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青啤地位危贻或遭朝日啤酒鲸吞--学习网

http://www.51xue.org.cn  2009/5/26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青啤地位危贻或遭朝日啤酒鲸吞

  4月30日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英博公司,宣布将19.9%青岛啤酒的股权出售给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朝日因而成为青啤第二大股东。据了解,英博只要再卖3.99%的股票给朝日,朝日便掌握控股权,而青啤将丧失民族品牌地位成为日系公司。

  据《中国时报》5月5日报道,民族品牌被外资收购在中国一直是敏感的话题,民众普遍对这样的事情抱持反感,可口可乐收购民族品牌“汇源果汁”案就被中国政府以“反垄断法”给否决掉;但这却是资本市场避免不了的情形。4月30日,英博发布公告,将所持有的青岛啤酒19.9%的股权以6.67亿美元价格出售给日本朝日啤酒,自己仅保留7.01%的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朝日啤酒原持有7.09%的青啤鄙权,加上新收购的19.9%,加总一共26.99%的股份,直逼青啤第一大股东青啤集团的30.89%。

  换句话说,朝日啤酒只要在H股市场或向英博再收购3.9%的股份,即可取得青啤控制权。

  “汇源”案中国透过“反垄断法”否决,而朝日收购青啤却已无法令可以阻挡,青岛啤酒控股权易手外资集团,只剩一步之遥。

  对此,啤酒行业营销专家方刚表示:“青岛啤酒是整个中国啤酒行业民族品牌的一个旗帜,一旦被外资控股,民族啤酒品牌的声音将就此变得很弱。所以青啤应该积极寻求方案,防止控股权落入朝日手中。”

  而之前英博出资520亿美元,合并了安海斯─布什公司,一跃成为世界最大啤酒集团,并得到安海斯─布什公司所持有的青啤27%股份。当时,为防止英博垄断,商务部出手限制英博不得增持对青啤现有持股比例,不料送走了英博,朝日现在却成了民族品牌存亡的新威胁。

  不但面对朝日觊觎青啤控股的威胁,另一方面,燕京跟雪花等啤酒巨头也积极挑战青啤地位,百年老字号青啤现在可谓面临著“内忧外患”。

  据了解,燕京啤酒已经在山东先后布下了三孔啤酒、无名啤酒、莱州啤酒等3个副牌,而雪花啤酒也在山东收购了琥珀啤酒,并在聊城及烟台新建工厂。为此青啤还发出了“割麦、扫雪、打燕京”的战斗口号!所谓的“割麦”就是山东新银麦啤酒,该品牌是山东餐馆通路的地方第一品牌。

  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已经进入短兵相接、寡头竞争的时代,青啤在抢占市场的同时,还必须保护民族品牌的招牌,青啤未来发展,将持续受到各方关注。

  民族品牌上市集资福祸难料

  所有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都承认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了矛盾;举个例子,中国是这20年来,外资最勇于直接投资(FDI)的市场,但全球的FDI要进入地主国投资时,有75%是采取并购模式进入,但在最多外资直接投资的中国,并购占FDI的比例却不到2成,令人矛盾困惑。

  何以致此,以米歇尔.阿尔贝(MichelAlbert)名著“两种资本主义之战”的观点来看,这可说是因为中国在市场化过程中,摆荡2种资本主义(新美国资本主义与莱因模式资本主义),时左时右所致。

  一方面接纳了以股票市场为融资、筹资主要工具的“美式新资本主义”,一方面又接纳了以银行团借款为主、重点扶植产业思维的“莱因模式资本主义”(德、日)模式。

  加上以百年屈辱情结,发芽茁壮的民族主义时不时跳出来干扰经济运作,遂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端矛盾性。

  事实上,想在资本主义逻辑下做大做强,却又不想被收购,仅有一途,就是采取莱因模式,透过银行借款来取得发展资金,这正是许多国企所采取的模式。

  而当民族品牌不采莱因模式而透过资本市场集资(IPO上市)便避不了资本逻辑,极有可能被国际资本收购,变成无国籍的跨国公司,但在民族主义的情结下,中国人往往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换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收购案并不仅代表股东换人,青岛啤酒也同时获得朝日啤酒加持,在全球化的当下,该行为更促进青岛啤酒往跨国企业更迈进一步。

  撇开民族主义的情绪性语言,被外资并购也不见得是品牌的消灭,就以2006年法国SEB收购小家电品牌苏泊尔为例,2007年该品牌不但没萎缩,反而更保持40%以上的成长率就是最佳明证。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