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二十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的三次创新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4 源自:中华职工学习网 【字体: 字体颜色
 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向前发展的,研究方法每一次创新,随之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图书情报学方法论是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重要的研究内容,方法论的研究对于丰富图书情报学理论,完善图书情报学学科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走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由自发到自觉,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概括和抽象,反映了方法论研究的规律。纵观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的二十年,我们不难看出,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经历了三次创新,这三次创新可以概括为:体系的构建、理性的反思和网络环境下的方法论研究。本文以方法论研究的三次创新为线索,试图管窥二十年来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全貌。
      1.第一次创新:引进、移植、体系的构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形势的改观,图书情报学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2年,沈继武的《论我国图书馆学的危机及其革命》拉开了方法论研究的序幕。作者认为,我们图书情报学落后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方法落后造成的。文章进一步指出图书馆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密不可分,没有方法上的革命就不会有理论上的突破。(1)
  1983年,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乔好勤的《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发表。乔先生认为,方法论研究是图书馆研究的当务之急,而建立方法论体系又是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作者把科学方法的三层次结构(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科学方法)引入图书情报学。后来,“三层次”说得到图书情报界广泛地接受,并成为图书情报学方法论体系的基本结构。(2)同年,严怡民的《情报学概论》出版,该书第一次详细、系统地介绍了文献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原理,使方法论研究由定性为主,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3)另外,运筹学的理论也被引入图书情报学领域,从而使定量分析的方法成为图书情报学重要的研究方法。
  1985年有两本著作影响深远,一个是吴慰慈和他的学生邵巍合著的《图书馆学概论》(4),另一个是武汉大学黄宗忠所著的《图书馆学导论》(5)。前者被选取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部分高校的教材,发行量很大,后者也是多所高校的教材。这两本书都吸收了乔好勤的“三层次”说。在《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黄宗忠还对“三层次”说作了进一步的细化,从横向上又提出四个研究过程,并且明确地提出方法论属于理论图书馆学的研究范畴。此外,王崇德的《情报学研究方法概论》也是一篇重要的论文,该文确立了“三层次”说在情报学领域的地位。(6)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普及图书馆学知识、掀起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的热潮起到重要的作用。
  1986年,李广建的文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方法论体系初探》,呼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7),黄海燕的《情报学方法论的思索》探讨了情报学方法论研究、情报学理论发展和情报实验三者的关系(8)。1987年,许培玲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哲学思辩》对三个层次中涉及到的来源问题进行了具体地阐述。内容有三点:第一,对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个体进行考察;其二,对图书馆工作的整体进行考察,建立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体系;第三以宏观(哲学)上来考察图书馆实体的内在本质和规律,目的在于建立更高层次的以哲学为基础的体系(9)。同年,卢泰宏的《情报科学的三个研究规范》提出三个规范学说,即面向情报源的规范、面向情报传递过程的规范和面向情报用户的规范。三个规范的学说标志着图书情报学方法论朝多元化模式的方向发展。(10)
  1988年,霍国庆在《图书馆学方法论试探》中提出建立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的若干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简单性原则(11)。刘东维的《情报研究方法论纲》认为,1988年前后,情报学面临转变,因此研究方法也会发生质变,按情报学研究的时间特征分三大类,即回归类(回溯性研究)、分析型(现实研究)和预测型(未来)。该文作者还主张构建情报学一整套的研究方法及评价体系,而不能用单一的、片面的方法。《情报研究方法论纲》的意义在于论证了研究方法多元化模式存在的合理性(12)。1988年,王崇德的《图书情报学方法论》出版,该书是有关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的第一部专著,是近十年来方法论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13)
  从1980到1990十年间,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具体地说,十年的方法论研究填补了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一个空白,开拓了一片新的研究领域,科学方法的三层次结构引入图书情报学研究,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以定性为主的模式,转向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并存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引进、移植和体系构建为主要内容的方法论思潮被新的创新思想所取代,但是这种思潮并没有结束,而是在继续地发展和创新。比如,1990年刘植慧的《情报学研究方法探索》(14),2002年王子舟的《图书馆学专门方法论纲》(15)等等。
      2.第二次创新:反思、审视和理性的批判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是80年代的继续,但是它的主流已经不是体系的构建,而是以反思、审视和理性的批判为主的新的学术思潮。
  1990年,文鹏程的文章《中国情报学研究述评》认为,中国的情报学在十年的发展中暴露出表现性的繁荣,情报学理论研究方法并没有什么创新。作者还对“三层次”说进行批判:第一,哲学方法只是一种指导功能,主要是启示作用,并非具体指导;第二,一般科学方法中的移植法不是简单地引进,把其它学科的方法移植到情报学专门方法要有恰当的切入点,但是并没有找到这个切入点;第三,专门方法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从情报学内部生成,另一个根植于其它学科,以后又消化整合为情报学专门方法,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批判、吸收、消化、整合的过程(16)。梅雪的《研究图书馆学的方法论反思》也持同样的观点,该文提出方法论研究应剔除无实际意义的所谓方法,筛选出有价值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使新方法破土而出。(17)
  1993年,张北泉的《近些年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结构研究》认为,已有的方法论体系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十多年来多种观点相互争论,没有取得较为统一的认识;第二,图书馆学方法论受其它学科影响的多,自身创立的少;第三,不加选择地引进、移植,造成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繁杂无序,无限膨胀;第四,某些方法的研究,在认识范围上过于狭窄。(18)1995年,朝丽凤撰文《试析当前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瓶颈》,该文认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制约方法论研究的瓶颈问题,只有解决了方法论的系统化问题,才能使方法论研究得到发展(19)。
  1997年,郝沐平的《浅论图书情报学体系》认为,在运用方法论体系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过去对数学方法过于顶礼模拜,造成图书馆学研究华而不实;第二,别的学科中定量分析及“洋方法”的盲目移植,造成了图书情报学研究中反客为主的现象较为普遍;第三,研究方法与工作方法混为一谈。(20)
  90年代以来关于图书情报学专门方法的争论也十分激烈。第一种观点认为图书情报学不存在专门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专门方法在理论上存在,实际上没有形成;第三种观点认为,图书情报学有自己的专门方法,并得到广泛地应用。如文献计量法、引文分析法等。2002年,吴慰慈、董焱在《图书馆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一门学科只要产生并且生存发展,一定会产生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只不过在某些学科中,这些方法可能是被零散地、偶然地使用,缺乏理论的总结和归纳,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还在发展中,许多方法尚未定型,还需要研究者花大气力去探索并使之完善。”(21)
      3.第三次创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在全球兴起,人类的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而成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新的社会环境使图书情报学研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新的环境就成为图书情报学方法论必须回答的问题。
  2003年,王东波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认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与传统方法一脉相承,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总结法、文献研究法、思维研究法、数理统计法、数学模型法等等。这些方法在网络环境下不但不会消失相反大有作为。但同时,作者又提醒道“多达20多种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都带有时代的烙印,都有它的局限性,我们要对它们进行科学的改造,及时地补充和大胆地批判,使之完全适应数字化社会图书馆学研究的需要。”(22)
  同年,李伟超、王兰敬的文章《链接分析法——情报学研究的新方法》认为,面对浩繁的网络信息资源必须寻找新的理论和方法(如链接分析法)来描述和组织网络信息世界,传统的方法如文献计量法,必须进行自身的转化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需要。(23)从目前来看,正在发展中的网络信息计量学是描述网络资源的最有力的工具。到目前为止,这一领域的成果还不多见。
      4.结束语
  二十年来,我国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的三次创新反映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发展。第一次创新是在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图书情报事业迫切需要科学方法的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方法论研究的兴起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第二次创新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确立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这时的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这十年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因此,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的反思和总结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潮。20世纪90年代互连网在全球兴起,人类的信息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三次创新拉开了帷幕。2003年10月23日,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次图书馆学理论研讨会在郑州举行,会议争论的一个焦点就是图书馆学研究是否与实践相脱节。透过二十年来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的创新之路,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并没有与实践相脱节,相反联系的更加紧密。
  当然,方法论研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积极引进的多消化吸收的少,研究方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现有的研究方法还没有完全地被总结和概括,缺乏像《丑陋的图书馆学》这样的理论批判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总之,方法论的三次创新是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一个标志,代表着二十年来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学术思潮,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这三种学术思潮将相互借鉴共同服务于21世纪的图书情报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沈继武.论我国图书馆学的危机及其革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6)
  2 乔好勤.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图书馆学通讯,1983(1)
  3 严怡民.情报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23
  4 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5 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6 王崇德.情报学研究方法概论.情报科学,1985(6)
  7 李广健.建立有中国特色方法论体系初探.图书情报知识,1986(2)
  8 黄海燕.情报学方法论的思考.情报科学,1985(7)
  9 许培玲.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哲学思辩.图书馆学通讯,1987(1)
  10 卢太宏.情报科学的三个研究规范.情报学报,1987(6)
  11 霍国庆.图书馆学方法论试探.图书情报知识,1988(6)
  12 刘东维.情报研究方法论纲.情报学报,1988(3)
  13 王崇德.图书情报学方法论.北京: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
  14 刘植慧.情报学研究方法论探索.情报学报,1990(4)
  15 王子舟:图书馆学专门方法论纲.人大复印资料,2002(3)
  16 文鹏程.中国情报学研究述评.情报学报,1990(3)
  17 梅雪.研究图书馆学的方法论反思.图书馆,1990(3)
  18 张北泉.近些年图书馆学方法论系体结构研究.当代图书馆,1993(2)
  19 朝丽凤.试析当前图书馆学方法论中的瓶颈.晋图学刊,1995(40)
  20 郝沭平.浅论图书馆情报学体系.津图学刊,1997(2)
  21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2 王东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图书馆论坛,2003(6)
  23 李伟超,王兰敬.链接分析法——情报学研究新方法.情报资料工作,2003(3)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