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客观形式,建立时间单位必须以物质的运动为依据。选取的物质运动形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时间系统。
早期当人们把地球自转看作均匀运动时,就以地球自转作为时间计量的基准,以春分点(真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恒星回(真太阳日)。由于真太阳运动复杂,使得真太阳时不均匀。1895年纽康引入了假想的参考点——平太阳,定义了平太阳时。建立了平太阳时与恒星时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1928年国际天文学会正式将格林尼治平太阳时命名为世界时。从此以地球自转为基准的时间计量系统的世界时被全世界统一使用。我们用的北京时,是东经120o的平太阳时。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导致用其测得的时间不均匀。1960年起,人们开始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准来量度时间,用历书时系统代替世界时。历书时的秒长规定为1900年 1月 0日 12时整回归年长度的1/31 556 925.974 7,起始历元定在1900年1月0日12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历书时的精度已不能满足需要, 1967年后,历书时被原子时所取代。原子时的时间单位在目前来说是最精确的,但原子时不能确定时刻。
为了得到既有准确时刻,又有精确秒长的时系,国际上规定了协调世界时。协调世界时的秒长与原子时秒长一致,在时刻上尽量与世界时接近(其差值在全0.9秒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