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鹏:克鲁格曼至少比中国经济学家敢说
克鲁格曼上周中国行在中国的媒体和经济学界掀起一股旋风,对于一个成功预测了亚洲金融[2.22 0.00%]风暴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并在55岁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他而言,在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的背景下在中国引起反响肯定是个必然。但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肯定还有除开他经济学成就以外的其他更重要的东西。那什么是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克鲁格曼作为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敢于在公开场合坚持自己观点,敢于批评自己所在的美国政府,敢于点破那些所谓的盛世华装只是皇帝的新装而已。而他这点东西恰恰是目前中国学界最欠缺的东西,也是中国民众渴望得到的一种感觉,自然就加剧了他来中国的反响。
这次克鲁格曼来中国,接连对阵龙永图、张维迎、李稻葵、王松奇、夏斌等这些中国经济学界的顶尖人物。很多对话因为精彩所以媒体格外感兴趣。克鲁格曼关于“中国巨大贸易顺差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这一说法,引起的关注最多。我们暂且不去论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但我们悲哀的看到了国内学者们几乎一致的反对声,有甚者竟然依旧拿出老套的意识形态的东西来批评克鲁格曼。我们逆向思维一下,难道一个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而且以研究国际贸易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师提出的一个观点,就难道一点道理都没有了吗?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这些年来中国一些经济学家经常性犯一些的低级经济预测错误,从而直接导致了媒体和民众经常质疑中国经济学家的学术水平。包括经济学家队伍内部也有人公开声称,中国够资格的经济学家只有几个人,中国要想出现诺贝尔经济学家估计还需要若干年。对待这个问题我们要客观全面的来看待,一方面要承认中国经济学界的研究和其他学科研究一样,充满了浮躁,缺少真正的真才实学。但即使如此,中国经济学家的水平也不至于那么低,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济学家在中国缺乏独立研究,发表独立经济学见解的环境。很多有见解的观点和建议,很难有发表的空间。从而出现了一个黑色幽默的现象,这么多智商极高的经济学家们就是不敢如街头的小孩那样,说出皇帝的新装原来就是没有穿衣服的。当然这种黑色幽默的现象长期存在下去,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作用是不言自明的。经济学就是们学科,学术的研究如果不让其百花齐放,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那么经济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克鲁格曼的声望很大程度就来自敢于对虚假的盛世说不,敢于对权威说不,也因为他生存的地方给他这种说不的土壤。
克鲁格曼认为中国经济不靠先进科技和提高效率,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经济模式,是“迟早要进行大规模调整”的。中国片面发展经济的是有着巨大负作用的,即使GDP成为世界第一,也是“建立在浮沙之上”。面对他这种逆耳的预言,我们真的不要激动,倒可以冷静来想想,前苏联经济发展短暂的辉煌时期和我们现在经济发展模式的某种相同性。这种我们听起来有点逆耳的声音,也许可以促使我们更快的痛下决心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毕竟任何重大决策多听点反对意见肯定不是坏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