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央视国际(特派记者赵琳琳、肖显、刘旦、舒涓、李婧、陈翔、任珊珊、方利平、谢绮珊、柳建云刘彦广)在全国“两会”召开前,有关湖北省随州市7年前就开始试水“大部制”改革的相关报道就被媒体重点关注。昨日,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湖北省随州市市长李红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大部制”在政府部门内部实行立法、执法实施和监督等职能分离的改革,随州仍在探索,“两会”后可能会有较具体的方案出台。 试水“大部制”改革经验: 党委政府由一套班子管 李红云说,在改革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很大的压力,要求和其他部门看齐,和其他地市看齐,回归全面对口,但2006年年初,在当时省领导的支持下,随州坚决把这股风刹住了。 谈到随州试水“大部制”改革的经验,李红云表示,改革中在解决党政对接方面,随州所采取的方式是党委、政府都用一个“行管局”来管理。 新闻点眼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本月5日至18日在京举行。涉及“大部制”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本次人大的最大关注点。3月11日下午3时,将在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由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3月15日上午9时,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关于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 “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按照业内专家的提法,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对话李红云 “首先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记者:随州在全国比较早进行大部制改革试点,那时的考虑是什么? 李红云:2000年随着升级为地级市,当时省委领导强调升格以后不增加编制,保持一种高效的运作机制。升级后,随州一个市里面的编制就发生了两块,一个是地级市,一个是曾都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务员的编制受到严格的限制。运行八年以后,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大部门制的优越性,一方面节省财力,关键是运作灵活,运转有效,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模式,所以我们把它坚持到现在。 直到现在我们所有领导都不配秘书 记者:改革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事情给你印象特别深刻? 李红云: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我刚刚到随州市工作不久的时候,到各个部门去调研,市长办公会、政府办公会各种形式的会议,呼声最多、呼声最高、要求最迫切的就是要求增设部门,要求增加公务员编制,这个是压力最大的,几乎逢会必讲,真正的压力是来自内部。 另外,我们所有领导全部都是没有秘书的。当时我算了一下,每个人配一个秘书,30多个秘书,编制也上去了,费用也就增加了,我说我坚持不配秘书,你们如果确实工作需要写报告,但这种原则下没有一个人写报告,所以不配秘书也一直坚持到现在。 部门撤并后所有人员重新分配工作 记者:听说改革后,往往是一个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这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效能。但是否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利? 李红云:确实有这个问题,但是目前我们通过挂牌子的办法进行对口,也能够比较有效地缓解这种问题。当然更好的办法是,如果能够从上至下对口把整个政府部门真正做到整合就更好。 记者:改革中遇到部门的撤并,人员怎么安排? 李红云:我讲的撤并并不是简单地把机构合并,要结合并之后的所有人员重新分配工作,绝对不搞并在一起。 记者:你觉得随州的改革最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各是什么? 李红云:随着大部门制的执行,成功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把认准的事情坚持下去。要说教训,在部门设置方面,现在是苦乐不均,有的地方迁就了,凡是迁就的部门现在回过头来看都是没有必要设立的,工作推进都是比较难的。 部门改制有利于更多有识有能之士创业 记者:对于湖北及全国准备推行改制的地市来说,你认为最应该避免在哪些方面犯错? 李红云:我觉得要避免的问题很多,首先是要控制人员的增加,不管怎么改工作多需要,在人员的控制上还是必须严格的,人只能少不能多,当然这点做起来是非常难的。 还有,现有的人员怎么过渡、怎么解决的问题,这种恐怕也是很难的问题。我这几年虽然设置的部门少,但是有很好的发展,为什么呢?很多有能力的人寻求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走出去或者做产业。所以政府部门改制了,不只是说解决了政府成本问题,更多的是有利于有识之士、有能之士进行创业,实际上解放了生产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