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 ──中国海派经济论坛第2次研讨会

http://www.51xue.org.cn  2007/8/2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计划社会主义是公平而低效率?资本主义是不公平而高效率?市场社会主义是追求公平和高效率?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1997年5月6日,中国海派经济论坛在上海申茂实业总公司举行第2次研讨会,以“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为主题,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探讨公平与效率的内在关联和作用机制,提出和论证了一系列新的命题和理论。     

                         从生产方式看效率与公平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薰华

     效率应归结到生产力。公平则归结到生产关系,具体指分配关系是否公平,在流通中则表现为价格问题。因此,在当前实践中,效率与增长转型,公平与体制改革,相互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效率要优先;社会主义是公有制,还要兼顾公平。     

一、生产方式的结构与机制     

     社会生产形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它表现为一层层的社会经济方式: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价格(在商品经济中的表现)。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用→表示),形式作用于内容(用←表示)的原理,它们的关系是: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分配关系      价格     

     在上述关系中,生产力包含着客体要素(物)和主体要素(劳动力),即人与物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物的所有者与劳动力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又决定上述两种所有者对劳动力所创造的果实的分配关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讲也是如此。”①具体说来,就分配对象来讲,它是活劳动所创造的净产品(它的价值=v+m);就分配形式来讲,“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②本文所讨论的则是市场经济所表现的分配形式。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③也就是说,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分配关系以及价值价格关系。     

     从形式反作用(促进或阻碍)于内容来讲,上面右侧三个层次逆向层层反作用最后反作用于生产力。而就生产关系三个层次来讲,这种反作用还包含“实现”的意义,即价格实现分配关系,分配关系实现生产关系。前者因为能分配的是v+m,它蕴含在产品价值(c+v+m)中,只有在产品按市场价格出售后,才知道v+m实现多少,然后才能分配。后者因为生产关系主要指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这些产权关系都要从v+m的分配关系中得到实现。因为这个缘故,价值(c+v+m)又转形为再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超额利润)。其中c+v转化为成本,剩余价值m则由社会重新分配转化为平均利润+超额利润。于是,劳动力所有权由成本中的工资部份来实现:平均利润又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资金(或资本)的所有权由利息来实现,使用权由企业利润来实现,土地所有权由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来实现,使用权由扣除地租后的新增超额利润来实现。如果没有分配关系来实现,要素(土地、资金、劳动力)的所有权便名存实亡了。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一般是分离的。并且,要素也表现为商品,形成各要素市场。这类特殊商品实际是要素的使用权,而v+m所转化的分配形式也就成为这类商品的价格。又因使用总是有期限的,其价格也就是有时限的价格。具体说来,地租是土地使用权的有期价格,利息是资金使用权的有期价格,工资是劳动力使用权的有期价格。     

      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1)要素的使用权作为商品的价格,实际上就是v+m的分配关系,这些价格又先后寓于初级产品(矿产品等)、一般生产资料以及最终产品的价格之中。也就是说,一般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价格也包含着分配关系。(2)这样,在市场经济中,要素的价格起着双重的作用──既是要素使用权的价格,又实现要素的所有权。(3)被经营者购得的要素使用权则由企业利润来实现。     

      由此还可以知道:(1)市场是一个体系,它包括上游市场(即上述的各要素的市场)、中游市场(一般生产资料市场)和下游市场(最终产品──消费品市场)。(2)每一市场的各自的商品价格,由上游渗入中游,上中游价格又渗入下游产品价格。也就是说,对应于市场体系,形成价格体系。如果上中游价格不合理,会造成整个体系的价格不合理,实际则是表现分配的不合理,也就是分配不公平。(3)上述一般产品的再生产价格是价值对应于分配关系要求而转形的、市场的内在价格。市场的外在价格,即实际的市场价格,则因供求关系以这个内在价格为中心而波动。它对中心波动的差离标志着供求不平衡的差距,也就标志着资源配置与使用背离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价格波动在宏观上促使供求平衡,优化资源配置,也就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价格波动在微观上,则使生产者所占有的要素使用权实现的企业利润发生变化。供过于求时,利润不能实现乃至于亏本;反之则会过多实现。在这里,问题发生在要素使用者方面,因使用是否适当而发生盈亏,盈者与亏者之间没有公平不公平的问题。(4)上述情况只与使用权有关,而与要素所有权无关,因而实现要素所有权的分配形式是刚性的,即不管使用者是否盈亏,租出土地总要收取地租,贷出资金总要收取利息,付出劳动总要取得工资。由于这种分配形式在流通领域又表现为要素价格,因而在形式上也表现为公平。     

二、按劳分配与公平     

      在流通领域,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要求交换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彼此不侵犯对方的利益,所以,公平是和市场的买卖连在一起的,市场经济的完善离不开公平交易,要素市场也不例外。     

      但是,进入生产过程,情况就会发生变化。现在我们先从按劳分配谈起。按劳分配的“劳”首先是指生产劳动,是为生产而投入的劳动。劳动有复杂与简单、熟练与不熟练之分,故以平均劳动为计量标准。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熟练劳动等于倍加的不熟练劳动。按劳分配就要按这个倍比而分配。如果忽视这个倍比,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拿相近的工资,例如现今一些知识分子工资仍然过低,那就违背按劳分配,就是不公平,也就难以提高经济效率。      

      按劳分配的“劳”,在生产过程中还分割为两部份──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工资只体现按必要劳动的分配部份。因此,问题就归结到劳动者付出的剩余劳动是否也按劳分配?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流通领域的交易,包括劳动力的买卖,也表现得很公平。但进入生产领域却是剥削剩余劳动的不公平行为。劳动者所提供的剩余劳动从而创造剩余价值,被剥削并瓜分为利息、利润和地租,是按土地和资本的私有权进行分配,不是按劳分配,当然是不公平的。“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份,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④这种实质上不公平却在流通领域中表现为公平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所以,为资本辩护的庸俗经济学者的“那些观点、概念和标准就是从这个领域得出的”。⑤他们还将要素所有权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颠倒为要素本身所生产,似乎与剩余劳动无关。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按劳分配也不是全部劳动成果归个人直接所有。个人直接所得的仍是必要劳动部份。但是,劳动者(生产者)所提供的剩余劳动已摆脱他人的剥削,转为劳动者的社会所公有。它被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追加投资,用于应付灾害的后备基金,用于国家的行政费用以及文教、卫生事业、救济事业,等等。这样,“虽然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福利。”      ⑥这样全面的按劳分配当然是公平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土地市场、资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仍然是必要的,而且相应的要素价格也必须理顺,否则会带来整个价格体系不合理,也就是导致经济的全面不公平。长期以来,土地无偿调拨或低价批租,资金低利运行,主要生产资料保持双轨价格,这就使一些人利用价差,进行权钱交易,暴富起来,国有资产因之大量流失。这些暴发户发的财实际上是国家流失之财。前面说过,利息和地租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它们应该被用来实现要素的公有制。它们的流失使国有制得不到实现,使劳动者向国家提供的剩余劳动被私人、小团体或地方所侵占,这当然是不公平的。     

三、生产力(效率)与公平     

     上述价格体系混乱,致使分配不公平的情况,还带来了生产领域不公平和低效率。人为地压价使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亏本,加工工业却借此盈利。无价或低价还使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被占压,资源被滥用,等等,初级产品生产部门因亏本难以提高生产力,加工工业因使用低价生产要素无需提高生产力也会盈利。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流通领域的公平和生产领域实质上的不公平,却有可能得到高效率。这是因为资本为了达到占有更多剩余价值这一不公平的目的,它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为手段,也就促进了效率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生产效率是以流通的公平为前提,在一般情况下与生产中是否公平无关。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的改革就是要培育市场体系,理顺价格体系,使公平交易通行于流通领域,为生产领域取得高效率创造条件。在生产领域,国有企业也要以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为目的,m是全民公有,不是被资本剥削,因而是公平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市场竞争也迫使企业以提高生产力为手段,也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效率是和实质上的不公平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效率是和实质上的公平联系在一起 ,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所在。但无论哪种制度,都要求流通领域的公平交易。因此,我们要培育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要特别健全上游市场(金融市场),优化中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运输市场),关键则在于理顺它们的价格,做到真正公平交易,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在生产领域则要努力提高生产力,达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注  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45页。    

②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97、959页。    

④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0、20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0页。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