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一次性木筷管制谨防过

http://www.51xue.org.cn  2007/6/19 源自:互联网 【字体: 字体颜色

2004年取消一次性木筷出口退税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对一次性筷子增收5%消费税,同年11月又开始征收10%的出口关税。近几年来,一次性筷子一步步俨然已成为我国流转税负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同时致使行业发展也面临困境。

  关注环保体现了社会进步,无疑应当充分肯定;然而实施行政性管制政策,行政职能部门是否需要考察管制对象经济属性特点以及舆论批评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求兼顾环保、就业和发展目标呢?

  舆论批评致使备受管制

  近年来,国内媒体对于一次性木筷行业批评中有两个观点“说服”了行政职能部门。

  首先就是一次性木筷生产消费造成森林资源大面积破坏。评论人士对一次性筷子木材消耗量提出不同估计,有人认为“耗掉木材近500万立方米,占全年木材消耗的18%”;有的甚至提出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基于上述推测,有观点提出木制一次性筷子“是一种对于人类生态环境的大破坏,涉及的是国家森林资源的大量流失,国家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予以全面禁止生产”。

  其次就是从中日比较角度着眼,认为日本国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5%,然而不用本国木材制作筷子,反而从我国每年进口几百亿双筷子,对比之下我国森林覆盖率低得多,反而大量生产一次性木筷,因而不正常和不合理。有人还提出“日本政府进口我国木筷,是带有掠夺、破坏我国资源性质的想法和行为”。结合中日关系历史背景,这类观点在大众媒体讨论场合比较容易获得共鸣和认同。

  上述评论观点较早对某些地方政府政策产生影响,近年某些省区和城市曾出台禁止消费一次性筷子地方行政法规,使这一行业发展受到限制。近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抑制性税收政策,对这一行业造成更大压力。有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对这一行业有意“寓禁于征”,虽未必准确却也不无道理。

  独特经济属性不容忽视

  公众关注,政府作为,原本无可厚非。但对于行政作为对象——一次性木筷行业的经济属性也不容忽视。

  我国一次性木筷行业在生产投入方面具有劳动密集特点。3万箱规模的一次性木筷生产工厂一般只需要几十万元投资,购置国产加工机器并建造厂房后,就能雇用150-200名工人生产。技术和资本门槛不高,就业创造效果比较强。据业内人士估计,黑龙江省一次性木筷行业总共约为5-6万工人提供就业机会,加上包装材料、货物运输等上下游辅助关联行业,就业规模应在7-8万人上下,大约20万林区和农村人口以此为生,全国范围估计涉及30万林区和农村人口的生计。

  而且加快一次性木块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利用原来经济价值较低的林木资源。据调查,一次性木筷所用国内木材主要是杨木和桦木。杨桦木色白、质软,利用价值很低,属于第四类经济木材。上世纪80年代初杨桦木主要作为薪炭材使用,在60-100元/立方米价位上还供大于求;部分由于一次性木筷行业原料需求拉动,目前这类木材价格已达到约800-1100元/立方米。

  另外,一次性筷子行业还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特点。一次性木筷从日本引入,目前1000多万箱产量中仍有一半左右出口到日韩等国,因而在产业链终端消费环节上具有较高开放性。加工一次性木筷所需木材相当一部分从俄罗斯进口,在上游原料环节也具有较高开放性。从俄罗斯进口部分木材加工生产一次性木筷符合开放经济发展原理,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互惠有利。另外黑龙江省林区相对闭塞,外向型经济活动不仅能创造直接经济利益,而且在信息、观念、人才方面具有正面溢出效应。

  更何况,我国一次性木筷的国内消费对象主要是低档餐馆就餐的中低收入消费者以及用盒饭作为工作餐或生活便餐的普通消费者。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便利,同时有助于缺乏消毒设备的低档餐馆改善进餐卫生条件。高收入者对一次性筷子使用频率反而较低。

  危害森林资源说有待商榷

  一次性筷子既然具有“劳动密集、穷人生计、百姓消费、外向行业”等经济属性特点,政府对这类产业一般应采取扶持鼓励政策。政府有关部门目前之所以实行寓禁于征政策,主要还是来自于舆论方面的压力,特别是一次性筷子行业危害我国森林资源的观点。

  事实上,从中日比较角度对一次性筷子提出的批评难以成立。日本一次性木筷产业较多转移到我国,主要是日本劳动力成本相对上升及其国内产业比较优势结构发生变动的结果,与家电等制造业产品向我国转移受到相同经济规律作用。对一次性木筷是否危害我国森林资源问题,也更值得商榷。至少从多方面观察,有关批评在基本事实上还存在较大出入。

  据调查,我国一次性木筷出口产品包括天削、利久、元录、小判等4大种类,其中天削木筷原材料为白松,占出口总量的5%,其原料基本从俄罗斯进口,没有消耗国内白松资源。其他主要原材料是桦木、杨木,大约30%来自俄罗斯,70%来自国内。杨桦树适应性和自我繁殖力强,是采伐后天然更新中的“先锋树种”。杨桦木可用于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工艺成熟期为10-15年,自然成熟期为30-40年,30年后杨桦木尤其是杨木材芯会自然腐烂,失去其应有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来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加以利用。所以,从木材原料来源和构成看,一次性木筷并没有危害我国森林资源。

  从木材实际利用数量及其相对资源比重看,认定一次性木筷危害森林资源也显然言过其实。现今技术条件下1立方米木材可以生产8-10箱筷子,每年1000万箱左右生产量消耗杨桦木为100多万立方米左右(这还包括从俄罗斯进口部分)。媒体讨论提出耗用木材500多万立方米甚至1000多万立方米,与实际情况不符。从相对利用量角度看,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定的年采伐限额为24815.5万立方米,一次性木筷每年消耗的杨桦木仅占国家森林采伐限额的0.4%。

  另据了解,目前我国木材采伐都是在国家规定限额内进行的。森林采伐限额指一个行政区域每年能够采伐消耗森林和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超过限额采伐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如果说真的存在大量破坏森林资源的话,那只能说明对木材采伐限额执行没有完全到位。

  最后从天保工程实行以来我国森林资源形势初步好转情况看,一次性筷子危害森林资源观点同样不能成立。统计数据显示,1998-2003年间我国活立木蓄积量从118立方米增长到136.18立方米,森林木蓄积量从101立方米增长到124.56立方米,森林面积从13370万公顷增长到17490.92公顷,森林覆盖率从14%上升到18.21%。

  政策过犹不及须重新评估

  对于一次性木筷的干预政策设计,需要分辨利用资源和破坏资源区别,既防止过度消耗森林资源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损害,同时应允准和扶持林区人民对森林资源有序利用谋求发展。出于环保动机实行政策干预也需要考量“过犹不及”问题。

  重新评估和调整对一次性木筷实行的特殊税收政策。一次性筷子并非奢侈品,如果实际对环境没有显著负面影响,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取消对一次性木筷征收的消费税。另外农林产品参与国际分工,对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有促进作用,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取消对一次性木筷征收的出口税。

  加强行业管理和规范。2005年10月10日,国家质检等部门颁布了一次性筷子产品标准,对其类型、包装、检测规则、标志、贮存及运输等给以明确规定。该标准对一次性筷子行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建议质检部门与行业协会相互配合,加强对该产品生产实施质量认证和质量监管,保证更好实现一次性筷子的卫生功能。

  积极探索一次性木筷子回收利用以及如何利用中俄资源互补性条件问题,都应是发展一次性木块行业及其有关部门值得考虑的。

上一篇文章: 木材节约的若干意见
下一篇文章: 国家对于红木的定义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