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2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
中国社科院派出强大科研队伍调查和研究浙江现象,意在通过浙江经验洞察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分析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了解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中国发展实践的影响。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均GDP和人类发展指数(HID)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的浙江,它的今天代表着中国的未来。
浙江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新阶段,不仅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在推动民营经济快速成长的同时国有经济也重新焕发活力,而且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发展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大大加快了社会建设的步伐,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在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浙江经验来看中国发展,我觉得处理好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至关重要。
一是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浙江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与此同时,浙江的社会事业的发展也走在全国前面。2004年,浙江成为全国各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流动人口适龄子女的入学率也达到了96%。浙江从2004年起就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实行教育和补助政策,2006年还在全省城乡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通过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启动“农民健康”工程,浙江7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另外,通过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的体制机制,平安浙江建设成效显著。依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标准,2005年浙江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64%,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发展对提升人力资本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意义。
二是要处理好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关系。从全国来看,我国存在着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化的问题,而浙江的特点是在经济结构快速变化的同时,保证了社会结构的同步发展。从就业结构看,1999年至2005年,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40.6%下降到约20%,大大快于全国的下降速度,全国目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为约45%。从城乡结构看,浙江省城市化率从1999年的36%提高为2005年的56%,同期全国城市化率从35%提高到43%。从阶层结构来看,浙江省农民阶层规模缩小幅度较大,整个结构呈现出社会底层人口显著减少、中间阶层快速扩张的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浙江全省城镇人均收入8000~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所占比重从52.2%上升到55.4%,而人均收入200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家庭比重从3.4%增至30.5%;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4000~8000元的农户比重增至40.3%,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的农户比重增至31.1%。
三是要处理好增强发展活力和形成相对合理的利益格局的关系。浙江的“老百姓经济”调动起人民群众普遍的积极性,发展活力和创业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现在浙江经济已经从区域内经济发展成省内浙江、省外浙江和海外浙江三个“浙江”。可贵的是,在保持这种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浙江还逐步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利益格局。从城乡差距看,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收入差距同期水平;从区域差距看,浙江省各地市发展相对均衡,全省有106个欠发达乡镇与沿海106个发达乡镇“结对”共谋发展,2004年浙江省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地区人均GDP差距是3.7倍,不仅小于全国省际之间的差距,也明显小于一些发达省份的内部地区差距。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劳资关系是一种普遍的劳动关系。2002年以前,浙江省每亿元GDP劳资争议案件受理件数一直呈增长趋势,2002年以后开始下降,目前每亿元GDP劳资争议案件受理件数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左右。
四是要处理好加快城市化步伐和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浙江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在全国是引人注目的,特别是县级城市的发展更加突出,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名单中,浙江的上榜县(市、区)有30个,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浙江把解决城乡分割、农工分离的难题作为突破口,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从1996年就开始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党的十六大以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这方面的工作步伐大大加快了。目前浙江全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60多万人中,有52万多人是农民。从2003年起,浙江就开始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这类人员目前90%以上实行了集中供养。从2002年起,浙江省就开始探索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截至2006年6月底,全省有2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实现即征即保。
浙江人民用自己的实践证明,我们能够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走出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和通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然,浙江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反腐倡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诸多严峻挑战,特别是要达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我们将怀着极大的期待,继续关注浙江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未来的发展。
浙江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新阶段,不仅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在推动民营经济快速成长的同时国有经济也重新焕发活力,而且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社会发展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大大加快了社会建设的步伐,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在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浙江经验来看中国发展,我觉得处理好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至关重要。
一是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浙江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全国的前列,与此同时,浙江的社会事业的发展也走在全国前面。2004年,浙江成为全国各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15年教育的省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流动人口适龄子女的入学率也达到了96%。浙江从2004年起就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实行教育和补助政策,2006年还在全省城乡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通过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启动“农民健康”工程,浙江7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另外,通过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的体制机制,平安浙江建设成效显著。依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标准,2005年浙江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64%,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发展对提升人力资本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意义。
二是要处理好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关系。从全国来看,我国存在着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化的问题,而浙江的特点是在经济结构快速变化的同时,保证了社会结构的同步发展。从就业结构看,1999年至2005年,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40.6%下降到约20%,大大快于全国的下降速度,全国目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为约45%。从城乡结构看,浙江省城市化率从1999年的36%提高为2005年的56%,同期全国城市化率从35%提高到43%。从阶层结构来看,浙江省农民阶层规模缩小幅度较大,整个结构呈现出社会底层人口显著减少、中间阶层快速扩张的趋势。从2000年到2005年,浙江全省城镇人均收入8000~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所占比重从52.2%上升到55.4%,而人均收入200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家庭比重从3.4%增至30.5%;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4000~8000元的农户比重增至40.3%,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的农户比重增至31.1%。
三是要处理好增强发展活力和形成相对合理的利益格局的关系。浙江的“老百姓经济”调动起人民群众普遍的积极性,发展活力和创业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现在浙江经济已经从区域内经济发展成省内浙江、省外浙江和海外浙江三个“浙江”。可贵的是,在保持这种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浙江还逐步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利益格局。从城乡差距看,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全国城乡收入差距同期水平;从区域差距看,浙江省各地市发展相对均衡,全省有106个欠发达乡镇与沿海106个发达乡镇“结对”共谋发展,2004年浙江省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地区人均GDP差距是3.7倍,不仅小于全国省际之间的差距,也明显小于一些发达省份的内部地区差距。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劳资关系是一种普遍的劳动关系。2002年以前,浙江省每亿元GDP劳资争议案件受理件数一直呈增长趋势,2002年以后开始下降,目前每亿元GDP劳资争议案件受理件数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左右。
四是要处理好加快城市化步伐和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浙江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在全国是引人注目的,特别是县级城市的发展更加突出,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名单中,浙江的上榜县(市、区)有30个,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之首。与此同时,浙江把解决城乡分割、农工分离的难题作为突破口,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从1996年就开始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党的十六大以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这方面的工作步伐大大加快了。目前浙江全省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60多万人中,有52万多人是农民。从2003年起,浙江就开始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制度,这类人员目前90%以上实行了集中供养。从2002年起,浙江省就开始探索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截至2006年6月底,全省有20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实现即征即保。
浙江人民用自己的实践证明,我们能够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一起来,走出一条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和通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然,浙江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反腐倡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诸多严峻挑战,特别是要达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我们将怀着极大的期待,继续关注浙江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未来的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