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09元 比增9.9
记者昨日从市委农办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66.13亿元,比增4.65左右;预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209元,比增9.9,实际增长12.3,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6.3个百分点。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并取得良好开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农产品价格下降和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年初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令人可喜的是,一季度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良好。在畜牧业方面,一季度全市肉蛋奶产量12.25万吨,比增5.1;生猪存栏192.7万头,比增16.2,生猪出栏84.97万头,比增8。我市水果、茶叶价格稳定,产量有所增长。一季度全市水果主要以早熟枇杷为主,产量达1万吨,比增10;春茶产量达1000吨,比增10,市场价格与去年持平。全市冬种蔬菜60万亩,已收成90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在食用菌方面,一季度全市食用菌产量1.8万吨(干鲜混合),比增4。
我市渔业生产也发展平稳,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6.95万吨,同比减少0.97,完成年初计划的20。尤其是高优品种养殖发展势头良好,投苗量达5.1亿尾(只、粒),比增18.6。其中,鲍鱼养殖量达4.6亿粒,比增10.2;海参试养效果较好,预计到4月份产量可达1.5万公斤,产值达200万元以上。我市大宗水产品收获喜人,全市共收成26.2万吨,价格稳定。
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我市涉农部门将进一步紧抓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不放松,大力推进渔业经济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民持续增收。我市涉农部门将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强产销对接,通过引导食用菌产区调整培育品种、加大技术服务等方式,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调整养殖结构,发展鲍鱼、海参、南美白对虾等高产、优质、高附加值的高优养殖品种,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等,拓展农民非农增收渠道;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相关部门并从资金补助、信贷发放等方面予以扶持,以扎实的行动,使农民的“钱袋子”早日鼓起来,实现全年持续增收的目标。
记者昨日从市委农办获悉,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66.13亿元,比增4.65左右;预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209元,比增9.9,实际增长12.3,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6.3个百分点。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并取得良好开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农产品价格下降和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年初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令人可喜的是,一季度我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良好。在畜牧业方面,一季度全市肉蛋奶产量12.25万吨,比增5.1;生猪存栏192.7万头,比增16.2,生猪出栏84.97万头,比增8。我市水果、茶叶价格稳定,产量有所增长。一季度全市水果主要以早熟枇杷为主,产量达1万吨,比增10;春茶产量达1000吨,比增10,市场价格与去年持平。全市冬种蔬菜60万亩,已收成90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在食用菌方面,一季度全市食用菌产量1.8万吨(干鲜混合),比增4。
我市渔业生产也发展平稳,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6.95万吨,同比减少0.97,完成年初计划的20。尤其是高优品种养殖发展势头良好,投苗量达5.1亿尾(只、粒),比增18.6。其中,鲍鱼养殖量达4.6亿粒,比增10.2;海参试养效果较好,预计到4月份产量可达1.5万公斤,产值达200万元以上。我市大宗水产品收获喜人,全市共收成26.2万吨,价格稳定。
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我市涉农部门将进一步紧抓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不放松,大力推进渔业经济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民持续增收。我市涉农部门将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强产销对接,通过引导食用菌产区调整培育品种、加大技术服务等方式,促进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调整养殖结构,发展鲍鱼、海参、南美白对虾等高产、优质、高附加值的高优养殖品种,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观光休闲农业等,拓展农民非农增收渠道;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相关部门并从资金补助、信贷发放等方面予以扶持,以扎实的行动,使农民的“钱袋子”早日鼓起来,实现全年持续增收的目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