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艺术精神的回归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8 源自:互联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原始的艺术最早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最具有抒情性的样式,包括原始绘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最初的艺术样式从一开始就具有不可言说、不可解释的模糊性。   
  鲁迅先生曾经谈起过艺术的起源:“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里人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鲁迅先生说的艺术起源的形成有一定道理。但这里他说的是劳动过程,“杭育杭育”是为了协调动作,用于直接的功利目的。劳动过程中的这种号子和动作还不是艺术,只是为艺术提供了模仿的摹本而已。   
  艺术的产生应该是这样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在白天的劳动过程中,有一个天才“杭育杭育”,然后大家相和,完成了劳动。但是到了劳动过后,或者是晚上吃过晚饭,在篝火旁休息下来,大家回想白天劳动过程中的“杭育杭育”现象,觉得太有趣了,因为第一次发现,要归功于这个人的灵感,这个人真是个天才。这样大家都为这件破天荒的事感到莫名兴奋的时候,一个人出来模仿白天的情景,装出劳动的样子,嘴里喊起号子,边喊边作动作,一个家族甚至一个部族都受到强烈的感染,不约而同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去,这就是艺术。   
  艺术产生的母体是生活,是劳动;艺术的起源则是游戏,它产生的契机是灵感,产生的形式是对生活的模仿,产生的原因则是人的心理需要。从艺术产生的本质上说来,目的还是使人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协调,从而获得心灵的愉快和稳定,从而为维持人的生存的艰难的物质生产作准备。   
  艺术的功能和游戏是一致的,是为了人的精神的愉悦。开始产生的时候艺术就是游戏,是一种精神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劳动。既然是劳动,它也就有了产品——大量的艺术品。这时候,艺术使得那些艰苦的、危险的劳动场面和劳动过程涂上了些许温和色彩,使它们带有了相当的情感,从而不再那么可怕、被动了。也许,对晚上艺术表演的期待反而使白天的劳动变得轻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刺激着人们在劳动中的创造性。以便使自己成为晚上艺术表演中的模仿对象,从而成为舞台上的明星,可能由此也更加容易得到异性的青睐……   
  这个时候的艺术还是大家的艺术,是全民的艺术,是狂欢的艺术。既是劳动的艺术,也是艺术的劳动。它没有把任何人拒绝在艺术之门外。无论男女老少,也不分高低贵*,都可以加入篝火旁的舞蹈行列尽情表演。这个时候的艺术是多么的自由、放纵、奔放、浪漫啊?   
  自从有了劳动分工以后,艺术就越来越不由自主地被其他的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所拉拢。由于艺术自身具有“情感——心理”的功能,实际上也就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感情的作用,这是其它的一切物质的方法和精神都无法办到的,即便是宗教,也还要借助艺术丰富多彩的形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艺术就成了各个阶级、各个政党以及团体组织争夺的对象,从而成为政治的附庸。各个阶级、各个政党都希望借助于艺术的力量感化人心、扩大力量。艺术可以被任何阶级的人所接受,也可以对所有社会力量起作用。艺术可以表现人民群众或剥削阶级的意向,表现社会进步或社会反动的意向,铭记社会发展最深刻的矛盾和冲突的特点,使得它被引入阶级斗争的范围,成了阶级斗争的工具。  
  原始社会的艺术不为某一个人或某一团体所操纵,也不为某些人服务,分工还使得原始社会中每个人能够从事艺术活动的权利被有限的剥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由于分工,艺术天才完全集中在个别人身上,因而广大群众的艺术天才受到压抑。”“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给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他是一个猎人、渔夫或牧人,或者是一个批判的批判者,只要他不想失去生活资料,他就始终应该是这样的人。”   
正如生物界的进化一样,在进化的进程中,会沿着进化的道路不断地遗留下一些原来的物种。动物界的进化正是如此,在人类进化的路途上,我们沿途都会看到我们进化的不同阶段的遗留。艺术界也存在这种现象。艺术原本是抒情的,愉悦情感的但是到了阶级社会产生前后,随着阶级的产生,统治者对思想意识越来越重视,并且把它们纳入德治教化的范同。原始时期宗教曾经利用过艺术,但那还是无意地进行的,宗教认为艺术的感觉可以传达神的意志,但它似乎还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模糊摇摆的,还不像后来那样明确地在艺术的形式中装上宗教的内容,到了阶级社会里就把艺术的形式配上阶级的内容,用于阶级统治的需要。但是艺术并没有完全屈从于阶级斗争,而是在发展的进程中,保留下了它的酵母——抒情性。这样的艺术形式及其作品是具有某种普遍性、人情味、人性味的,这样的艺术也比较直接地和主体个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这也就是在阶级社会里诗、乐、舞、绘画、雕塑、建筑等这些抒情性艺术及其作品为什么能为各阶级欣赏和创造的原因。   
  抒情性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母本,叙事性艺术也是植根于抒情性艺术之上的,几乎所有的艺术品种和体裁,都可以从最早的最原始的诗、乐、舞、画、刻中找出它们的源流。直接用于阶级的需要的,则是叙事性艺术。它们可以通过事件表现出明显的褒贬或强烈的爱憎,表现出赞同或反对,表达出阶级的意见。二者都属于艺术,但出发点不同:抒情性艺术多主观色彩,多个人感受,虽然不免受社会思想的影响,但它还是更多的保留着艺术起源时的特点,人人创造,人人欣赏,功能在于情感愉悦;叙事性艺术则更多地反映社会意识,表现社会需要,虽然尽管也会有艺术家主观意识的流露,但它必须合乎社会的好恶。叙事性艺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德治教化,这是阶级社会的狭隘性使之然的,这是不长久的,到了阶级消灭之后,它就会灭亡,重新恢复它心理愉悦的功能。   
  艺术是抒情的,是愉悦情感的。它的功能既不在现实和理想,也不在再现和表现,随着人类越来越走向自由,艺术也必定会恢复到原始的那种自由的状态,不再为阶级的狭隘利益服务,而是为全人类的身心健康服务。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共产主义的艺术就是这样一种艺术。马、恩在他们合著的名作《共产主义原理》中宣告:“在共产主义的社会组织中,完全由分工造成的艺术家屈从于地方局限性和民族局限性的现象无论如何会消灭掉,个人局限于某一艺术领域,仅仅当一个画家、雕刻家等等,因而只用他的活动的一种称呼就足以表明他的职业发展的局限性和他对分工的依赖这一现象,也会消失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单纯的画家,只有把绘画作为自己多种活动中的一项活动的人们。”   
  这时的艺术,近似于它的原始形式,表现大家的生活和情感,人人都有充分的权力和能力,都可以是艺术家,自由地创作他们的艺术作品。这里揭示了艺术将来的必然回归。共产主义社会里的艺术,又可以像它起源时那样是自由的人们自由的心灵游戏。它不再像阶级社会里的艺术被阶级的利益所驱使,从而失去游戏的功能,而是脱去了任何直接功利的观念。当然,从愉悦情感——心理的角度,也未尝不可以说它也算是一种精神功利,按照马、恩的设想,共产主义的劳动同样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性的游戏。苏联美学家奥夫相尼科夫在他的《美学》一书里这样写道:“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预言,共产主义一定会到来,那时‘生产劳动将由沉重的负担变成一种享受’,劳动不再是不可忍受的;工人将把劳动‘作为体力和智力的游戏’来享受”。
  一句话,人人将是劳动者、人人也是艺术家,自由地从事着艺术的劳动或者劳动的艺术。这将是历史的回归。
上一篇文章: 县级图书馆现状发展
下一篇文章: 戏曲表演艺术的新生体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