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谈“集成学”的形成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8 源自:互联网 【字体: 字体颜色

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出版,历时二十多个春秋。全国十多万文化大军投入普查抢救、广泛采集的伟大工程中,撰写出洋洋5亿多字的宏篇巨著,展现在世人面前。它以较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方式显示出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它是中华民族知识的结晶,文化的灿烂,文明的宝藏。它以规模之大、质量之高、成果之多、影响之广,堪称“亘古之举,创世之作”。被海内外专家誉为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万里长城”,为中华各民族树立了一座“文化丰碑”,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绚丽夺目的瑰宝。它的本身所涉及到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朝政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道德,民族风情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充分地表现了中华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它的出版,为创建新的“集成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构建集成学新学科创造了基础框架。为今后“集成学”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原汁原味的可*依据。同时,为今后探索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规律,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发展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事业,将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现将“集成学”形成的条件、基本内涵及几点思考,略述个人浅见,请教于专家、学者和同行。
  一、形成的条件
       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出版,对创建“集成学”提供了根本性的条件,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摸清家底。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植根于各民族,流传于民间,存在于百姓们的口头和民间艺人的心里,属于“人存艺存”、“人亡艺忘”的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宝贵资料,有的已近于“绝版”和“绝唱”。这些原生态的文化资料,大部分在老艺人身上,极少部分有文字记载,如不及时抢救,老艺人年事已高,就会有失传和“绝迹”的可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会精神鼓舞下,从197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普查、大抢救,“弘扬优秀文化”的传大工程。全国各省、区、市先后动员了十几万文化工作者,汇集了一批学者、专家和业余文艺爱好者,组成老、中、青的普查、编写队伍,访艺人、问专家、查档案、阅文籍、寻遗迹、觅实地,展开全面性的史料查询与实物调查。尤其注重对年事已高的老艺人、当事人、见证人进行“抢活口”的专访。调查范围有的省、区以省会为中心,逐步向地、州、市伸延,然后向县、乡、镇、村、庙宇、寺院等地进行普查。有的以县、区、乡文化馆?穴站?雪的业务人员为主,下乡入户分散进行普查。有的省、区、市进行层层发动,处处开花,包括中、小学教师,利用寒暑假期,编织一个覆盖全省、全县、全乡的普查采风网,把蕴藏在村村镇镇、家家户户、人人各各的民间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登记造册和录音采集。可以说,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寸土地都留下集成志书人员的足迹,每首曲谱,每段唱词里渗透着他们的汗水。正如一位70多岁的集成人员说:“通过走乡串村的普查,深感祖国每寸土地都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源地,每块土地都是“宝”。普查工作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对中国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系统的大普查和抢救性工作,系统地收集和保存了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记述了各地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它已超出了中国历代以及世界文化史上大普查文化的广度和深度。它在大面积普查、广泛收集、深入挖掘,精心编纂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了“有戏无本”、“有歌无谱”、“有史无书”、“有说无字”的现象,为全国各民族“从无形文化”到“有形文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性的“根基”。各省、区、市的卷本都有其同特点:以文字、曲谱、舞谱、图片、人物介绍、附录、索引以及录音录像等。以最形象、最生动、最真实的手段反映了各地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国内一位学者说的好:“十部集成的大普查,实际上是“国情大普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部分遗漏或空白,是一次“大补充、大完善。”因此,大普查摸清文化家底,尤其是珍贵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对集成学各学科的创建,无疑是科研课题的先决条件。
  
  第二,经典文献。据史料记载,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约为三百零五篇,大量采集了黄河流域的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作出“心声之歌”以及民间口头文学。在汉武帝时期,皇帝广集人才,在全国范围实行了采风制度,以收集、整理各地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编写出历史上著名的《乐府》。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跑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编写出举世著名的史学论著《史记》。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花费了多年的心血,以编年体的形式撰写了中国著名通史《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明代学者解缙等人合作编纂出《永乐大典》,全书共2287卷,凡例、目录60卷。以至清朝康熙年间编写了《古今图书集成》和清代乾隆时期,花费十年精力,组织了一批文人学士,编著了世界上著名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称“四库”。这些论著,历史之悠久,资料之丰富,学术价值之高,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尤其在国家存亡关键时期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着中华儿女克服困难,团结奋斗,奋勇前进。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组织众多的修志大军,政府投巨资,历时近三十年,列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和国家艺术科学重点项目: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它的编纂、出版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十部集成志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以来,散落在民间的无形文化的遗产,通过采风、收集、整理、编纂成今天出版的有形文化,在世界上是独有的文化“财富”。
  2.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全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编入到十部集成志书中,涵盖了各个民族不同时期精神风貌和民俗习惯,包括宫廷、寺院、宗教、民俗、道德等方面的文化遗产,阐述了各民族独特风格和鲜明地域特色。为研究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以及民情、民俗等方面提供了全面、丰富、翔实的资料,这是“难得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3.十部集成志书按省、区、市分卷,它融史料性、学术性、文献性和欣赏性于一体,文、谱、图表、照片并茂。它比较详实、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省、区、市各个时期涌现的各种题材内容和体载形式的民歌、戏曲、舞蹈、音乐、曲艺以及民间歌谣、谚语、故事等等。各卷均标明了在中国版图上的地理位置,如《省行政区划图》、《少数民族分布图》、《各类文化艺术分布图》等,同时标明了各省全国重点文物分布图。每种照片、图片、附录、索引等史料经严格考证,翔实可信。它生动、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各省、区、市各族劳动人民的灿烂文化,丰富遗产。这是一部有史以来民族或地域文化最富有特色,最有民间生活气息的文化志书。
  4.根据集成志书的特点,把同类品种的艺术成品汇集在一起,不分剧?穴曲?雪种、品种、流派、风格、唱腔、地域等。比如各省戏曲音乐卷,凡在某省流行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音乐,都可以收集在一起汇集成册。甘肃省境内流行的戏曲音乐有秦腔、陇剧、豫剧、花儿剧、眉户、影子腔、道情戏、高山戏等十多种戏曲音乐,编入集成卷宗,在中国历史文献中从来没有反映过大众文化生活,如小曲、小调等曲艺音乐。一位专家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是人民大众的经典文献,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出版,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与中国历史上任何文献相媲美,被中外学者誉为是:“经典性的文献”。它既有纵与横的厚度,也有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体现出各民族、各地域浓郁的风格和鲜明特色,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它的完整、系统、众多的门类,涉及到各个艺术学科的研究,构成了中国“集成学”独特的风貌和研究空间。

  第三,创建新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文化艺术领域里曾经出现过多少次文艺复兴、文艺繁荣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新生文化的扶持,对整个文化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的学科不断的兴起,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从宏观、微观各个侧面,深入地揭示了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正因为如此,集成志书在实际考察和编纂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是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在听一首民歌,在看一出折子戏,在录一曲音乐,在记一段故事等等,好象亲眼看到伟大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大地上,辛勤劳动,勇敢地与大自然作斗争,以卓越的智慧创作出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闪烁着光彩夺目的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同时伴随集成志书的“综述”、“概述”、“曲?穴剧?雪种”、“曲目”、“表演”、“场所”、“人物”等资料的凝聚,各卷知识资料的组合,文化各领域的延伸和新兴学科的出现,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文化门类本身范畴观念的变革,而是对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和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这一切又改变着人们对过去文化学科单一、死板的认识。比如民歌集成,过去以民族传统分类法为主,结合音乐体载进行分类。通过集成工作的采风,发现了56个民族的民歌各有个性和特色,就出现了不同民族的民族演唱形式,包括宗教、寺院、宫廷、山村、院落等不同类型的民歌音乐分类研究。这样不同形式民歌互相交*、渗透,互相借鉴,人们对以往的传统民歌的认识,有了新观念、新的价值观。从伦理观和审美观上看,文化领域就出现了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十部集成志书就是十大门类学科研究的大纲,各门类学科又派生出新的分支学科。正如文化部长孙家正在“集成志书表彰大会”上指出:“十部文艺集成志书的编纂出版,确立了集成志书在艺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完善了我国民族民间文艺的科学研究体系的层次架构,形成了资料建设——志书、集成——历史研究——理论研究——文艺批评的完整梯序。”我国兴起的“集成学”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向前开辟新的学术领域。
  十部集成志书具有综合资料,简明研究条目,文艺百科全书等特色。综合资料:时间跨度,中华上下五千年,综贯古今,展现了丰富的大世界,描绘了美好的宇宙,凡是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对人类社会生活有寓教于乐的事物,均在歌颂之列。所以,十部志书具有宏大的规模,丰厚的内涵,翔实的资料,齐全的学科,前所未有。研究条目:志书在编纂过程中,编选条目贯彻“准确性和清晰性”的原则。准确是集成志书的生命,质量是集成志书的保证。在这样的前提下,力求抓住各门学科的基本素材和基本概念,各卷宗的学术条目、历史事件、重要曲目和各类人物,力求简名扼要地反映本省、区、市的学科全貌。百科全书:集成志书分为十大类,犹如十棵参天大树,根深深扎在中华大地上,派生出各自粗壮的枝杆和茂密的枝叶,都取决于它的根。没有根,就没有干,也没有枝叶。十部集成志书就是十大学科研究的大纲,它的根,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没有根,就不会派生出各类不同层次集成的研究条目,这就是集成学基础学科。力求覆盖各卷的文化学科的方方面面,较全面地反映文艺百科全书的系统性、理论性和新颖性。

  

[1][2]

上一篇文章: 职业描述:护理人员
下一篇文章: 梅兰芳在兰州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