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可奖3万元
我市着手制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相关方案
日前,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情况开展了为期3天的专题调研。记者获悉,我市目前正在着手制订《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议案办理方案》,由市有关部门草拟的办理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提升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
初步构建起农业地方标准框架
“实施标准化生产,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更多农民增收。”市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国豪告诉记者,四季鲜公司这几年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用统一的标准,将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了国内市场,并成功打进日本、欧美市场。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了26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初步构建了一套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地方标准框架。目前全市已建立24个国家级或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5家企业、98个基地、13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家企业、5个基地、1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家企业、3个基地、56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
每年拟安排300万元推进农业标准化
“近年来,我市每年投入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专项经费只有20万元,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市人大代表邹世昌表示,由于经费缺乏,我市在农业标准制定、专家审定、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推进力度不够大,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今年2月召开的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邹世昌等37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议案》,建议每年投入300万元,用5年时间逐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我市将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奖励专项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60万元,从今年开始,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3万元和4万元。此外,市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继续完善市、县、镇、田头4级监测网点建设,大力扶持农产品标识管理等工作。
我市着手制订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相关方案
日前,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我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情况开展了为期3天的专题调研。记者获悉,我市目前正在着手制订《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议案办理方案》,由市有关部门草拟的办理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力争用5年时间全面提升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
初步构建起农业地方标准框架
“实施标准化生产,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带动了更多农民增收。”市四季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国豪告诉记者,四季鲜公司这几年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用统一的标准,将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起来,扩大了国内市场,并成功打进日本、欧美市场。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制定了26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初步构建了一套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地方标准框架。目前全市已建立24个国家级或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5家企业、98个基地、13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家企业、5个基地、1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家企业、3个基地、56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
每年拟安排300万元推进农业标准化
“近年来,我市每年投入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专项经费只有20万元,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市人大代表邹世昌表示,由于经费缺乏,我市在农业标准制定、专家审定、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推进力度不够大,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在今年2月召开的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邹世昌等37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议案》,建议每年投入300万元,用5年时间逐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我市将设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奖励专项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60万元,从今年开始,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3万元和4万元。此外,市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继续完善市、县、镇、田头4级监测网点建设,大力扶持农产品标识管理等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