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殷墟科学发掘的墓葬中的陶器组合为第一手资料,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纵是以时间早晚为基础,考察不同时期墓葬陶器组合的早晚变化;横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区域间陶器组合的变化。重点分析了殷墟时期墓葬陶器组合的演变规律,并对各期陶器组合的基本特征、陶器组合的源流以及陶器组合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家族特征等作了分析。
殷墟墓葬主要分布在今王陵区、大司空村、后冈、小屯、白家坟、苗圃、四盘磨、梅园庄、郭家庄、殷墟西区和南区等地。文章对解放以来已公布随葬陶器的墓葬进行了初步统计,共计1900多座。在四期分法即殷墟文化第一、二、三、四期的基础上,对各期墓葬中的陶器组合分别进行了分析。
第一期有墓葬15座,分10种组合形式。第二期159座,分16种组合形式。第三期390座,分34种组合形式。第四期806座,分38种组合形式。其中第一、二期墓葬较少,陶器种类简单,组合方式无规律可循,觚、爵组合的比例小。第三、四期,尤其是到第四期,墓葬数量增多,陶器种类增加,组合形式多样。觚、爵、盘组合的比例增多,有90多座墓葬,觚、爵、豆组合比例有所减少。觚、爵与其他器物的搭配组合占核心地位,说明觚、爵组合已成定制。
殷墟墓葬中出土的陶器种类,按其功能或用途不同大体可分为酒器、炊食器和盛贮器。其中酒器有觚、爵、斝、尊、卣、罍、觯等;炊食器有鬲、、甑、豆、簋、鼎、盘、盂、罐等;盛贮器有壶、瓿、盆、瓮等。有些器物可能既是食器又是酒器或其他类器物,其区分的标准不是十分严格,另有些器物可能一器多多用。另外,殷墟文化第四期晚段,一些墓葬中出现了大量的仿铜陶礼器,如仿铜的陶觚、爵、鼎、簋、斝、尊、卣等。据统计,殷墟发掘的这类墓葬有十五座。
依据墓葬中陶器的不同的组合形式,本文分为七种类型:酒器类;炊食器类;酒器和炊食器配套类;炊食器和盛贮器配套类;酒器、炊食器和盛贮器配套类;盛贮器类;仿铜陶礼器类。重点对各类型的陶器组合在每一时期中的分布情况作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
在出仿铜陶礼器的十五座墓葬中,依据仿铜陶礼器和其共出器物的组合情况,文章又分为四种小类型:仿铜陶礼器和陶器组合;仿铜陶礼器、青铜器和陶器的组合;仿铜陶礼器和青铜器的组合;单一仿铜陶礼器组合。
以上七大类组合中,炊食器类组合在第一期占比例较大,酒器类和盛贮器类却很少。第二期墓葬随葬一、两件炊食器的仍较普遍,但随葬觚、爵等酒器的所占比例有所上升。第三期随葬酒器更为普遍,罍和罐也成为墓内较常见的器皿。到第四期时酒器和炊食器的配套组合大量增加,随葬这类组合的墓葬有531座,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其他六种类型占比例较小。
通过分析发现,陶觚、爵或陶觚或陶爵与其他器物的组合在墓葬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第一期6座,第二期61座,第三期205座,第四期446座。总共有718座墓的随葬品伴有陶觚、爵二器。可见,陶觚、爵组合是整个殷墟时期墓葬陶器组合的核心。墓内随葬觚、爵等酒器之普遍,反映了殷人好酒之风晚期更加盛行。
另外,十五座出仿铜陶礼器的墓,有9座均随葬仿铜陶觚、爵二器,占整个仿铜陶礼器墓的60%,觚、爵相伴出现的频率依然相当高。
总之,殷墟时期,虽然墓葬中随葬的食器种类有所增加,但酒器的数量在各期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多,酒器和其他器物的组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时期,陶器组合仍然是“重酒的组合”而非“重食的组合”。酒器的盛行,表明晚商时期殷人嗜酒的风习。
殷墟墓葬陶器组合的源流表现在这一时期和早中商以及西周时期墓葬陶器组合的区别方面。通过各个时期分类组合的分析,发现殷墟墓葬陶器组合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和早中商以及西周时期墓葬陶器组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有以下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