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全国创争活动指导协调小组 中华职工学习网首页 情景站 联系电话:010-68232149
科学研究人员 | 工程技术人员 | 购销人员 | 仓储人员 | 运输服务人员 | 体育工作人员 | 教学人员 | 购销人员

抓精品课程建设 促教学质量提高

http://www.51xue.org.cn  2007/5/25 源自:互联网 【字体: 字体颜色

抓精品课程建设 促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即将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每个高等学校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高水平的教学工作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课程。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教育教学基本建设任务之一,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通过机制创新激活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进行课程建设。

  一、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课程作为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拥有一批学生欢迎的高水平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已成为学校建成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九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专业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一系列从宏观、介观到微观的改革和发展历程,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进程,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又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其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人们普遍认为高等学校是否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反映学科前沿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干课程,是衡量学校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我校历来非常重视课程建设工作,早在8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校级优秀课程建设工作,覆盖了17门类的校级重点课程,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优秀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涌现出一批高水平的优质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之后又进行了专业课群的建设,理顺了专业课群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推动课程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于1999年启动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申报立项的方式确定了确定物理化学等11门课程为首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校不但投入大量课程建设经费还制定了相关政策与机制吸引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潜心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同时组织专家围绕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制定了科学的、系统的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精品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通过课程自评、学校展评、师生测评、专家评估等方式决定物理化学等7门课程为首批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无论是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总体规划、措施,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承担重大教学改革项目方面,还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它们正在为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而奋发努力。学校始终重视课程建设的方针体现了很好的延续性,其建设成果为今天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21世纪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改革奠定了牢固基础,使我校的课程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十多年的课程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始终贯穿于我校的整个办学宗旨中。

  二、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源 精品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流从早期的优秀课程建设,到系列课群建设再到精品课程建设,乃至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是一项长期的奋斗任务,是创建一流大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基于这些考虑,学校提出了在“十五”期间重点建设100门课程,使之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其建设目标是课程体系要反映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并不断更新,特色鲜明、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立体化先进教材,形成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保障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为此学校继续投入100万元用于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以推进我校本科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初步建成具有研究型大学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的前提下,重点加强课程内涵的建设和授课方式的改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重在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体现教学理念的变化;同时带动一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1、建设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双高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着力加强课程建设反映了我校办学思想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本科教育教学始终是学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础工程。课程教学是决定一所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又是师资、生源和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本科教育教学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任务之一。由于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分明,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在课程建设中取得突出成果的课程,学校给予重大奖励;评定职称时,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可在全校公开招聘。这些措施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越来越扎实。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支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授课教师梯队。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与评估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课程负责人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和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学校通过设立教学重点岗等措施吸引高水平的教授(包括长江学者)来参加本科教学及其改革,收到良好的效果。 2、建设一批精品教材是课程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持续、深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带动了我校的教材建设,推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首批精品课程建设基本完成了建设目标,建设成果引起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其显著成果是形成了一系列的精品教材。我校的教材建设以立项为手段,主抓重点教材的建设,出版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使教材建设上了一个新水平。

  三、持续深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 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课程建设与改革首先体现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其次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学科前沿成果并不断更新,经过的多年的实践最终能形成一套有完整的、体现自身学术思想、风格、水平的教材,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要求有辅助的建设条件,即高水平的授课教师梯队和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因而在一定的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教育思想。 1、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深入促进了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极大地带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成果。在四年一次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与其它院校合作),国家级二等奖2项。市级教学成果14项。我校学生在连续几年获得“数学建模”佳绩的基础上,2002年再创辉煌,获国家级一等奖3个,国家级二等奖1个,北京市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在全国参赛的4448个队中,名列第一,捧得首届“高教社”杯。另外在电子设计、物理、数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竞赛活动中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2、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调动了广大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学校启动的新世纪第一批以课程建设为主体的教改工程中,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3.2%;其中教授占教授总数的78.2%,副教授占副教授总数的94.5%。承担了国家级教改项目13项,省、市级教改项目10项,校级教改立项120项。他们从课程建设、专业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3、 持续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教材和CAI课件积极开展校级优秀教材编写与评选活动,两年来共出版新教材40余部,其中国家级面向21世纪教材10部;申请到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国家“十五”规划教材6部;我校《高分子物理》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同时,积极组织开发和评选优秀CAI课件活动,开发出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版了若干特色明显的高水平教学软件。 4、 有效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使教学管理机制更趋于科学规范 为了加强和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出台了《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实施细则》及《免检教师制度》。同时对实践教学和毕业环节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稳步推进教学质量。 5、 有效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校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估中,除了强调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规划、措施,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承担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和优秀教材的选用等因素外,特别突出了教学效果,这是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将一贯坚持的教学质量认定结果作为主要观测点。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青年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在开展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考试方法的改革,深受学生的欢迎。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特色、规范与创新、内容与方法、基础与专业、教学与科研、点与面的关系;把握好讲课、讨论、作业、辅导、实践、考试和教材等7个要素,以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双语教学、网络教学、课程的国际化等方面,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与“教学名师奖励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统筹考虑,并要充分发挥学校、地方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加强课程建设的教育思想讨论,开展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深入比较与研究,进一步明确我们的优势和差距,制定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将学校的一些优势课程的定位在国际一流的位置;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一定能够全面带动各校的课程建设工作,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上一新台阶。

  相关链接
  相关评论