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田鱼引领贵州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自去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项目在遵义市湄潭县示范养殖成功后,日前,浙江省丽水市县青田田鱼再次“远渡”遵义,1600公斤青田鱼亲本平安运抵遵义市水产繁殖场。这是今年遵义在该地实施的“高效稻鱼共生系统”项目,该项目计划推广5万亩青田稻鱼养殖示范,发展3万养殖户,青田县的稻鱼共生项目成为该市农民一条致富之路。
2005年5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了5个古老的农业系统,作为世界农业遗产进行保护。作为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农作方式,青田县的稻田养鱼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惟一的入选项目。前不久,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试点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为期5年的试点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会议要求青田县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系统应该在做好动态保护的同时要为全国、为世界积累经验,起到样板的作用。
在保护的基础上,青田县把这一传统农业文化成果向全县推广。如今,稻田养鱼已经成为青田县农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全县已有16个乡镇发展了稻田养鱼,稻田养鱼面积达35800亩,年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此外,田鱼苗产业也衍生发展,青田田鱼苗目前已远销全国30多个县市。
2008年,湄潭县成功实施了稻田青田鱼养殖,这是湄潭县与浙江大学合作的结晶。浙江大学对青田县传统稻鱼共生系统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改进稻田基本设施,提升稻田水位;变单纯种稻为种稻为主、养鱼为辅的种稻、养鱼并重;变粗放粗养为精放精养;以稻、鱼为核心的安全、高效生物链构建等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缩短了田鱼养殖周期、使稻田每亩鱼产量从传统养殖的10至20公斤提高到150至200公斤,产量增加10倍,并且保持水稻产量不减、略有增加的态势,极大提高水稻和鱼的综合效益,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使农民收入明显提升。
今年,遵义市计划投资300万,并由市水产站制定了“遵义市5万亩青田鱼稻田养殖实施方案”、“青田鱼稻田养殖工程技术方案”,提出“青田鱼营销体系”建议。目前,遵义市水产繁殖场和湄潭朝阳渔场已进入青田鱼亲本的培育阶段,并作好了繁殖、培育、苗种供应的准备工作。
自去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项目在遵义市湄潭县示范养殖成功后,日前,浙江省丽水市县青田田鱼再次“远渡”遵义,1600公斤青田鱼亲本平安运抵遵义市水产繁殖场。这是今年遵义在该地实施的“高效稻鱼共生系统”项目,该项目计划推广5万亩青田稻鱼养殖示范,发展3万养殖户,青田县的稻鱼共生项目成为该市农民一条致富之路。
2005年5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了5个古老的农业系统,作为世界农业遗产进行保护。作为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农作方式,青田县的稻田养鱼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惟一的入选项目。前不久,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中国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试点项目启动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为期5年的试点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会议要求青田县作为全国首个试点系统应该在做好动态保护的同时要为全国、为世界积累经验,起到样板的作用。
在保护的基础上,青田县把这一传统农业文化成果向全县推广。如今,稻田养鱼已经成为青田县农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全县已有16个乡镇发展了稻田养鱼,稻田养鱼面积达35800亩,年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此外,田鱼苗产业也衍生发展,青田田鱼苗目前已远销全国30多个县市。
2008年,湄潭县成功实施了稻田青田鱼养殖,这是湄潭县与浙江大学合作的结晶。浙江大学对青田县传统稻鱼共生系统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改进稻田基本设施,提升稻田水位;变单纯种稻为种稻为主、养鱼为辅的种稻、养鱼并重;变粗放粗养为精放精养;以稻、鱼为核心的安全、高效生物链构建等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缩短了田鱼养殖周期、使稻田每亩鱼产量从传统养殖的10至20公斤提高到150至200公斤,产量增加10倍,并且保持水稻产量不减、略有增加的态势,极大提高水稻和鱼的综合效益,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使农民收入明显提升。
今年,遵义市计划投资300万,并由市水产站制定了“遵义市5万亩青田鱼稻田养殖实施方案”、“青田鱼稻田养殖工程技术方案”,提出“青田鱼营销体系”建议。目前,遵义市水产繁殖场和湄潭朝阳渔场已进入青田鱼亲本的培育阶段,并作好了繁殖、培育、苗种供应的准备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