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西部沿海“东参西养”海参养殖模式取得成功
山东海洋渔业局资讯:刺参养殖是山东省海珍品养殖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海参养殖业取得了迅猛发展,2008年全省海参养殖达到50多万亩,产量突破6万吨,产值超过110亿元。海参养殖方式也由原来主要依靠底播护养发展到海上笼(筒)吊养、工厂化养殖、海参礁增殖、浅海围养、池塘养殖等。但是随着沿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水域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产养殖空间受到挤占,传统养殖区域面积缩减。为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大力发展海珍品增养殖业,做大做强海参这一优势主导产业,我省在大规模实施生态标准化池塘整理改造工程,加强渔业养殖基础设施改造,提高水产健康养殖设施水平的同时,重视发展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开发,在组织“东参西养”科学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引导东部沿海海参育苗、养殖企业,进军东营市等西部沿海,利用原有养虾池塘开展海参生产性养殖开发,取得重大成功。
蓬莱市安原水产有限公司于2007年进入东营市利津县刁口乡进行池塘养殖海参生产,租用2000亩废旧养虾池,通过改造,采取生物措施调节水质,实施生态健康养殖,经过两年半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东参西养”生态养殖的新路子。2008年安排10个池塘进行养殖海参生产,每个池塘面积在60亩左右。其中4个池塘用于培养健康水,专门用于养参池塘供水,利用吊养贻贝“过滤”水中多余的单胞藻,解决了西部沿海海水中单胞藻过多、透明度过小的关键问题,并用培水池塘中的水调节稳定养参池塘水质盐度。2008年11月上旬在6个池塘中放养了不同密度的大规格海参苗种(8—10头/斤),2009年5月上旬,经过近7个月的生态养殖,开始采捕,海参平均规格已达3头/斤,增长3倍。日前,试采捕的其中1个池塘,面积60亩,共放苗种7400斤,可生产22000多斤,成品参个头大,色泽正,出成率高,产值达100多万元,扣除成本亩效益达10000元。通过生产性试养基本解决了“东参西养”生产关键技术。
“东参西养”重点要解决3个关键环节。一是高质量大规格苗种是基础,利用胶东沿海春、夏两季水温适合的特点,在胶东沿海培育大规格健康苗种,秋季移至东营等市西部沿海池塘中进行放养,放养密度100-300斤/亩左右,苗种尽量放大规格,每斤10头左右。二是培养健康水是关键,“东参西养”培养好水是非常重要的,要解决好水质单胞藻过多、透明度过小、水的盐度变化大的问题,采取专门池塘养水,用池塘中吊养贻贝或底播牡蛎“净化”水质,控制池塘水中单胞藻密度在4—5万个/毫升,保证养参池塘有健康的水源供应。三是科学管理是保障,养殖过程中,要严格养殖池塘日常管理,及时调节水种浮游生物量、盐度等。
“东参西养”将在我省西部沿海形成一项新的大产业,带动生态、高效养业发展,为确保池塘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只突破生产性养殖工艺是不够的,必须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搞好配套,要加强组织化建设,引导成立养殖合作社、协会等,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自律,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市场开拓、统一质量监管,确保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
山东海洋渔业局资讯:刺参养殖是山东省海珍品养殖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海参养殖业取得了迅猛发展,2008年全省海参养殖达到50多万亩,产量突破6万吨,产值超过110亿元。海参养殖方式也由原来主要依靠底播护养发展到海上笼(筒)吊养、工厂化养殖、海参礁增殖、浅海围养、池塘养殖等。但是随着沿海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水域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水产养殖空间受到挤占,传统养殖区域面积缩减。为拓展新的养殖空间,大力发展海珍品增养殖业,做大做强海参这一优势主导产业,我省在大规模实施生态标准化池塘整理改造工程,加强渔业养殖基础设施改造,提高水产健康养殖设施水平的同时,重视发展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开发,在组织“东参西养”科学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引导东部沿海海参育苗、养殖企业,进军东营市等西部沿海,利用原有养虾池塘开展海参生产性养殖开发,取得重大成功。
蓬莱市安原水产有限公司于2007年进入东营市利津县刁口乡进行池塘养殖海参生产,租用2000亩废旧养虾池,通过改造,采取生物措施调节水质,实施生态健康养殖,经过两年半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东参西养”生态养殖的新路子。2008年安排10个池塘进行养殖海参生产,每个池塘面积在60亩左右。其中4个池塘用于培养健康水,专门用于养参池塘供水,利用吊养贻贝“过滤”水中多余的单胞藻,解决了西部沿海海水中单胞藻过多、透明度过小的关键问题,并用培水池塘中的水调节稳定养参池塘水质盐度。2008年11月上旬在6个池塘中放养了不同密度的大规格海参苗种(8—10头/斤),2009年5月上旬,经过近7个月的生态养殖,开始采捕,海参平均规格已达3头/斤,增长3倍。日前,试采捕的其中1个池塘,面积60亩,共放苗种7400斤,可生产22000多斤,成品参个头大,色泽正,出成率高,产值达100多万元,扣除成本亩效益达10000元。通过生产性试养基本解决了“东参西养”生产关键技术。
“东参西养”重点要解决3个关键环节。一是高质量大规格苗种是基础,利用胶东沿海春、夏两季水温适合的特点,在胶东沿海培育大规格健康苗种,秋季移至东营等市西部沿海池塘中进行放养,放养密度100-300斤/亩左右,苗种尽量放大规格,每斤10头左右。二是培养健康水是关键,“东参西养”培养好水是非常重要的,要解决好水质单胞藻过多、透明度过小、水的盐度变化大的问题,采取专门池塘养水,用池塘中吊养贻贝或底播牡蛎“净化”水质,控制池塘水中单胞藻密度在4—5万个/毫升,保证养参池塘有健康的水源供应。三是科学管理是保障,养殖过程中,要严格养殖池塘日常管理,及时调节水种浮游生物量、盐度等。
“东参西养”将在我省西部沿海形成一项新的大产业,带动生态、高效养业发展,为确保池塘海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只突破生产性养殖工艺是不够的,必须在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搞好配套,要加强组织化建设,引导成立养殖合作社、协会等,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自律,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市场开拓、统一质量监管,确保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