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旅游之“惑”—让这样的“馅饼”不再
暑假到了,高考、中考过了,“旅游热”自然开始升温。
然而,却有这么一件事,“余波不减”:一名普通的深圳导游,突然以一本《叫我如何不宰你》的书,列举了种种旅游业“黑幕”。文章一出,评论铺天而来,网络上更是争得面红耳赤,有人将作者称为“行业败类”;但也有赞同其观点的人,将他奉为“英雄”。
功过暂且不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早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此朝阳产业如何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又如何才能解决?以求解的心态,记者展开
调查……
“惊爆价”水分有多少?
这位导游名叫邬敬民。他1994年开始做导游,从广东清新县做到深圳市,从地接服务做到国际领队,一做就是12年;因为这本书,今年初,他被所在的深圳某旅行社炒了鱿鱼。
“你说有些旅行社黑不黑?”电话那头,邬敬民一上来就反问。他把自 己所在的旅行社如何宰人的过程大致总结了一下:先以低价团费作诱饵抢拉游客,在旅途中再逼游客参加自费项目、购物等。“道理很简单,但屡试不爽。”
低价到底有多低?邬敬民说,1990年,中国刚开放出境游时,泰新马三国的费用是12000多元,而如今报名费只要2000元出头,“这还不算货币贬值因素。你要说这是市场竞争产生的物美价廉?那我们就算算账。”
一个2380元泰新马十日游,就算旅行社本事能通天,来回机票也需要1500元左右,剩下不到1000元,还要吃住行全包,“这样的报价怎么可能赚钱?”
邬敬民说,最常见的是通过购物和自费项目中的回扣赚钱。按行规,游客每天至少进一家购物店,而其商品大多是次、假、虚。“我以前带一个台湾旅行团到一家玉器店,营业员将一个玉镯开价十万港币,一名游客随口开玩笑说一千就买,竟成交了,这可是0.1折呀!而且其中购物店还要给旅行社四成回扣,你说这玉镯能是什么?”
“也别太相信旅游合同。”邬敬民说,有些黑心旅行社,从吃、住、游览时间,方方面面都能宰你一刀。比如吃,合同上写是八菜一汤,可那是什么菜和汤啊,大鱼能换小,荤菜有油就不错了;再说住,同样的三星酒店,在市中心和市郊的价钱能差一倍;合同上的景点是参观了,但再大的也不过一两小时就出来,能体验到多少风情?购物时间倒是分分不少。
不相信吗?邬敬民说:“去看看市场上那些所谓‘惊爆价’、‘跳楼价’,表面上看旅游产品供大于求,旅行社互相竞争让消费者得利,但这里面的水分有多少?”
这是“潜规则”?
邬敬民所讲的是他在当地旅行社做导游时的经历,是否有普遍性呢?
记者询问了十多名市民,对于有些旅行社的不规范行为,大家都知道一些。
一家旅行社门前,正在看宣传单的宋先生说:“前几年我在黄果树瀑布花了700多元买了一副水晶眼镜,回来鉴定才知道是假的,就再也没戴过。还有本来说游三个景点,到达后却说没时间只好参观了两个。这次呢?我也考虑过自己去,但年龄大了,买车票、住宿都不方便,还是找家大旅行社比较放心吧。”
说起旅游中的不尽如人意,市民沈小姐告诉记者:“年前我参加了一个1888元香港游,我跟导游说想放弃一天的行程,自己去玩。导游竟说那就一天交1200元,当时真是意外至极。”
对情况更清楚的是业内人士。小王、小金都是某著名旅行社专职导游,对邬敬民所讲的“黑幕”,他们直言“有一些”,“导游一般分为专职导游和兼职导游,比例基本是1:2,专职导游除了带团,也做文秘,有基本工资,但绝大多数的兼职导游,收入就只能从旅客的人头费、购物回扣中出了。”
复旦大学旅游系教师吴本以前也做过一段时间导游。她说,邬敬民提到的,早已是全行业公开的秘密,也可以称作“潜规则”,的确是或多或少存在的。
到底谁之“过”?
那么,“潜规则”又是怎么产生的?
社会舆论的矛头首先指向导游,因为他们是大部分行为的直接执行者。但邬敬民说,其实导游是这个游戏圈中最弱的群体,就像《叫我如何不宰你》的封面那样,导游手持一把菜刀,眼泪却哗哗流下。
导游小王说得很实在。为什么身不由己?“收入没保障、待遇低啊。你见过没有底薪、还要付给公司保证金的职工吗?导游正常带团每天补贴最多不过两百块,团还不是每天都有。”
游客心里更冤。宋先生说:“我们能怎么办?现在的旅游价格不透明。你看价钱是低,但旅行社能拿到多低的飞机票,多低价的旅社?我们都不知道。谁知道他们的成本是多少?”
但对于价格,旅行社同样有苦说不出。王老板两年前开办了自己的小旅行社,他对记者直截了当:“我们怎么和大旅行社竞争?现在大家提供的旅游服务都差不多,关键就是价钱。你不做,别人也会,都为了生存啊。”
皮球又踢回到市场。市场的三个主体,都说自己是“被逼无奈”,却无一不在纵容着这一市场向更畸形的方向发展。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这就是一个不成熟市场产生的过度竞争。任何一个市场都需要逐渐成熟的过程。而目前市场参与的各方,包括相关管理部门都不够成熟。”
那么,这个难题,有解吗?
[1]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