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长价格下滑进一步冲击国产大豆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743.6万吨,比上年(下同)增长21.5;价值218.1亿美元,增长90.1;进口均价582.7美元/吨,上涨56.5。其进口的主要特点有:
一、月度进口均价冲高回落。2008年大豆月度进口均价呈现先扬后抑态势,自2007年下半年起一路上涨,在去年8月创出661.5美元/吨的高点后持续回落,到12月份进口均价为423.9美元/吨,同比下跌14.5(下图)。
二、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近6成,国有企业进口大幅增长。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大豆2180.6万吨,增长9.1,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58.2。同期,国有企业进口968.6万吨,增长64.2;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进口488.9万吨和105.4万吨,分别增长25.6%和2.5。
三、几乎全部进口自美洲地区,自美国进口独占4成。2008年,我国自美国进口大豆1543万吨,增长33.4,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41.2。同期,自巴西进口1165.3万吨,增长10.1;自阿根廷进口984.9万吨,增长19。自上述3国进口量合计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8.7%。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进口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国产大豆的价格劣势进一步被放大。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国家于2008年第4季度先后两次按照每市斤1.85元人民币(约合528.6美元/吨)的价格挂牌收购国产大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产大豆起到了支撑作用。但由于两批国家对大豆的收储量只有300万吨,仅占全年产量的18.2,对国产大豆的保护力度有限。以国产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为例,由于豆农受国储收购大豆预期的影响,对收购持观望态度,市场实际交易清淡。
值得关注的是,多年以来,为了保护我国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资源,我国大豆主产区内的加工企业一般采用的都是本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但由于国内外大豆价格倒挂,不仅使东北大豆在国内压榨原料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还使以加工本地大豆为主的油脂行业效益低下。由于生产成本过高,黑龙江省油脂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只有10%,而一部分东北地区的油脂加工企业为节约成本,已经开始转向购买进口大豆。此外,国内食品加工行业也因低廉的价格,转而使用进口大豆,降低了对国产大豆的需求,导致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降低。
建议(略)。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743.6万吨,比上年(下同)增长21.5;价值218.1亿美元,增长90.1;进口均价582.7美元/吨,上涨56.5。其进口的主要特点有:
一、月度进口均价冲高回落。2008年大豆月度进口均价呈现先扬后抑态势,自2007年下半年起一路上涨,在去年8月创出661.5美元/吨的高点后持续回落,到12月份进口均价为423.9美元/吨,同比下跌14.5(下图)。
二、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近6成,国有企业进口大幅增长。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大豆2180.6万吨,增长9.1,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58.2。同期,国有企业进口968.6万吨,增长64.2;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进口488.9万吨和105.4万吨,分别增长25.6%和2.5。
三、几乎全部进口自美洲地区,自美国进口独占4成。2008年,我国自美国进口大豆1543万吨,增长33.4,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41.2。同期,自巴西进口1165.3万吨,增长10.1;自阿根廷进口984.9万吨,增长19。自上述3国进口量合计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8.7%。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进口大豆价格持续下滑,导致国产大豆的价格劣势进一步被放大。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国家于2008年第4季度先后两次按照每市斤1.85元人民币(约合528.6美元/吨)的价格挂牌收购国产大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产大豆起到了支撑作用。但由于两批国家对大豆的收储量只有300万吨,仅占全年产量的18.2,对国产大豆的保护力度有限。以国产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为例,由于豆农受国储收购大豆预期的影响,对收购持观望态度,市场实际交易清淡。
值得关注的是,多年以来,为了保护我国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资源,我国大豆主产区内的加工企业一般采用的都是本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但由于国内外大豆价格倒挂,不仅使东北大豆在国内压榨原料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还使以加工本地大豆为主的油脂行业效益低下。由于生产成本过高,黑龙江省油脂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只有10%,而一部分东北地区的油脂加工企业为节约成本,已经开始转向购买进口大豆。此外,国内食品加工行业也因低廉的价格,转而使用进口大豆,降低了对国产大豆的需求,导致国产大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降低。
建议(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