡斯也狂热地沉溺于美国现代宗教哲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著作,在这位独辟蹊径,以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神话与宗教起源的学者影响下,卢卡斯从60年代初期开始,就在揣摩一个关于发生在父子间,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故事,为《星球大战》勾勒出了最初步的故事大纲。
在南加州大学,卢卡斯也许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加入了一个即将在未来影响整个好莱坞的电影人群体。从他的同班同学,日后《现代启示录》的编剧约翰·米厄里斯那里,卢卡斯第一次观看了《七武士》等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作品,深受黑泽明“武士精神”影响的他决心有朝一日在自己的作品中设计一群同样坚忍、自制,将武力视为修炼而非征服手段的角色。而对卢卡斯拍摄风格影响最大的电影人就是首先尝试将动画、模型与真人在电影中相组合的加拿大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以及美国先锋导演阿瑟·李普塞。在其著名实验短片《21-87》中,李塞普将画面与声音随意剪辑拼贴,从而创造出一种完全超越音像本身的叙事方式。为了向这位年仅41岁就以自杀结束生命的怪才致敬,卢卡斯在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THX1138》里,主人公就生活在机器全面控制人类的2187年,到了《星球大战1:新的希望》中,当卢克与索罗船长前往营救莉阿公主时,发现她被帝国突击队关押在代号“2187”的监牢中。
卢卡斯的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这位摄影天才喜欢全程掌握作品的拍摄与制作,从而惹怒了好莱坞:1972年,华纳兄弟公司将他的《THX1138》剪辑得面目全非,然后把拷贝扔到一些B级影院中上映。两年后,环球电影又威胁卢卡斯,如果他仍然坚持对影片的后期制作插手,他们将拒绝发行《美国往事》。这一切都迫使卢卡斯感到,只有像星球大战里的反抗军一样建立自己的基地——制作公司,才能够与目光陈腐的好莱坞“帝国”对抗。以1975年特技工作室“光魔实业”的建立为标志,卢卡斯开始借助技术奠定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其中包括被好莱坞电影制作奉为圭臬的THX认证标准以及数码剪辑系统“Edit Droid”。从《E.T》、《银翼杀手》到《侏罗纪公园》,它们都不得不依仗光魔的力量来赢得票房,卢卡斯也终于实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梦想:像李普曼和麦克拉伦那样将现实与虚拟、影像与声效随心所欲地在银幕上拼接组合。
黑武士的不归路
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卢卡斯追随李普曼等电影革命先驱近40年,并成为诸如彼得·杰克逊等新一代电影技术狂人的偶像后。他却开始对自己一手创造出的魔幻世界感到困惑。电影评论家罗杰·艾伯特抨击说,在充当了20年的梦幻孩子王和好莱坞圈内人后,卢卡斯身上学院派和独立电影人的气质还能剩下多少:“我知道他想干什么,他想把阿西莫夫和罗伯特·海因莱恩的作品统统搬上银幕,只不过他恐怕会发现自己无从下手。”而诸如阿伦·普拉默,这个在“光魔”与卢卡斯共事了17年的计算机图像模拟专家也开始怀疑,这些特技是否已经越俎代庖,从实现电影叙事目的的手段变成了电影本身的目的。正如尤达大师教导阿纳金的名言“物体的尺寸其实无关紧要”那样,打算改弦更张的卢卡斯发现他辛苦积攒的财富与设备也许帮不上他的忙,还记得在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获得评审团大奖的科幻独立电影《雷管》吗?它不过是一位32岁的退休程序员山恩·加鲁斯单枪匹马搞出来的,成本只有7000美元。
“虽然他和40年前一样,仍然在探索一种截然不同的电影语言,但如果他再次要求我的指导,我可不会像当初那样大胆地鼓励他。”曾指导过卢卡斯的南加州电影学院教授伍迪·欧文斯如是说,他坚持认为自己这位得意门生今日的声名是妨碍他继续挑战自我的最大障碍,而其他科幻作家也把卢卡斯看作一个脑满肠肥的商人,而非人类未来的真正质疑者,“星球大战与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未来命运其实关系不大”,英国数码朋克作家理查德·摩根在《纽约时报》上冷嘲热讽说,“里面充斥的其实是一些善恶斗争的陈词滥调和好莱坞的恶俗东西”。
《环形世界》的作者拉里·尼文也认为卢卡斯惟一值得夸耀的就是运用计算机特技,将一些诸如“超光速推进系统”等古老的科幻概念视觉化:“《银翼杀手》在2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出色预言,而《星球大战》呢,它的特技和精神都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老古董。”
更加艰难的也许是卢卡斯影视帝国的转型,尽管他信誓旦旦地要把他的帝国从一艘好莱坞梦工厂的“歼星舰”,逐渐转变为一家“更为灵活的小型多元企业”,并打算把电子游戏、电视节目与低成本独立电影当作是它未来的业务支柱,但他能够拒绝因制造“星球大战”等票房炸弹而带来的滚滚财源吗?卢卡斯想和尼基·卡罗一样拍摄的梦想简直可以上愚人节新闻的头条:虽然依靠DVD出租和在线观看业务,卡罗的《鲸骑士》在去年获得了2100万美元的额外收入,不过与《星球大战》电影系列带来的34亿美元的累计票房收入和90亿美元周边产品的收入相比,简直像一个笑话。正是在星战系列这棵摇钱树的支持下,卢卡斯工作室已经从一个小作坊发展为一个年赢利达10亿美元的庞大商业帝国,包括游戏制作小组“卢卡斯艺术”,特级制作公司光魔实业公司,音响制作室“天行者音响”,并拥有星球大战所有周边产品的设计与版权。6月,卢卡斯电影公司即将带着它的1500名员工搬进位于旧金山的新总部,耗资3.5亿美元的Letterman数码艺术中心,这一切都使卢卡斯的未来更像是电影特技界的比尔·盖茨。
对于大多数导演而言,在职业生涯的中期推倒一切,另起炉灶无疑是一种奢侈,然而对于卢卡斯来说,他的最终障碍似乎在于自己依靠的“力”的黑暗面:“在你新片上映的第一个周末,如果全美国能有100万观众乖乖走进电影院去看,那么恭喜,你就可以在500万美元到手的同时,在票房排行榜前十位占据一个位置。”卢卡斯在《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预映时对记者说,“如果你做不到,那么你的作品只能被做成DVD,到租赁市场去碰运气。在这个生态圈里,老鼠是斗不过狮子的,除非它自己想办法进化成为一只狮子。”已经成为狮子的卢卡斯会不会像《星球大战3:武士归来》结尾时脱下面具的黑武士那样,面对他一直渴望的那个全新境界而手足无措?惟一可以肯定的是,30年前,卢卡斯可以用一支2号铅笔勾勒出整个星战世界的草图,但今天他发现自己的梦想早已经不能依靠铅笔,乃至任何技术条件来实现了。
来源:新浪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