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彭州:天彭:蜀中“蔬菜城”重新崛起
在厦门援建的彭州四镇中,天彭镇的直接受灾情况是相对较轻的。但在512大地震后,交通、信息的不畅让镇上的主要支柱产业蔬菜种植业一度面临无处销售的困境。今年,这个蜀中蔬菜城的状况又怎么样了呢。
白庙村是天彭镇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巧合的是,今年给我们带路的人,正是去年带我们采访的农艺师刘期祥。
记者VS天彭镇农技推广高级农艺师刘期祥:(当时震后蔬菜价钱好像受影响挺大的?)挺大的,真的挺大的,当时我们搞农业都觉得心灰意冷了。因为搞农业嘛,靠天吃饭,地震之后农民心灰意冷啊,田也没人管,啥都没有。
一年前的状况我们记忆犹新。因为交通不畅,客户流失,镇里种的黄瓜、番茄都降到了每斤五毛钱以下,许多菜甚至白白烂在地里了。不过刘期祥说,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记者VS天彭镇农技推广高级农艺师刘期祥:(我看我们这儿的白菜长势挺好的,现在这样的菜批发价有多少?)这样的菜批发价八角,如果老百姓市场买的是1元到1元2才买得到。(那地震过后这个菜价钱降到多少?)去年“5.12”过后,这个菜两毛钱一斤,批发两毛钱一斤都没人要。
从远低于成本的两毛钱一斤,到与大中城市基本持平的一块钱一斤,白庙村白菜行情的一路走高,也折射出整个天彭蔬菜产业令人欣喜的“回暖”速度。似乎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说法,刘期祥还在地里拦下了村民张光彩的车,说是“让我们再打听打听”。
记者VS天彭镇白庙村村民张光彩:(迎上去)(您好)您好。
张光彩是白庙村的承包大户,家里光蔬菜地就有好几十亩。
记者VS天彭镇白庙村村民张光彩:(像我们这儿种的都是些什么菜,像这个是)是甜玉米,莲花白都是属于传统的,大白菜,像我们这样的菜,(现在)市场价格都是在八角到一元。
用张光彩的话来说,镇上的蔬菜销售能恢复得这么快是有“诀窍”的。
记者VS天彭镇白庙村村民张光彩:地震过后其他地方蔬菜种不上的,我们这边可以填补一些空白。(就由我们这边再运到别的,受到影响的地方?)对,就是这个意思。
利用蜀中“蔬菜城”的影响力辐射周边,既开拓了新市场,又暂时抛开了长距离运输的成本问题。再加上镇里积极的给大家伙儿支援种子和肥料,提供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菜农们原本“心灰意冷”的情绪渐渐一扫而空,都开始抢着“收复失地”了。
厦门市老区办副主任挂职天彭镇党委副书记李龙:去年我们农业就蔬菜这块收入达到人均4000块钱,应该说还是可以的。
在传统耕作逐步恢复的同时,天彭镇蔬菜产业前进的步伐也开始朝新的方向迈开了。
作为著名的蔬菜基地,天彭镇的蔬菜产业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产与销上,在我身后的这片蔬菜基地和一般的就有些不同,这里所种植的蔬菜都是从外地运来的,它们在这个基地进行小范围的种植之后,再根据销往市场的反应,和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生长状况是否良好等情况,来决定是否要在天彭镇进行大范围的种植。即使蔬菜城的美誉已经全国知名,天彭镇依然不忘在蔬菜种植上求新求变,把自己的品牌打得更响。
厦门市老区办副主任挂职天彭镇党委副书记李龙: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蔬菜种植的投入,像种子,技术等等。所以都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规划。
目前,一个占地40亩的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天彭镇加紧实施,它的日配送能力是1000吨,日销售蔬菜可以达到600吨。镇里还规划建100亩现代化蔬菜科技示范园,1.5万平方米的蔬菜优质种苗工厂化育苗中心。面对灾难,天彭人不等不靠,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一步步让优质、绿色、安全的彭州蔬菜重新走进了周边乃至全国的千家万户。
记者杨航、庄冠俊彭州天彭镇报道。
在厦门援建的彭州四镇中,天彭镇的直接受灾情况是相对较轻的。但在512大地震后,交通、信息的不畅让镇上的主要支柱产业蔬菜种植业一度面临无处销售的困境。今年,这个蜀中蔬菜城的状况又怎么样了呢。
白庙村是天彭镇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也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巧合的是,今年给我们带路的人,正是去年带我们采访的农艺师刘期祥。
记者VS天彭镇农技推广高级农艺师刘期祥:(当时震后蔬菜价钱好像受影响挺大的?)挺大的,真的挺大的,当时我们搞农业都觉得心灰意冷了。因为搞农业嘛,靠天吃饭,地震之后农民心灰意冷啊,田也没人管,啥都没有。
一年前的状况我们记忆犹新。因为交通不畅,客户流失,镇里种的黄瓜、番茄都降到了每斤五毛钱以下,许多菜甚至白白烂在地里了。不过刘期祥说,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记者VS天彭镇农技推广高级农艺师刘期祥:(我看我们这儿的白菜长势挺好的,现在这样的菜批发价有多少?)这样的菜批发价八角,如果老百姓市场买的是1元到1元2才买得到。(那地震过后这个菜价钱降到多少?)去年“5.12”过后,这个菜两毛钱一斤,批发两毛钱一斤都没人要。
从远低于成本的两毛钱一斤,到与大中城市基本持平的一块钱一斤,白庙村白菜行情的一路走高,也折射出整个天彭蔬菜产业令人欣喜的“回暖”速度。似乎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说法,刘期祥还在地里拦下了村民张光彩的车,说是“让我们再打听打听”。
记者VS天彭镇白庙村村民张光彩:(迎上去)(您好)您好。
张光彩是白庙村的承包大户,家里光蔬菜地就有好几十亩。
记者VS天彭镇白庙村村民张光彩:(像我们这儿种的都是些什么菜,像这个是)是甜玉米,莲花白都是属于传统的,大白菜,像我们这样的菜,(现在)市场价格都是在八角到一元。
用张光彩的话来说,镇上的蔬菜销售能恢复得这么快是有“诀窍”的。
记者VS天彭镇白庙村村民张光彩:地震过后其他地方蔬菜种不上的,我们这边可以填补一些空白。(就由我们这边再运到别的,受到影响的地方?)对,就是这个意思。
利用蜀中“蔬菜城”的影响力辐射周边,既开拓了新市场,又暂时抛开了长距离运输的成本问题。再加上镇里积极的给大家伙儿支援种子和肥料,提供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菜农们原本“心灰意冷”的情绪渐渐一扫而空,都开始抢着“收复失地”了。
厦门市老区办副主任挂职天彭镇党委副书记李龙:去年我们农业就蔬菜这块收入达到人均4000块钱,应该说还是可以的。
在传统耕作逐步恢复的同时,天彭镇蔬菜产业前进的步伐也开始朝新的方向迈开了。
作为著名的蔬菜基地,天彭镇的蔬菜产业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产与销上,在我身后的这片蔬菜基地和一般的就有些不同,这里所种植的蔬菜都是从外地运来的,它们在这个基地进行小范围的种植之后,再根据销往市场的反应,和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生长状况是否良好等情况,来决定是否要在天彭镇进行大范围的种植。即使蔬菜城的美誉已经全国知名,天彭镇依然不忘在蔬菜种植上求新求变,把自己的品牌打得更响。
厦门市老区办副主任挂职天彭镇党委副书记李龙: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蔬菜种植的投入,像种子,技术等等。所以都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规划。
目前,一个占地40亩的无公害蔬菜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正在天彭镇加紧实施,它的日配送能力是1000吨,日销售蔬菜可以达到600吨。镇里还规划建100亩现代化蔬菜科技示范园,1.5万平方米的蔬菜优质种苗工厂化育苗中心。面对灾难,天彭人不等不靠,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一步步让优质、绿色、安全的彭州蔬菜重新走进了周边乃至全国的千家万户。
记者杨航、庄冠俊彭州天彭镇报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