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关于文艺团体改革的几点思考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8 源自:互联网 【字体: 字体颜色
艺术表演团体是文艺战线的一支生力军,肩负着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任务。艺术表演团体作为文艺战线的排头兵,也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但是,艺术表演团体的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形成的,带有很强的计划色彩。在我国改革开放推行市场经济后,它的许多弊端和矛盾就很快暴露出来。如机构臃肿,进出渠道不畅,人员老化,后继乏人,平均主义严重,缺乏竞争机制,管理不够科学,艺术生产力被严重束缚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和阻碍着艺术事业的发展。针对此情况,党和政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和开始了对艺术团体的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也把改革文化体制,大力发展文艺事业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笔者认为当前文艺团体改革,总的出发点应该是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文艺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应充分认识文艺团体改革的特殊性,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中不断前进。   
  尝试转企改制提高市场竞争力。文艺团体应将事业型管理体制向商业性企业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既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文艺市场发展新体制,创建引导精神产品生产和流通的新机制。这就需要大力培养既懂艺术工作规律,又懂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一支掌握文艺事业知识和创作技能的演职员队伍。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文艺产品有它的特殊性,不同素质的人生产出的文艺作品是有差别的。要提高市场竞争性,必须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人才匮乏、断档是不少艺术团体,特别是基层艺术团体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一些文艺单位多年来人员只出不进,只退不补,的确是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制订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一方面艺术团体本身应适应新的形势,建立竞争等有效机制,为引进和吸引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用特殊的政策,有效的机制吸引、培养和挖掘人才。   
  改变政府投入方式。艺术团体虽然是有演出收入的经营单位,但它是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位的。在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娱乐服务的同时,还肩负着许许多多的社会责任。它体现的是公共事业,关系到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品位。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文艺在其中的助推器作用越来越显现,市场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投入也就要不断加大。文艺需要大投入,但政府可以改革对文艺团体的投入方式,变过去的扶持“养人”为加大项目(剧目)投入,鼓励多出优秀作品,打造精品,鼓励“干事成事”。另外,政府对高雅艺术作品采用采购方式,也是提高和满足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文艺事业。要加快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不能缺少民间资本的介入。政府应出台一些相关优惠政策,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引各种民间资本和企业的投入,以解决文艺团体自身经济拮据造成艺术作品生产的困难。全面提高艺术生产的能力和水平,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