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开放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3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在国内高等教育竞争和市场扩大的同时,中国正在向国外高等教育提供者开放。目前,经中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约1400家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办学。这一巨大的数字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景,也带来了危机。这种机会将新的学术理念和实践引入中国,但也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和危机。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日益放松国内管制,教育部允许国外高等教育提供者前往办学。中国许多大学面临财政短缺,因而开拓新的创收渠道。这些新的市场理念包括与国外教育提供者的合作,认为海外联系会带来声誉、国际视野,还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教育观念。由于多种原因,以及为给希望获得中学后学位者提供入学机会,中国中央政府、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大学管理者一致欢呼高等教育国际化,而没有注意到国际化最重要的方面是商业收益。

  国外动机与教育项目

  中国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由正好赶上其他国家对在中国举办高等教育的兴趣日益增长。国外办学者的主要动机是商业性的,但也存在其他动机,各种动机混合在一起。世界其他地方的大学将中国视为一个重要市场,从那里招收留学生,为本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购买”一些最聪明的中国科学家。中国政策制定者和高等院校应该知道,国外合作伙伴的目标和动机可能符合中国的利益,但有时候可能并不符合。

  国外高等院校和政府还有其他办学动机。少数国外大学与中国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们的动机主要是学术性的。例如,霍普金斯—南大硕士生项目举办二十多年了,两所高声誉大学即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与南京大学之间的合作保证了浓厚的学术价值和很高的教育质量。类似地,美国耶酥会大学联合会与北京大学在工商管理领域长期保持联系,已经提供合作学位项目和深度合作课程。国外其他一些大学则对寻找一个让自己学生在中国学习的地方感兴趣,通常是学习中国语言、历史和文化,并从迅速变革的中国学术、社会和商业环境中获得直接经验。这些项目是美国、欧洲许多大学国际化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是一个吸收留学生的“热门”国家。

  大多数国外高学院校感兴趣的是,中国是它们教育产品的一个“市场”。它们出售学位、课程和其他教育项目,通常是与中国高校开展合作。它们还向中国学生提供留学国外的机会。目前,由于中国对国外营利性教育活动的限制越来越少,国外教育提供者的办学范围将扩大,并且将包括国外院校在中国开办分校。

  谁来了?

  虽然对来中国的国外教育提供者的数量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是可以做一些概括。大多数对“中国市场”感兴趣的国外高等院校并不是它们自己所在国的顶尖级院校。进一步说,国外高声誉院校倾向于与处于大都市的中国最著名大学合作,而其他院校则集中与中国的省市地方院校合作。在高端,美国的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和澳大利亚几所大学正在与中国院校进行合作,包括为本校师生提供机会以了解中国,向中国市场扩展它们的“品牌”,以及为国内院校本部吸收优秀的中国学生和学术人员。

  就美国而言,许多低声誉学院和大学倾向于与中国境内规模相对较小的地方院校合作。确切地说,这些中国院校对美国复杂的高等院校市场和等级了解不多,对其合作伙伴也知之甚少。一部分美国院校希望通过在中国举办实用性教育项目挣钱。在澳大利亚及某种程度上包括英国在内,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建立海外院校合作伙伴和分校,通过获得收入来弥补日益减少的政府资金。国外院校一般在输入国举办易于设立和运作,能够迅速拓展愿意购买其产品的当地市场的教育项目。由于这些原因,工商管理、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格外受国外院校欢迎。

  日本与国外教育提供荐的合作经验具有启示意义。20世纪80年代,英国一些低层次学院和大学在日本一些县级地方政府和院校的邀请下,进入日本市场。当这些美国院校发现它们招收当地学生比预期的要难得多,并且日本文部省不那么友好时,它们撤出了这一国家。毋庸讳言,如果多数国外合作伙伴发现在中国市场难以赚到钱或者难以运作时,它们就会撤出,且速度之快就像它们进入时一样。

  认证与质量保障

  在美国,绝大多数高学院校经由非政府的区域认证机构认证。这些认证机构非常高效,受到高等教育界和政府当局的尊重,但是它们并不提供质量评估。它们提供院校表现的基准,低于这一基准的院校则不能开办,也不能继续获得认证。由于基准底线较低,许多不为人知的院校,包括一些营利性院校,也通过了认证。在美国多数地方,院校质量保障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并且通常只是提供一些相当基础的表现评估。因此,中国方面依*美国的院校认证机制,就只能保证前来办学的美国院校不在一个相当低的基准之下。进一步说,目前一些提供国际质量保障标准的努力可能符合输出高等教育服务的国家的利益,而不怎么有利于输入国。

  怎么办?

  中国需要审慎地看待国外高等院校和教育项目的涌入。仅仅打开大门,期望“市场”会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这就错了。在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伙伴合作关系中,中国的国家需要、作为高等教育主要目标的“公共产品”、质量保障这三个方面需要受到保护。

  国际贸易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是WTO多哈回合中正在谈判的一部分。这一协定对中国具有重要影响。《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支持者努力迫使各国向国外高等院校和教育项目开放市场。确保国家需要受到关注,并且在可见的未来只是小范围地向国外开放教育项目和院校市场,这些符合中国的利益。

  国外通过了认证但是低质量的学院和大学是否很好地服务于中国学生和院校的需要,这全然不清楚。应该有一种工作体制来评价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高等院校,包括对其质量的全面评估以及对该院校的国内地位的了解。中国教育研究者建立或者他们在客观的国外专家的协助下建立这一制度安排,有助于对可能的国外合作伙伴进行评价。例如,新加坡已经发展出该国认为适于政府资助奖学金或其他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一组海外院校名单。

  应当慎重考虑希望进入中国的国外合作和伙伴或院校的办学动机以及合作协定中的条款和条件。国外院校提供了其最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和教师吗?对院校表现有合适的绩效评价吗?教育项目是否超出了国际联系中的声誉而意在其他?教员和院校发展是协定的一部分吗?国外办学者的“商业计划”是什么?为保证东道国院校和学生的权益得到有效的实现,需要回答这些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当地院校或政府部门可能没有充分地检视与国外的合作,也可能缺乏做出正确判断的知识和信息。国家当局至少是省级当局应该掌握对国外教育项目的评价。评价过程应当尽量透明。

  有关与国外院校合作或准许国外院校来本国境内运作的决策是重要的。这些决策对当地高等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好的合作伙伴会带来新观念和高质量教育;不成功的合作则会让东道国院校付出代价,最要紧的是学生并没有获得好的服务。在与国外院校合作方面,中国并不是惟一面对艰难决策的国家。在一个日渐全球化的高等教育界,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和其他一些国家也处于类似状况。尽管处于国际化环境之中,在管理高等教育方面国家仍然负有关键责任,以保证实现国家利益,保护入学机会和教育质量。

作者:菲利普·G·阿特巴赫,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莫南高等教育教授
译者:蒋凯,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讲师、博士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