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

作者: 时间:2008-06-02 来源:互联网   字体颜色   阅读:0 次   评论:0

大气科学的发展史是人类探索大气的奥秘,逐步认识大气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从而趋利避害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历史。它的发展同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分不开的。

  纵观大气科学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发展时期:气象经验、知识的积累时期;大气科学开始建立的时期;大气科学主要分支的形成时期;大气科学迅速发展的时期。

古代气象知识的积累时期(自人类文明开始至16世纪)

  自人类文明史开始至十六世纪的五、六千年,为古代气象知识的积累时期。其源流主要有两个:一个在亚洲,以中国和印度为主;一个在地中海东部,欧亚非三洲的交汇地带,即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发祥地。

  中国有关气象知识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殷代,如在甲骨卜辞中就发现了殷代文丁六年(公元前1217年)三月中旬连续10天的气象记录。其后,诸如天气现象和气候情况、天气谚语和天气经验、各种天气现象成因的探索、有关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论说,以及观测仪器的设计等在中国的史料中也都有极丰富的记载。它们反映了中国的先民们在气象经验知识的积累时期的卓越贡献。

  从考古发掘出的巴比伦兴盛时期(公元前3000~前300年)的粘土片上发现有许多天气谚语。这些谚语用现代语言表述,有“月有黑晕,本月阴雨”“云变黑,有风来”等。此外,还有关于八个方位风的记载。

  在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在一篇关于自然哲学的文章中,提出风是“空气的流动”,并认为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空气。巴门尼德约在公元前500年,根据所接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把气候分为无冬区、中间区和无夏区,这是迄今所见记载最早的气候分类。

  阿那克萨哥拉观察并解释了夏天产生冰雹的原因,他认为,夏天被晒热的地面可以使含有水汽的云上升到能冻结的高度,形成雹,然后降到地面。他还观察到了空气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现象,认为这是由于被地表反射的阳光强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缘故。在尚无温度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古代,能推论出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的规律,是很可贵的。

  德谟克利特在研究了尼罗河的年际泛滥之后指出,地中海季风是造成河水泛滥的原因。他认为在夏至时北方的冰雪融化,其水汽形成云,受地中海季风作用向南飘到埃及,因而引起风暴。他还研究了雷和闪电,认为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因为看到的比听到的快,人们才觉得它们是分开的。

  希波克拉底则在《论至气、水和环境》中探讨了不同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研究了某些特定风向和疾病流行的关系。欧多克索斯编著了论文《恶劣天气之预测》,详细讨论了恶劣天气的预测问题和有关天气现象发生的周期性问题。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将他以前的各种气象知识作了系统的综合,大约在公元前340年写了《气象汇论》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学专著。《气象汇论》共四卷42集。第一卷阐述气象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及其研究对象和范围,云、雨、雹和霾的形成,高层大气的现象,以及气候变化等;第二卷谈到风的成因、分布、各种风的名称和特点,以及雷电现象等;第三卷中论及飓风、焚风以及晕和虹等大气光象 ,第四卷主要是有关化学的内容。

  公元前300年,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提奥弗拉斯图斯写了《天气迹兆》一书,书中收集了大量的天气谚语,如“冬季雨多、春季干旱,冬季干旱、春季湿润”“牛舔前蹄狗打滚,将有暴风雨来临”,“月亮清亮、本月微风,月壳暗淡、潮湿多雨”“日出红天必有雨”等,它是欧洲留存最早的一本天气谚语专辑。

  


上一篇文章:辛周平教授简介
下一篇文章:无功补偿技术对低压电网功率因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