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西域:大学生卖猪肉强过“啃老族”--学习网

http://www.51xue.org.cn  2009/5/26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西域:大学生卖猪肉强过“啃老族”

  “就业难”无可辩驳地成为这次全国“两会”的一号提案。自去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大学生一降再降“身价”的报道一直络绎不绝,因此有代表提出:“大学生卖猪肉做搓澡工是浪费人才”,“这说明知识没有价值”……

  笔者以为,这是人为地对大学生的就业路实行管制。最起码,大学生卖猪肉、做搓澡工,总比人才闲置、在家“啃老”强吧。

  是什么造就代表们的这种“浅薄”之见呢?笔者以为是所谓的传统价值观,即大学教育培养的就是精英,而精英是需要成为社会的栋梁,而非蹲在澡堂搓澡的普通劳动者。在多数人看来,卖猪肉、当搓澡工,是大学生失去崇高理想的表现。

  殊不知,中国的高等教育早已不是精英教育,只是高校自身还不愿意承认“大众教育”的本色。

  国际公认的大众教育标志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达到这一标准,现在已达23。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家、社会、家庭对教育的高投入,以及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渴望,中国社会对大学教育的定位依旧是“精英”。从而导致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冲突。

  说白了就是:大学生群体已经发生质变,但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未变,这就导致大学生就业的尴尬—高不成低不就。

  又恰逢金融海啸,正所谓屋漏偏逢连阴雨,每年平均500多万毕业生已经不是当年几十万可比,又遭遇“大气候”不好,就业不难才怪呢。

  值得思考的是,大学生卖猪肉、当搓澡工实属正当职业,何以遭致诟病?中国的孩子从小被教育“劳动最光荣”,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被教育“劳动也分三六九等”,这不是对教育莫大的讽刺吗?

  很显然,卖猪肉、当搓澡工的劳动者被某些代表潜台词为“下等劳动者”,否则按照“劳动最光荣”的标准,选择这些行当的大学生应该被表扬、推广才是。

  再者,何以因为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就“看死”一个人?有代表对选择卖猪肉、搓澡工的大学生有话说,也有部分原因就是觉得这样的工作没前途,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朱元璋还是乞丐出身呢,难道说第一份工作就能定下终身?

  从职业生涯发展角度看,没有一个人是一成不变从事一个工作直到终老的。大学生毕业第一份工作选择搓澡,并不意味着他一辈子就干这样的工作,这只是他们职业发展的起点。

  再说,有这样一段经历也很可能对未来的人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在西方,父母从不会要求孩子一毕业就从事一个高高在上的岗位,富人的小孩从小在街边为人擦皮鞋,在餐厅当洗碗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今国内的公务员招考为何渐渐青睐有社会经历的历届生,也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应届生实在太“无知”,其症结正在于缺乏社会阅历。

  诚然,代表的话里也有对大学生的关切,他们害怕原本应该成为国家精英的人才会因为工作不如意而日渐“沉沦”,但笔者以为此番顾虑大可不必,选择“沉沦”的必是缺乏斗志和长远规划且本身素养就不高的人,但凡具备能力与素质且拥有一颗向上之心的人,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笔者也愿意相信,选择卖猪肉抑或搓澡工的大学生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只是希望社会不要偏执地去干涉大学生自己的选择,而大学生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