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新石器时代概述

http://www.51xue.org.cn  2007/5/31 源自:互联网 【字体: 字体颜色
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我国第一批彩陶至今,已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彩陶文化遗址。从发掘情况看,我国彩陶文化历时久远,分布区域广泛,图案千变万化,器型千奇百状,各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因素复杂。资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1999年日本青森县大平山元遗址出土了无彩陶器,经碳14测定为16520—14920年。在俄罗斯远东至西伯利亚的一些遗址中,发现了距今13000年前的陶器。在我国江苏溧水神仙洞和江西万年仙人洞以及广西桂林甑皮岩都发现了年代很早的陶片或陶器。1977年,在江苏溧水县神仙洞遗址出土的泥质红陶经碳14测定年代距今12320年±l00年。尤其是经考古专家20多年对甘肃秦安大地湾文仁遗址的发掘研究印证了六项中国考古之最:一是中国最早的旱农作物标本。二是中国最早的彩陶。三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四是中国最早的宫殿式建筑。五是中国最早的“混凝上”地面。六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由此可知,中国史前陶器的起塬和文化基因的外在特征风格形成应看作是多元化的文化产物。
  勤劳智慧的先民们经过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的生活与生产实践活动,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用火经验,了解到陶上具有可塑性和经烧制后具有一定硬度的特点后,于是发明了制陶技术,制作出了适应各种用途形状的陶器。在日常生活中制作了用作饮食、汲水盛水、贮藏、烹饪等的器皿。在生产活动中有用作捻线的纺轮、捶皮的锉、狩猎的弹丸、捕鱼的网坠、收割的刀、制陶的拍等工具,并且创造积累了装饰的篦纹、压印纹、坑点纹、划纹,附加的乳丁纹、指甲纹、凸线纹及浅细绳纹等纹饰。
  陶器的出现,是古代人类由渔猎和采集为主的游牧生活方式,发展到以农耕粮食为主的定居生活方式的产物。它不仅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原始生活状况,并促进了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也推动着原始社会组织形式与史前文明结构的变革。
  在早期陶器发展的几千年中,制陶工艺尚不成熟,彩陶的生产技术条件还不具备,因此,陶器产生约四五千年后才出现彩陶。从出现陶器到生产彩陶,这又是一个长期摸索、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的过程,陶器生产之初,没有刻意装饰的纹饰,但加工过程中子提、片打等往往合留下一些印痕,随着人们审美意识与行为的使然,逐渐将这种不规则的印痕变为有意的、规则的原始装饰纹样。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革新,除去在陶器表面刻划或压印出纹饰等装饰手法外,还出现了用颜色在陶器上彩绘后进行烧制的原始彩陶。在陕西和甘肃的渭河、泾水流域以及汉水上游等遗址出土的老官台文化是我国彩陶发源的一个重要例证。老官台文化的陶器均为手制,火候不高,陶质大部分为夹细砂的灰褐陶或红陶。老官台文化的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址的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约8230—7400年。这些新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黄河中上游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区域之一。
  如上所述,彩陶是在制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因为制作彩陶有三个重要条件:首先要熟练掌握颜色的使用知识。距今7000年左右的宝鸡北首岭下层遗址中出土了紫和红色两种颜料,并且还将颜料制成了彩锭;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甘肃临洮县马家窑遗址出土了200多克黑色的矿物质颜料块,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选材和加工颜料的技术。其次彩陶兴起的另一条件是要有较高的烧制技术,如果烧制的温度不高,陶器上绘制的颜料就会脱落,这就必须具备密封和高温的条件。秦安大地湾一期晚一阶段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彩陶,说明陶器的烧制技术有了提高。彩陶的兴起在彩绘烧制之前还要有一个条件,需要在质地光滑的细泥陶上才能绘出颜色的色彩感.并且得以用笔流畅无阻。由于以上因素,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后一阶段,彩陶的发展比较缓慢。直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制作坊出现了专业的陶工,相传当时制陶的陶工全部为妇女,所以”陶女”一词也由此而来。至此制陶技术才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从而真正进入繁荣兴盛的阶段。
  这一时期在陶器制作方法上大致可分为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最早的手制以及慢轮修整,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约在距今7000—6000年后产生了慢轮,在距今6000—5000年后发明使用了快轮。虽然慢轮已普遍使用,但无法使陶器成型,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修整坯体,所以手制法中的捏塑法、泥土贴筑法和泥条筑成法仍在使用。一般器物上的附件,如耳、鋬突、乳丁等都用捏塑法来完成。从对大地湾早期的陶器研究发现。此时的陶器制作使用的是模具敷泥法。甘肃彩陶除大地湾文化之外。基本上都使用泥条筑成法。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和各个氏族部落,从很早起就散居和杂居在全国各地。他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着远古文明,从而出现了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陶器发展迹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气候冷暖的差别,所以出现了具有明显地方特点的陶器格局和各自的发展序列。但是从各地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晚三期陶器形状特征来看,他们之间的共性也是明显的,这就反映出当时制陶工艺技术在不同地区之间相互渗透、交流与影响。所以这应是研究新石器时代,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氏族与氏族部落亲密交往与交流的重要实物例证,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中至今还保留着几千年前的原始制陶工艺和方法。
  根据已经发掘出来的各地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陶器发展序列的主陶器特征来看,其发展演变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表现在陶器的胎质与制法上。新石器时代早期诸文化的陶器胎质,大多是用粗细砂作为参和料,在氧化焰气氛下烧制而成的砂质红陶和泥质红陶及橙黄陶。陶器的制法基本上都采用手塑与泥条盘筑,并在部分泥质陶器表面施有一层细泥陶衣。新石器时代中期,部分遗址中出现了用高岭土(坩子土)作胎质原料烧制而成的“白陶”器。同时已使用了慢轮修整等加工工艺。
  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我国陶器制造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随着烧制窑炉的进一步改进,陶器多是在火候较高的还原焰气氛下烧制而成,因而陶质是以灰黑和黑陶为主,红陶则大为减少。山东泰安出土的一些黑陶,基本上都采用了快轮制作,因而不仅陶器的造型规整,器壁厚薄均匀,而且出现了一些胎壁薄如蛋壳的所谓“蛋壳黑陶”。
  二是表现在陶器的器类与器种上。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器类一般只有作为炊煮器的砂质陶罐、灰炭陶釜,作为食器的泥质陶钵、碗和作为汲水器的细砂或泥质的陶瓶、陶壶等三类,品种比较单调。到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的器类与品种则较前大为增多。常见的炊煮器有罐、鼎、盆;饮器中有单双耳杯;食器中有钵、碗、豆;汲水器中有小口双耳或三耳尖底瓶与大口双耳或三耳尖底瓶、罐等,并出现了较多的盆、壶等盛储器。到了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各地、各部落制陶工艺技术相互交流的情况下,陶器的器类与品种较前又有明显变化,炊煮器出现了鬲、甑;食器出现了簋:盛储器出现了缸、尊;饮器出现了高柄杯、鬹、盉、豆、觚等。另有一些器座和器盖、澄滤器等。充分呈现出我国先民的聪明才智和新石器时代陶器业的蓬勃发展。
  三是表现在陶器的造型能力上。新石器时代早期,制陶上虽然也讲究陶器的外观美感,但还是以日常实用为主。新石器时代中期,随着人们对陶罪审美要求的提高,陶器的实用与美观兼而有之的创作思想占着主导地位,如有些陶钵、陶壶的底部有意识地加上了三足,既实用又美观。还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陶船形双耳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人头器口瓶、陶鹰形鼎。马家窑文化齐家类型的鸽子形大口壶等,其造型无不精美,匠心独具。
  四是表现在陶器的修饰和装饰艺术上。在修饰和装饰艺术方面,一种是在陶器表面进行修正,穿陶衣,然后打磨,在制造陶器坯胎的过程中,用骨、什、石等坚硬而光滑的工具,在陶坯表面进行打磨以增加陶器表面的细密度和光泽,如山东龙山文化中的许多蛋壳黑陶,都打磨得晶亮发光,一种是在陶器表面装饰各种花纹,常见的有锥刺纹、指甲纹和篦纹,也有一些刻划动植物图像纹饰的。如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的一件小口细颈锥刺纹壶,通体锥刺出排列有序而规整的三角形、菱形、长方形、麦粒形组合的花纹装饰。还如甘肃广河县出上的一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红陶器上以平行纹的形式锥刺出排列有序的麦粒形花纹。另一种是在陶器表面施有一些弦纹和附加堆纹等装饰。如青海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罐上通体堆塑有男人体和女人体等。
  五是表现在陶器表面的绘画艺术上。在陶器的诸多装饰艺术中,绘画艺术独领风骚,它又可分为彩陶、彩绘陶和漆绘陶三种。
  彩陶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盛行于中期。它是在制造陶坯过程中。在陶器坯胎表面涂上一层细泥陶衣,再用几种旷物质原料作为色剂,在陶器表面绘出各种图案花纹带条或动植物纹等,然后入窑烧制,即成为有彩绘纹饰又不易脱落的彩陶。彩陶的底色和陶衣多呈紫红、黄、白等色,而彩绘颜色则多为黑、褐、红、白等,所以在彩陶中就形成了“红衣陶”与“白衣陶”之分。当然新石器早期彩陶只是在口沿部分施用一道或两道简单的红彩带条作为装饰。如甘肃大地湾早期的彩陶三足钵的口沿外侧,就装饰有一条红褐色宽带条,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彩陶器。从后来花纹带的演变形式中可以窥见宽带纹的原始寓意。许多迹象表明彩陶发生时的宽带纹是日月轮回、季节更替、作物生长、死生轮回周期规律的意象升华。所以,许多彩陶的花纹中,宽带纹与其他花纹带并存。宽带纹成为所有彩陶文化不同形式花纹的母体一直延续至今。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彩陶形制繁多而美观,常见的彩陶花纹中出现了弦纹、带牟纹、竖各纹、圆点纹、逗点纹、三角纹、菱形纹、圆圈纹、曲折纹、双钩纹、方格纹、回纹、云雷纹、x形纹、S形纹、O型纹、+形纹、A型纹等几何形图案纹饰。还出现了取材于自然形象的大阳纹、月亮纹、六角星纹、水波纹、漩涡纹、螺旋纹、花瓣纹、勾叶纹、树叶纹、蝶须纹、网纹、编织纹等以及汲取动物形象的鱼纹、蛙纹、鹿纹、鸟纹、眼睛纹、眼睫纹、人面鱼纹、驼鸟纹、人像及舞蹈纹等。
  彩绘陶有别于彩陶,它是在陶器坯胎入窑烧制成陶器之后,在陶器表面用不同颜色绘制而成的花纹装饰。这种彩绘花纹容易脱落,彩绘陶器多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山西龙山文化各种类型中。目前出上的泥质磨光黑陶表面,用红、白、黄等色绘制有圆点纹、带奈纹、双钩纹、云雷纹等图饰。
  漆绘陶主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中。它是先在磨光黑陶的表面涂上一层黑漆,然后再用不同色彩绘制出彩色花纹。色彩醒目鲜亮,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