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我国立窑水泥退出趋势分析

http://www.51xue.org.cn  2007/6/26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自从中国水泥协会公布了在“十一五”期间,我国PC窑(新型干法窑)水泥的产量比重预计将由2005年的40%提高到70%之后,在有些报刊杂志和会议上相继出现了一些“现代立窑将与新型干法窑共舞”、“充分发挥立窑水泥生存发展空间”、“现代立窑水泥除生产规模较小以外,其他各项综合技经指标均可与新型干法窑水泥相媲美”、“现代立窑水泥及其装备的持续发展在我国是相当长期的,甚至还可以进入国际市场,深受发展中国家的欢迎,成为出口创汇的一个途径”、“因此国家应对现代立窑予以各种政策支持,促进机立窑升级技改而成为现代立窑”,等等一系列的论点和说法。他们的逻辑很显然,那就是既然官方(或半官方)的目标是2010年PC窑水泥的产量比重要达到70%,因而其余的30%理应是非“现代立窑”莫属了。何况退一步讲,就算是“现代立窑”还是比2500t/d以上的PC窑略逊一筹,但是总比其他的落后水泥窑——机立窑、湿法窑、中空干法长窑、立波窑、立筒预热器窑、悬浮预热器窑、微小型PC窑等要强得多吧。加之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许多边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等诸多约束条件,“注定了'现代立窑'至少还有30~50年的生存时间与空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与PC窑长期共存,一起发展,共同支撑我国水泥工业,责无旁贷地就只有'现代立窑'了”。如此这般似乎不无道理。

  笔者在这里无意再来辩论所谓“现代立窑”这个称谓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因为早已阐明了不能苟同的观点。现在笔者想与“现代立窑”论者商榷的另外一个新问题是,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发展PC窑,淘汰各种落后窑型,特别是立窑退出的规律性趋势及其对策。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大家都同意要发展大中型PC窑,取代落后窑型,但分歧却在于各种落后窑型主要是取决于哪些因素而被淘汰掉的呢?我理解“现代立窑”论的意思可能是,主要依据各种落后窑型水泥本身的质量、能耗、排放、技经等综合指标的优劣而依次被淘汰的;即综合指标越好者就越有生存空间,越能与PC窑长期共存。这是一种纯技术的优胜劣汰的通常性规律,对于处在同一个地市或县镇范围内的各种落后窑型的竞争是基本正确的;但是对那些位于不同省市的情况,显然就不适用了。

  众所周知,2000年时我国PC窑水泥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3%,当年的河北、山东、浙江、广东、江苏等几个水泥大省,其立窑水泥的产量就高达占各该省总产量的85%~95%,几乎就是立窑水泥的一统天下。全国绝大多数出类拔萃的立窑水泥企业,例如山东“临沂”、“申丰”,广东“塔牌”、“石井”,浙江“三狮”、“尖锋”,江苏“盘固”、“青狮”,河北“奎山”、鹿泉“曲寨”,等等,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久负盛名的立窑水泥企业。因为其人员素质较高,对新技术的采用与掌握较积极,成效显著。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些企业不仅率先进入了“现代立窑”的行列,而且大都是“现代立窑”中的佼佼者,有的还被冠以“立窑王”之美誉。这些企业还相继召开过许多全国性的立窑水泥现场经验交流推广大会。事实上,“现代立窑”水泥的总数最多只有全国立窑水泥总量的10%,而且其大部分都集中于上述几个水泥大省范围内。

  2001年开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浙江、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的发展尤为明显,这些省份人均GDP相继达到了12000~15000元,2005年都超过了20000元。经济发展奠定了这些省份新建PC窑水泥生产线的财力基础。同时大量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市场对P.O42.5水泥的需求大增。以生产P.O32.5和砌筑水泥为主的立窑企业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水泥设计院和水泥机械制造厂经过10多年的努力,使PC窑水泥生产线成套装备日趋先进成熟,绝大多数装备都实现了国产化而无需进口,PC窑水泥生产线的吨投资从800元锐降到300元,甚至更低,这正好为市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PC窑水泥成套装备。有一点,可能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山水”、“三狮”、“塔牌”、“沂州”、“红狮”、“尖锋”、“盘固”、“磊达”、“山鹰”、“金锋”、“兆山”、淄博“鲁中”、“泰山”、“双龙”、“虎山”、“桐星”等水泥(集团)公司高层管理者及其核心团队的开放、创新、进取精神,以及把握市场脉搏,抓住发展商机的洞察力与魄力,突破“立窑王”的思维枷锁,果断地从“现代立窑”的佼佼者转型为PC窑的推广者,跻身我国水泥50强的行列,为PC窑水泥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企业家的改革精神、应变谋略与创业效绩令人钦佩,值得我们这些单纯搞技术工作的人好好学习,深刻回味与反思。

  笔者在2003年曾经提出,现在仍然这样认为,在这一连串的演变中,起主要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该省人均GDP必需达到12000~15000元。这是我国各省发展PC窑水泥、淘汰立窑水泥的“起爆点”。没有达到这一点以前,在同一地区正常的市场秩序规范下,各种窑型水泥企业的竞争力基本上是以其各种综合指标的优劣排序的。采用了10多项所谓“专门技术”的“现代立窑”,与其他各种落后窑型相比是会占有一定的优势,生存空间应该会较大一些。然而,一旦达到或超过了这一点,现代PC窑水泥的发展将会迅速启动,势头将日益强劲,其对各种落后窑型的淘汰力度将基本上不会按照各该窑型的优劣进行依次逐类淘汰。实际上很快就形成摧枯拉朽之势,把所有的落后窑型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地清扫一番。更何况有些主力的PC窑推广者很可能就是源生于“现代立窑”企业的自我转型,类似于“山水”、“三狮”、“沂州”、“塔牌”的现象,在其他省份正在相继重演。

  总之,在达到上述“起爆点”之前,各种落后窑型水泥都还有其一定的市场空间和生存空间。人为地要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其过程必然是缓慢的、反复无常的。即使是原始简陋的普通立窑或机立窑,被勒令停产以后仍然具有死灰复燃的土壤。过去10余年中,这样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无需赘述。殊不知,一旦达到了这一“起爆点”,即使你是什么“现代立窑”,所在省份或市县人均GDP越高,被淘汰得就越早。最典型的实例就是浙江省的变迁。2000年,浙江省人均GDP为12456元,水泥产量4500万吨,立窑水泥在该省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全省连一条2000t/dPC窑生产线都没有。2005年其人均GDP已达26500元以上,水泥产量达8829万吨,其中PC窑水泥却占77.6%,即落后窑型水泥由近100%锐减为22.4%.浙江省已妥善计划并宣布立窑水泥将于2007年全部退出。由此可见,其人均GDP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同样,立窑退出的各种补偿工作,正在江苏、广东、山东、河南、湖北、内蒙古、河北、辽宁、福建、吉林、黑龙江、山西、海南等许多省份不同程度地进行之中。欣闻河南省最近已作出决定,2007年年底前全部淘汰水泥立窑生产线,大有中原崛起、后来居上之势,值得钦佩。经济实力则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认识清楚:包括“现代立窑”在内的所有落后的水泥生产方式的退出(被淘汰),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可喜的必然趋势。它丝毫不会受到我国水泥界任何群体对任何窑型好恶的任何影响。

  笔者始终认为,我国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将一部分条件较好的机立窑改造成“现代立窑”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我国有许多与我同辈的水泥科技人员搞了一辈子的立窑,终于创造出“现代立窑”,它将古老的水泥立窑生产技术推到了顶峰。几十年艰苦努力的成果得来很不容易啊!难以割舍!这种心情我完全理解。这里容我冒昧地向“现代立窑”工作者进一言:为了能使您们的“现代立窑”及其各种“专门的技术装备”更好地为现有机立窑企业的技改服务,延长这类改造后的机立窑企业的使用年限,您们的重点服务对象应该首选在全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市和地区,即人均GDP离12000~15000元相差较大的经济欠发达省市,以免日后陷入刚改完不久就面临要向PC窑转型的问题。否则这对您们的改造成果及客户的改造投资岂不是一种浪费,多么可惜。或许从商业角度来审视,这一言未免过于天真幼稚,恳请有关厂商海涵原谅。因为这一言笔者主要是敬给“现代立窑”的老工程师、老专家、老教授、老领导们的,相信他们也能理解笔者的这种心情。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