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守护百姓“菜篮子”成效明显实行问责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百姓的菜篮子,自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以来,广西大力开展执法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否有了长足发展,百姓菜篮子安全是否更有保障?4月24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情况汇报会上了解到,2008年广西蔬菜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29,比上年度全年平均合格率提高2.33个百分点;水产品畜牧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65,持续几年保持在99以上,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为了提升广西农产品质量,守护百姓的菜篮子安全,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以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宣传贯彻及执法培训、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及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方面开展多项工作。
打造严密安全监测网监管举措扎实有效
据悉,广西已形成省部级质检中心、市、县级质检机构、乡镇流动快速检测站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目前,自治区共建立农业类部级质检中心6家,自治区级质检机构8家,市级质检机构24个,县级质检站106个,乡镇流动快速检查站668个,检测能力基本能满足现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要求。
广西从2002年开始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蔬菜生产建设流动监测工作站;从2003年开始每年安排建设2个市级检测分中心。从2004开始,对在全区14个市的主要生产基地和蔬菜批发(农贸、超市)市场进行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区计算机联网即时报送监测数据,并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了互联网实时动态监管,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
记者在汇报会上听到这样一组数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污染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广西迅速行动,抽样检测了220家奶牛养殖场和39个收奶站的原料奶295批次,奶牛场抽检覆盖面达100,均没有检出三聚氰胺。这足以证明,在去年席卷全国的毒奶粉风波中,广西的食品安全监管举措是得力的,有效地带动了整个乳品市场的稳定。
全国首禁高毒农药农资打假保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区从2004年6月1日起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混配制剂,是全国第一个禁销禁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省区。全区累计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近7万台、生态粘虫板近100万片、毒饵站近100万个、果蝇诱捕器近25万个,仅频振式杀虫灯推广就减少农药使用200万公斤。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全区农资打假和农业执法活动中,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4000多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7312吨,违法违规饲料产品40万吨,各种假劣兽药8375.79公斤。2008年我区加大农资违法案件查处和暴光力度,对贺州制假售假肥料案件,对犯罪份子绳之以法,极大地震慑了犯罪份子。
实行监管问责制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据悉,广西将进一步深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让广大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普及标准化技术知识,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监管能力,倡导无公害生产和消费。
2009年全区将新组织创建15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规范完善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我区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重点排查禁用农药、兽药、渔药和饲料添加剂,深入检查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以及标签标识管理等情况;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责制,由主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相关部门和人员负直接责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谢琳琳)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着百姓的菜篮子,自200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以来,广西大力开展执法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否有了长足发展,百姓菜篮子安全是否更有保障?4月24日,记者从自治区政府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情况汇报会上了解到,2008年广西蔬菜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29,比上年度全年平均合格率提高2.33个百分点;水产品畜牧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65,持续几年保持在99以上,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为了提升广西农产品质量,守护百姓的菜篮子安全,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以后,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宣传贯彻及执法培训、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设、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及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方面开展多项工作。
打造严密安全监测网监管举措扎实有效
据悉,广西已形成省部级质检中心、市、县级质检机构、乡镇流动快速检测站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目前,自治区共建立农业类部级质检中心6家,自治区级质检机构8家,市级质检机构24个,县级质检站106个,乡镇流动快速检查站668个,检测能力基本能满足现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要求。
广西从2002年开始在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蔬菜生产建设流动监测工作站;从2003年开始每年安排建设2个市级检测分中心。从2004开始,对在全区14个市的主要生产基地和蔬菜批发(农贸、超市)市场进行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区计算机联网即时报送监测数据,并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实现了互联网实时动态监管,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系统。
记者在汇报会上听到这样一组数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污染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广西迅速行动,抽样检测了220家奶牛养殖场和39个收奶站的原料奶295批次,奶牛场抽检覆盖面达100,均没有检出三聚氰胺。这足以证明,在去年席卷全国的毒奶粉风波中,广西的食品安全监管举措是得力的,有效地带动了整个乳品市场的稳定。
全国首禁高毒农药农资打假保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区从2004年6月1日起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销售、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混配制剂,是全国第一个禁销禁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省区。全区累计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近7万台、生态粘虫板近100万片、毒饵站近100万个、果蝇诱捕器近25万个,仅频振式杀虫灯推广就减少农药使用200万公斤。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8年全区农资打假和农业执法活动中,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4000多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7312吨,违法违规饲料产品40万吨,各种假劣兽药8375.79公斤。2008年我区加大农资违法案件查处和暴光力度,对贺州制假售假肥料案件,对犯罪份子绳之以法,极大地震慑了犯罪份子。
实行监管问责制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据悉,广西将进一步深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让广大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普及标准化技术知识,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监管能力,倡导无公害生产和消费。
2009年全区将新组织创建15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规范完善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我区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法检查,重点排查禁用农药、兽药、渔药和饲料添加剂,深入检查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以及标签标识管理等情况;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责制,由主管领导负主要责任,相关部门和人员负直接责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事故应急处理机制。
(谢琳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