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CDMA盈利艰难看技术驱动思维面临的挑战
WCDMA局部进入规模发展,但盈利能力备受挑战
如果把2001年10月作为商用起点,那么WCDMA投入商用已经超过5年,即使在日本以外的市场,WCDMA也已运营了4年。截至2007年2月1日,国际上已经有146个WCDMA网络在47个国家正式投入了商用,其中有96个网络升级到了HSDPA,WCDMA/HSDPA已经在原GSM/TDMA阵营中的发达市场取得了主导性的先发地位。在用户发展速度方面,WCDMA虽然比不上目前的GSM,但仍略高于目前的CDMA2000与当年处于相同发展时期的GSM:(1)截至2007年2月1日,全球WCDMA用户已经超过1亿户,而且保持每月400万户以上新增用户的发展速度,虽然GSM目前保持每月4000万户以上新增用户的发展速度,但GSM进入市场的第五年每月新增用户仅有200万户左右,因此WCDMA目前的用户发展速度已经高于当年的GSM用户发展速度;(2)在西欧地区,2006年初WCDMA的新增用户就超过了GSM,WCDMA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3)在日本,WCDMA用户超过4100万户,占日本全部移动电话用户的近50%,从而成为该国拥有最大用户群的移动通信制式。综合来看,无论是网络规模还是用户数量,WCDMA已经彻底度过了当初的发展瓶颈期并在日本等局部地区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而且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然而与规模上的良好发展势头相比,WCDMA在实现盈利方面却显得比较尴尬。到目前为止,除DoCoMo以外,国际上还没有一家运营商的WCDMA业务实现盈利,而通过3G直接切入移动通信市场的和记黄埔的3G业务更是累计亏损超过150亿美元,其实现EBITDA由负转为正的计划也由最初的2005年下半年数次推迟以至到现在预计的2008年,而且还不排除需要进一步推迟的可能,盈利艰难已成为WCDMA持续快速演进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除WCDMA外,WiMAX等其它新技术也不同程度面临着商用进程慢或效益不佳的发展问题,其中CDMA2000由于技术封闭等因素而市场规模发展放缓,而WiMAX的实际商用进程也没有像个别利益厂商炒作的那样乐观。整体上看,与GSM等老技术仍在快速扩张市场相比,目前的新技术发展事实上已开始显现出一定的整体性疲态,传统上通过技术发展来培育并拉动需求的“技术驱动”理念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技术过剩论”等质疑观点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WCDMA盈利艰难是技术、市场与管制等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一)技术升级周期加速,运营商网络建设/升级的投资压力仍然较大,这是技术对WCDMA实现盈利的现实挑战。
从移动通信技术整个发展历程看,从2G到2.5G的升级周期相对较长,但2.5G以后技术发展与升级则明显加速。GSM于1992年开始投入商用,而GSM的升级版本GPRS于2001年左右才大规模进入市场,这之间经历了近10年时间。GPRS的升级版本EDGE于2003年被TIM与Cingular等运营商商用,与GPRS进入市场才相隔了两年时间。WCDMA虽然发展历史相对不长,但技术升级的步伐也并不慢,WCDMA于2001年10月首先在日本进入商用,而WCDMA的升级版本HSDPA在2005年底就投入服务,如果按照WCDMA在2003年才在日本以外市场发展起步来计算,WCDMA到HSDPA的升级前后只有不到3年的时间。
技术升级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是运营商需要增加扩容以外的新投资。从GSM-GPRS-EDGE的升级由于基于相同的制式,升级与建设成本相对有限,而GSM到WCDMA由于是从时分系统转变为码分系统,其制式升级是跳跃性的,除了个别核心网和机房等可以共享2G资源外,WCDMA需要重新建设网络。尽管除日本运营商外所有WCDMA运营商都选择了孤岛覆盖起步的建设策略以减轻投资压力,但来自网络建设的投资仍然构成了运营商最大的运营成本部分。以和记黄埔为例,从2002年启动建网以来,和记黄埔全球3G业务的投资累计超过250亿美元,其中超过60%耗费在网络建设上。因此,虽然新技术无一例外都拥有比老技术更优的技术特点与更佳的经济性,但面对高昂的网络投资,如果收入上不能保持快速增长,运营商实现投资回收并盈利的难度就会进一步加大。
(二)移动通信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用户的非话音需求较分散,非话音业务完全填充话音业务收入减少的能力又相对有限,这些都是WCDMA盈利上需要面临的主要市场挑战。
2G技术刚开始进入市场时,各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普遍比较低,例如GSM于1992年在英国市场开通服务时,英国移动电话普及率仅有4.2%;1994年PDC在日本投入商用时,日本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也仅有3.45%。另外,2G在发达国家起步时,各国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核心的电信改革才实施不久,不仅市场中的竞争者数量较少,而且市场主导者的优势明显,因此整个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还不充分。移动电话普及率低与市场竞争的有限都决定了当时的移动电话市场处于完全的卖方市场。
随着移动电话普及率提高与市场竞争加剧,发达国家的移动通信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这是3G进入商用时需要面对的现实市场环境。目前,在WCDMA与CDMA2000已经投入商用的国家与地区中大部分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超过60%,且中国香港和台湾等早已超过100%,而欧盟地区的整体普及率也在2006年底超过了100%。另外,3G发展时市场中的竞争者也比2G刚进入市场时多出不少,例如在西欧地区,1999~2000年发放3G牌照高峰期时,所有国家都有3家或以上移动运营商,其中英国、德国、奥地利、丹麦等都有4家移动运营商,而荷兰更达到了5家,而且曾经是主导者的市场份额已经大大削弱,因此移动通信市场实际上已经进入比较充分的竞争状态。另外,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相当部分的国家发放3G牌照时仍采取了3G牌照数量比2G牌照多1~2张的方式,这无疑使3G业务一进入市场就必须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
除了移动通信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因素外,目前非话音业务完全填充话音业务收入减少的能力还相对有限,这也是影响3G回收投资并实现盈利的重要原因。当3G进入商用的时候,相关国家的2G网络都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而且运营成熟,其基础投资也得以回收,因此现有2G网络仍是最佳的话音承载网络,除和记黄埔这种通过3G直接切入市场的新进入者外,传统的2G运营商并不会把3G纯粹定位于话音业务。然而,用户需求的惯性又决定了非话音业务需求需要长期的培育过程,这决定了至少在3G发展初期话音业务仍将是3G的消费与收入主体,因此3G就不可避免在话音业务上跟2G有一定的竞争关系。
从过去数年WCDMA的商用历程看,从2G发展而来的3G运营商都曾希望通过发展3G数据业务来帮助自己脱离原2G市场上的价格战,但话音业务对3G发展的不可或缺性及新进入者的挑战,却使目前3G市场爆发的价格战更甚于当年的2G时代。2003年,和记黄埔在欧洲就把3G话音资费降到竞争对手2G话音资费的一半左右,从而揭开了3G价格战序幕,沃达丰、Orange等传统运营商则先用2G降价应对和黄的竞争,在其自身3G投入商用后,再通过3G与2G同等的话音资费直接跟和黄3G竞争。日本虽然在2006年前没有引入新移动运营商,但DoCoMo执行的3G替代2G的战略也使整个移动市场的价格战此起彼伏。
[1]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