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谈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3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教育和培养人的神圣使命。近年来,我国高校中青年教师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些青年教师所特有的年轻、精神、自信、充满朝气,与学生之间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加之多拥有博士、硕士学位,这些因素已经为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增添了无穷的活力。我们也为高校教学工作后继有人而欣慰。

  要当好一名高等学校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呢?除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质外,作者觉得一般还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素质:

  1. 本学科的基本素质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青年教师都具备博士学位(少数具有硕士学位),应该说在学科知识的掌握上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但是要教好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能够担负起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塑造合格的人才,则还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基本素质。

  笔者觉得青年教师要多读一些本学科范围内的名著或经典著作,并积极参与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这是打基础的事情,犹如一棵树,要让其长得高,根子就要扎得深,读名著就是打基础,是长根的事情。有了这深深的根,再去搞科研,就是长枝叶了,树才会越长越高。以前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这里我们再演绎一下:这一缸水还必须是“活水”,这“活水”就是来自于你的科学研究,所以读名著和搞科研就是打好基本功,增强教师基本素质的事情。以力学教师为例,这里推荐几本变形体力学的名著或经典著作(因篇幅所限仅列举几本): Love的《数学弹性理论》,Timoshenko的《材料力学史》、《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分析》、《板壳理论》、《弹性稳定理论》、《工程中的振动问题》,Hill的《塑性数学理论》,Sokolnikoff的《弹性数学理论》,Donnell的《梁、板和壳》,Prandtl的《流体力学引论》,钱伟长和叶开沅的《弹性力学》等。通读名著,可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史,了解学科发展的脉络,了解本学科历史上里程碑性的工作都是些什么等,这些内容在今后的授课和科研中是非常有用的。

  高校教师一定要进行科学研究,并注重积累,要以科研工作带动教学工作,并以教学实践促进科研工作。19世纪德国教育家洪堡曾经强调:“科研与教学的统一(Einheit von Forschung und Lehre)”。因此要当好一名教师,科研与教学两手都要硬,否则在高校是站不住脚的。其实科研工作每次搞一点,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就能做出成果,这就是积累的作用。积累很重要,有了积累别人就赶不上你。因此认准方向,坚持不懈地干下去,坚持数年必有成效。有了积累,教师在授课时就可以处处反映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体会,讲出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思想,才会对讲授课程的内容入木三分,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当一名教师在科研与教学有了很好的统一之后,从而才会有高水平的科研与高质量的教学,才会去思索本学科发展前沿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而对此有所建树并做出贡献。如果从教学方法论上讲,这里也可以总结为“科研与教学统一的方法”。

  2. 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素质

  高校教师不仅会教授本学科的学生,时常还会教授其他学科的学生,有时还会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例如很多讲授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往往工作在某一工程或应用学科领域或院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懂得其所在或所授课的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而且是多多益善。例如,若你是一名力学教师,但可能在土木工程院系工作,那么你就需要懂得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这样你就能够很好地将力学与土木工程进行结合,并发挥出力学教师力学基础强的优势来。这样的教学时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来,因为通过强的力学基础理论和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出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和特色。从教学方法论上讲,我们也可以将其总结为“学科与学科交*的方法”。

  3. 高等教育学理论基本素质

  既然是当一名教师,你就必须懂得教育学理论,尤其是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应该尽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教育学专家。否则,就会出现满肚子的知识,不知如何教给学生的尴尬局面:即,有满满的“一缸活水”,就是倒不出和倒不好学生需要的“水”来。因此,高校教师要懂得高等教育学理论,要去钻研高等教育学理论,这样就会懂得高等教育规律,更加懂得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这个懂与不懂是不同的,这一切就会凝结与落实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你就会根据教育规律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等等。以前大家所说的教学法研究,实际上有点这个味道。同时,教师参与教育科学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又是当好一名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通过对高等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你就会更好地把握方向,把握规律,使你终身受益。所以从教学方法论上总结讲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例如,大学的理想是什么?英国教育学家纽曼(Newman)说过:“大学(University)是传授普遍(Universal)知识的地方。”他认为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多么崇高的使命!我们的高校还远远未达到这个境界。因此只有认识清楚了,才会有正确的办学目标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4. 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素质

  人文科学知识是理工科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方面,而自然科学知识又是人文学科教师最缺乏的方面。作为教师,要懂得并会运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其实这是更高层次的基本素质和基本功。可能有人会觉得,对于搞理工科的,这些知识又有什么用呢?这些知识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在思维方式、思想方法上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是方法论、认识论上的功底,有时还是新思想和创新的源泉。历史上众多的科学家,不仅仅是本学科的专家,而且是一个“大家”。如,我国著名科学家、力学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院士就是如此,当年他以语文和历史两个一百分的满分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但是后来他却成为了一名自然科学家。

  我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其一,材料力学中有个“弯曲正应力问题”,为什么先讲述正应力后论述剪应力呢?在哲学上讲就是先抓住主要矛盾,略去次要矛盾来讨论问题。待主要矛盾研究清楚或初步解决后,再计入次要矛盾进行深入研究,这就是逐步逼近真实情况的方法论,也是哲学上相对真理概念在自然科学中的具体应用。有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底蕴,教师在讲课时就能讲出自然科学课程的文化,这样就不怕没人听、学生不欢迎。事实上,武戏重要(数学或定量语言表达),文戏更难(人文学科或文字语言表达)。

  其二,美国宇航员曾说在太空上看到了中国的长城,这是全中国人都知道的事情,我国小学的教科书上将此内容编入了教科书。但是,随着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我们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也进入了太空,可是他却说在太空中没有看到长城。于是乎,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在太空究竟能不能看到长城的争论。随后欧洲宇航局又来凑热闹,使得这场争论更是高潮迭起,而且至今也还争论不休。其实,在太空看不看得到长城,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定论,对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也不可能有答案,因为看见或者看不见都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根本不是你说看见就看见,他说看不见就看不见的问题。但是,我们的思路只能接受一个所谓“正确”的说法,要么看见,要么看不见,如果看得见的话,那么杨利伟肯定错了;如果杨利伟对的话,那么美国宇航员就错了。关键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的学生,任何事情都可以讲得很美好,非常完美。所以,教育的关键是要把事实告诉学生,而且这个事实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东西。告诉小学生,美国宇航员说看见了长城,中国的宇航员说没有看见长城,就是要把这两个都是事实的事实摆开。这就反映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带有太多的政治色彩而陷入了“非对即错”这样一个判断是非的怪圈当中。总之,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极端化了,片面地追求一个绝对正确的结果,要么完全正确,要么完全错误,而问题就恰恰出在这里。

  其三,即如何完整看地球的问题。我们通常见到的地图是经线地图。实际上还应该有纬线地图。若飞机从北京飞纽约,当取最近路线飞行时,则从经线地图看与从纬线地图看的结果是不同的,究竟哪一个是应该采取的路线呢?那么当我们从地球仪上看后发现,从纬线地图上看是合理的。所以这里就有一个东西南北完整看地球的问题,也就是不能片面地看问题。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的思维与思想方法。一般地讲,理工学科教育有意无意之中更强调收敛性,多属于逻辑思维;人文学科教育有意无意之中更强调发散性,多属于形象思维。我们讲文理科交*,有时还要加上个人的艺术修养等,以完整的思维方式来为教学、学习和研究服务(并懂得总有问题存在,相对真理的概念)。懂得和运用哲学,就是要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内去理解哲学,在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去理解和运用哲学。懂得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认识论的螺旋式上升和提高;而对立统一论规律是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的精髓。在教学方法论上讲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科技与人文结合的方法”。

  5. 教育方法或技术等基本素质

  (1)教案问题。教案是讲课的基本素材和资源。教案应该是最充分和完整的,内容要比书本和讲课内容要多得多,如一道习题的多种解法等,它不是书上内容的简单搬家。教案中一般要体现Why?Who?When?Where?How?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等。这样的教案才是一份好的教案。

  (2)教材问题。高水平的教师既要会选择授课教材,同时也要会自编自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开展对国内外同类学科教材的研究。那么研究教材什么呢?笔者觉得有如下内容可以进行:① 在内容和体系方面可以开展对教材的基本内容、组成体系等方面的研究。② 在教材中的概念和方法方面可以开展对教材的论述观点、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③ 在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方面可以去创建全新的例题和习题等工作。④在教材的版式和插图方面可以以全新的、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版式和插图等,并注重相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⑤ 在教材采用的技术方面可以开展对现代计算技术、表达技术等如何服务于教材内容的研究。⑥ 在教材的思想和哲学方面可以开展对其教学思想、理念、方法论、哲学体系等的研究。只有这样,方能形成并出版具有特色的课程新教材,并经历千锤百炼形成精品教材或经典教材。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