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访“莴苣村”
5月5日,记者第三次来到地震极重灾区茂县凤仪镇坪头村。永久性住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地里的莴苣长势喜人,甜樱桃、青脆李挂满了果实;村民们有的正忙着收莴苣,有的忙着种第二季蔬菜,有的忙着装修新房……
而去年6月8日,记者震后第一次来到坪头村采访时,看到的到处是倒塌的房屋,以及堆在地里腐烂的莴苣。村民邓惠芳当时正在地里栽芹菜秧子,她说,家里共有3.5亩土地,种的全是莴苣,地震造成主销区交通中断,正准备上市的莴苣全烂在了地里。邓惠芳伤心了两天,带领全家人挖掉莴苣,种上玉米、芹菜和海椒。和邓惠芳家一样,坪头村许多村民在震后几天里,互相帮助、互相鼓舞,在第一时间种上了玉米、芹菜等。
7月23日,记者二次重访坪头村,看见邓惠芳地边已建成40平方米的过渡房,她说丈夫到县城打工去了,地震后补种的芹菜全部卖完了,赚了1000多元。当时她又开始种第三季芹菜了,玉米已长到一人多高。村支部书记王学康告诉记者,“随着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蔬菜和十几万株青脆李开始陆续上市,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可保持在2000多元以上。”
这次重访坪头村,发现邓惠芳正在邻居家帮忙扯莴苣。久违的笑容又挂在了邓惠芳及村民们的脸上。见记者第三次来访,邓惠芳特别激动,上来便给记者报喜:“今年我家3.5亩地里的莴苣两天前已全部出售,毛收入达2万多元。”
邓惠芳指着原宅基地上建起的140平方米的两层永久性住房说,新房已于4月15日建成,现在正进行内装修,再过几天便可搬进新房了。
“坪头村需重建永久性住房189户,现已有145户完工,其余44户正在重建中,8月底全村所有农户都将住上新房。”王学康告诉记者,第一季全村套种的有1000余亩莴苣,按目前的市场价全村莴苣收入将达到600多万元,再加上二、三、四季的蔬菜收入和500亩青脆李、500亩甜樱桃的收入,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又可达到震前的3000多元。
5月5日,记者第三次来到地震极重灾区茂县凤仪镇坪头村。永久性住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地里的莴苣长势喜人,甜樱桃、青脆李挂满了果实;村民们有的正忙着收莴苣,有的忙着种第二季蔬菜,有的忙着装修新房……
而去年6月8日,记者震后第一次来到坪头村采访时,看到的到处是倒塌的房屋,以及堆在地里腐烂的莴苣。村民邓惠芳当时正在地里栽芹菜秧子,她说,家里共有3.5亩土地,种的全是莴苣,地震造成主销区交通中断,正准备上市的莴苣全烂在了地里。邓惠芳伤心了两天,带领全家人挖掉莴苣,种上玉米、芹菜和海椒。和邓惠芳家一样,坪头村许多村民在震后几天里,互相帮助、互相鼓舞,在第一时间种上了玉米、芹菜等。
7月23日,记者二次重访坪头村,看见邓惠芳地边已建成40平方米的过渡房,她说丈夫到县城打工去了,地震后补种的芹菜全部卖完了,赚了1000多元。当时她又开始种第三季芹菜了,玉米已长到一人多高。村支部书记王学康告诉记者,“随着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蔬菜和十几万株青脆李开始陆续上市,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可保持在2000多元以上。”
这次重访坪头村,发现邓惠芳正在邻居家帮忙扯莴苣。久违的笑容又挂在了邓惠芳及村民们的脸上。见记者第三次来访,邓惠芳特别激动,上来便给记者报喜:“今年我家3.5亩地里的莴苣两天前已全部出售,毛收入达2万多元。”
邓惠芳指着原宅基地上建起的140平方米的两层永久性住房说,新房已于4月15日建成,现在正进行内装修,再过几天便可搬进新房了。
“坪头村需重建永久性住房189户,现已有145户完工,其余44户正在重建中,8月底全村所有农户都将住上新房。”王学康告诉记者,第一季全村套种的有1000余亩莴苣,按目前的市场价全村莴苣收入将达到600多万元,再加上二、三、四季的蔬菜收入和500亩青脆李、500亩甜樱桃的收入,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又可达到震前的3000多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