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岷县马铃薯产业不断壮大--学习网

http://www.51xue.org.cn  2009/5/26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岷县马铃薯产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岷县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富民富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大力培育,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全县马铃薯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县上按照“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扩大加工、敞开收购”的产业开发思路,实施“订单农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强化服务措施,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提升洋芋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全县洋芋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6.7万亩发展到如今的30.09万亩,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8.4,户均达到3.54亩。总产量达到55万吨,总产值达到1.42亿多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中获得纯收入达到3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

  按照把岷县建成“甘肃南部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的定位要求,狠抓了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县农业部门坚持每年从省农科院、市旱农中心及省内市县引进3-5个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为大田生产筛选优质品种。截至目前,全县共引进各类品种30个,通过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了产量高、淀粉含量高的武薯、陇薯、新大坪等一系列优良品种。目前,良种推广应用面积达到了20万亩以上,占马铃薯总播面积的66.4。在县良种场、麻子川、寺沟、秦许等乡镇建立马铃薯网棚大力扩繁原种,为实现良种自繁自给夯实了基础。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品种退化问题,全县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按照“两大目标”和“两个区域”的思路,把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广农业科技,引导农户种植的主要措施来抓。两大目标,即以产量高、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种植为突破口,进行试验推广,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两个区域,一是以西南川各乡镇为重点,在延长产业链、良种应用和贮藏设施建设上求突破,二是以东山区各乡镇为重点,大力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规模种植上求突破。在东部山区和南川各乡镇按照品种专业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基地订单化、新产品优质化的要求,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区,大力推广洋芋网棚脱毒种薯繁育等一系列科学种植技术,在麻子川等17个乡镇建立洋芋机播示范3800多亩,进一步优化了全县洋芋种植品种和布局结构,使全县洋芋良种率达到了90以上。

  近年来,县上把订单农业的落实当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来抓,大力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的订单模式,全县每年签订洋芋订单20多万亩,占全县农业订单的80,占洋芋种植面积的67。去年全县共落实马铃薯订单20万亩,占到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7。为了进一步提高订单的履约率,全县积极探索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作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路子,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种植200亩以上或交售400吨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一次性重奖。积极探索了更有效的订单兑现模式和途径。使“订单洋芋”真正成为增产增收的“铁杆庄稼”。

  为解决生产与市场、产品与销售之间的矛盾问题,狠抓了专业市场和营销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梅川镇山咀马铃薯专业交易批发市场和岷阳镇马铃薯专业市场为龙头,其它乡镇集贸市场为载体,购销贩运户为依托,收购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购销网络。全县现有交易马铃薯等农产品的农贸市场22个,收购点112个,购销贩运户160多户,从事马铃薯产业加工、销售的人员达1万多人,年交易量达28万多吨,其中年均外销14万吨,销售量占全县马铃薯总产量的26.2,马铃薯商品率达到52.4。目前,全县年加工洋芋23.1万吨,占全县洋芋总产量的50左右,年生产精淀粉及其制成品2.5万吨,加工产值7000多万元,形成了投资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大中小企业互为补充、高中低档产品同时开发的加工局面。为岷县洋芋打出了品牌,洋芋蛋蛋真正成了岷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